-
纪昀 编辑
纪昀(公元1724年—公元1805年),字晓岚,号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代官员、文学家。
纪昀年少时聪颖好学,有“神童”之称,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考中进士,因文采出众,常常侍奉在乾隆帝左右。后来纪昀因向姻亲卢见曾泄露朝廷机密,被贬至新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纪昀回京任职,不久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主持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在任期间,纪昀备受礼遇,先后被授予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政、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谥号文达。
纪昀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有《纪文达公遗集》三十二卷,另有诸多学术著作。 纪昀在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系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人及后世学者对纪昀以上成就多给予较高评价。 关于纪昀的成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名过其实,这主要是针对《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局限性而言 ——既受制于当时的文化高压政策,纪昀这两部著作难免遭到“阉割”,从而也限制了其个人的学术成就。
(概述图来源: )
全名:纪昀
别名:纪文达、纪河间
字:晓岚、春帆
号:石云
谥号:文达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直隶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
出生日期:1724年8月3日
逝世日期:1805年3月14日
逝世地:北京
主要成就:编纂《四库全书》
主要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最高官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
祖籍:应天府上元县纪家边(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早年求学
纪昀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生于河间府献县(今河北省献县),其父纪容舒为清朝官吏,其母为张氏。其家族本为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人,后于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朝廷之命迁往献县居住。
纪容舒在做官之外,对学术也颇有研究,在他的严厉督促下,纪昀从小便开始认真读书,为之后的参加科举做准备。而纪昀也展示出了极高的天赋,才思敏捷,过目不忘。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纪容舒被调任户部,将纪昀带去北京, 入读书生云精舍。 与纪容舒交好的学者如方苞、陈兆岑、戴亭等人时常与纪容舒来往,纪昀跟随他们学习,受益匪浅。
青年入仕
在几年学习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纪昀返回家乡,参加童子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四年后,又参加了科试,进入河间郡庠就读。但不久后,纪昀在乡试中名落孙山。其后,纪昀闭门不出,潜心苦读,在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的乡试中写出了词采富丽、才气飞扬的诗作,深得主试者阿克敦和刘统勋赞赏,以乡试第一的身份入京应会试,却未能中举。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纪昀再次应会试,中第二十二名,又在殿试中取二甲第四名,成为庶吉士。之后,纪昀进入翰林院,在几年学习后,应散馆考试,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又迁任左春坊左庶子,掌管记注、撰文等事。
为官经历
深得乾隆帝宠信
纪昀画像
获罪外放新疆
纪昀的长女嫁给了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而卢见曾在任期间有贪污受贿之举,乾隆帝得知后,下令革职查办所有涉嫌贪污的官员,更严令将卢见曾的家财查封充公。纪昀得知此事后,传密信给卢家,卢家立刻将家财转移,上门查抄之人一无所得。之后,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等人经过调查,发现纪昀是传信之人,便将其软禁,并据实上奏,乾隆帝夺去纪昀的官职,将他贬至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任职期间,纪昀主要担任戍所印务章京之职,负责整理案牍、撰写文书等。在此期间,纪昀撰写了不少杂诗,编成《乌鲁木齐杂诗》,对乌鲁木齐的人文地貌进行了记述。
在乌鲁木齐工作约两年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乾隆帝下旨赦免纪昀,命他回京任职。
《四库全书》总纂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六月,纪昀返回京师。此时,乾隆帝正在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纪昀得知后,便在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区)迎驾。乾隆帝恰遇土尔扈特部回归,便命纪昀以土尔扈特归顺为题作诗,纪昀所作的诗深得乾隆帝赞赏,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在多名学者的提议下,乾隆帝决定编修一部大型丛书,树立自己“文治武功”全盛的形象。因此,他下令在翰林院内成立《四库全书》馆,编修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全面总结的《四库全书》。在东阁大学士刘统勋的推荐下,纪昀和郎中陆锡熊担任了《四库全书》的总纂。
功成荣宠备至
纪昀和陆锡熊的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根据纂修官提出的应刊刻、应抄录等意见,检阅原书,决定各书是否存录;之后,将去取留舍的意见呈交乾隆帝,皇帝审阅后对收录书籍的名单做出决定;最后,总纂官对入选的书籍提要进行修订,并将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把各篇提要排纂为《四库全书总目》。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十二月,第一份《四库全书》终于完成,纪昀撰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乾隆帝看后大为赞赏,将此文收入《四库全书》卷首。
在编修《四库全书》期间,乾隆帝将纪昀提拔为侍读学士,后又将其调任侍讲学士。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纪昀被提拔为詹事府詹事,又迅速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可谓荣宠备至。
晚年经历
培养选拔人才
纪昀雕像(汀州试院)
晚年再享殊荣
此外,晚年的纪昀也多次跟随乾隆帝出巡,如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为了表示恩宠,乾隆帝将纪昀升为兵部侍郎,又在几年后将其改任为礼部尚书之职,并有太子太保、国子监监事、协办大学士等衔,享有紫禁城骑马这一待遇。
嘉庆赐谥“文达”
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纪昀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谥号为“文达”。
政治
上奏赈灾济民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京畿地区遭遇灾荒,饥民多前往京师乞食,朝廷迅速调配粮食,救济灾民。按照惯例,赈济灾民应在临近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次年三月施饭。纪昀上奏请求从六月中旬开始施饭,每日煮三石米,十月开始增加为每日五石,次年三月停止施饭。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结果京师的饥民都不再聚集,社会秩序随之安定了下来。虽然纪昀的措施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但在客观上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不能不说是一宗善政。
冒险应对文字狱
清代到了乾隆朝时期,文字狱达到了最盛,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纳入法律惩治的范围。当时文字狱的株连,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纪晓岚就是在乾隆时期文化专制最残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入主“四库馆”的。《四库》开馆期间,发生了50多起文字狱案,和纪晓岚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大员,或被吓死,或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晓岚以外,几乎无一人得到善终。
虽然纪晓岚本人曾几次被牵连进文字狱,颇有几番险象丛生。也曾被多次记过、出资赔写讹错书籍,但他总算是挺到了最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纪晓岚以他的一己之力,多次上书,保护了一大批被确定为“抽毁”和“全毁”的图书,使之免遭“秦火”之厄。这在当时是要冒身家性命的危险的。
文学
纂修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目录之一
《四库全书》收集了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客观上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纪昀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其分类体系和编写提要方式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对中国古代学术源流及历代著作要旨的概评也是后世学者读书、研究的重要参考。
撰写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晚年生活中,完成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撰写。该书共分为《栾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栾阳续录》五种,二十四卷,主要记录了各种神怪故事。纪昀借此揭露吏治腐败、营私舞弊等社会弊端,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儒释道的思考等思想。
作为笔记体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与《聊斋志异》被并称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对当时及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其他作品
在著述之外,纪昀也有诸多诗文作品,在他逝世四年后,由他的孙子纪树馨收编成书,即为《纪文达公遗集》。该书共三十二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按照文类可分为赋、雅颂、折子、表、碑记等;下编诗十六卷,分为《御览诗》《南行杂咏》《乌鲁木齐杂诗》等。《纪文达公遗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是研究清代著述的重要资料。
纪昀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书法
纪昀手迹
纪昀是清代乃至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奇才,兼有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编纂家等多种身份,曾被人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通儒”、“怪杰”、“真正的才子”、风流才子、一代文宗,号称是“无书不读”、“博雅淹通”的学者。多数学者对纪昀持较为正面的评价,如赵尔巽等在《清史稿》中评价,纪昀学识渊博,主持《四库全书》并为其撰写提要,功绩卓著; 清代官员汪德钺则说,纪昀虽身居高官,却保持简朴作风,其堂室、衣服、饮食都朴实无华。
生活中的纪昀曾被世人称为东方朔式的“诙谐大师”、“世故老人”,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诙谐风趣的逸闻,被刻画成一位聪慧敏悟、旁人所不及的学者。也有一些人对纪昀的性格给予了评价,如清代文学家牛应之认为纪昀喜好诙谐幽默,朝中的学士多被他戏谑; 清代经学家江藩也认为,纪昀的话语开始只是让人觉得滑稽诙谐,但事后细细反思,却有许多道理。
关于纪昀主持纂修的《四库全书》,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爱平认为,在《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编纂过程中,纪昀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为此几乎倾注了一生的学识和精力; 学者路拴洪也认为,纪昀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在保存文化典籍、校对散佚古书、分类著录卷册、编撰每书提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纪昀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许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评注〈阅微草堂笔记〉序》说:“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 现代大文豪鲁迅就曾指出,纪昀生在乾隆年间这一礼法最严的时代,却敢于借文章攻击社会上荒谬的礼法和习俗,是一个有魄力的人; 现代作家作家孙犁先生称赞《阅微草堂笔记》说:“直到目前,它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其他同类作品所不能超越的位置。它与《聊斋志异》是异曲同工的两大绝调。”学者张阳也认为,《阅微草堂笔记》语言平易自然,议论精当深刻,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生有异象
在民间传说中,纪昀出生时,多有奇异之象。有传说纪昀出生前夕,纪昀的祖父纪天申梦到一道火光闪入自己的家,之后纪昀便出生,于是人们将纪昀称为灵物托生。还有传说纪昀出生当天,献县的人们正在驱赶火精,火精逃至纪家门前,径直闯入门中,失去踪迹,此时,府内传报纪昀出生,人们便认为纪昀是火精转世。
少年神童
纪昀在参加童子试时,主考官是一位青年俊才,登科仅有三年。他见到纪昀后,先出上联“八岁儿童,岂有登科大志”,以戏谑纪昀的“神童”之名,纪昀立即对道“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回敬考官的登科经历;考官看到门上所绘门神,又出一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纪昀则对出“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考官又见考场附近有一塔,便再出一联“宝塔六七层,四面东西南北”,纪昀答道“宪书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几番答对后,考官也不得不叹服纪昀的才华,纪昀“神童”之誉更是声名远扬。
君臣对句
乾隆皇帝
秘密传信
纪昀在得知皇帝将要查抄卢家后,想提前通知卢家,使他们有所准备,但又不敢传话或写信。最后,纪昀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一点食盐和茶叶装入空白信封,命人送到卢家。卢见曾接到信封后,再三揣测,终于悟出纪昀传达的信息:“盐案亏空查(茶)封”,于是,他急忙将家中资产转移,因此朝廷命官前来查抄时,几乎一无所获。
贪肉嗜烟
纪昀在生活习性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其中最突出的两点:一是他从不好饮酒,不食谷物,吃饭时,桌上只摆猪肉十来盘,茶水一壶,日食肉十斤左右;二是烟瘾特大,他自行设计了一个造型独特的大烟袋,烟管长三尺,烟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故人称其“纪大烟袋”。据说“纪大烟袋”这一袋烟,从虎坊桥的家抽到圆明园,几十里路都抽不完。
烟袋惹祸
有一次,纪昀刚点上烟抽得正起劲时,忽然皇上召他前去议事,他急忙将烟袋插入靴筒便进宫见驾。但谈话间,他越来越觉得火烧火燎的难受,原来烟袋里的烟未灭,在里面逐渐燃烧起来。但他又不好发作,只好暗暗叫苦。后来实在忍受不住了,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皇上见状,忙问为何突然伤心落泪?他只得如实禀报:靴内失火了。皇上只好恩准,待他到外面脱下靴子时,已是浓烟四起,脚上肌肉被烟烧焦了一大块。
讥讽和珅
和珅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父亲 | 纪容舒 | 字迟叟,康熙年间中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司郎中,云南姚安府知府 |
母亲 | 张氏 | -- |
兄长 | 纪晫 | 纪昀同父异母兄,字晴湖 |
妻子 | 马氏 | -- |
儿子 | 纪汝佶 | 二十五岁时因病逝世 |
儿子 | 纪汝传 | 曾任江西九江府通判、江宁府同知 |
儿子 | 纪汝似 | 曾任广东县丞 |
女儿 | 纪氏 | 嫁给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卢荫文 |
女儿 | 纪氏 | 嫁给袁氏 |
女儿 | 纪氏 | 早夭 |
《纪文达公遗集》是纪昀的一部诗文总集,含诗文各十六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第一、二卷为赋,第三卷为雅颂,第四、五卷为摺子,第六卷为表、露布、诏、疏,第七卷为论记,第八、九卷为序,第十卷为跋,第十一卷为书后,第十二卷为策问、书,第十三卷为铭。第十四卷为碑记、墓表、行状、逸事,第十五卷为传,第十六卷为墓志铭、祭文,共计文三百多篇。下编诗十六卷,计经进诗八卷,古今体诗六卷,馆课试一卷,我法集一卷,共计诗一千多首。为其孙纪树馨在他死后四年编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阅微草堂笔记》 | 《纪文达公遗集》 | 《陈后山集》 |
《四库全书》 | 《评文心雕龙》 | 《南行杂咏》 | 《河源纪略》 |
《镜烟堂十种》 | 《畿辅通志》 | 《沈氏四声考》 | 《唐人诗律说》 |
《张为主客图》 | 《史氏风雅遗音》 | 《庚辰集》 | --- |
《史通削繁》 | 《姑妄听之》自序 | 《帝京景物略》 | --- |
参考资料: |
关于纪昀的成就,一些学者认为名过其实,这主要时针对《四库全书》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局限性而言。
《阅微草堂笔记》扉页
文化园
纪晓岚文化园
“纪晓岚文化园”于2008年9月在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落成,占地70余亩。园内建有宦海书丛馆、阅微草堂、滦如槐姑室、九十九砚亭、文漪阁等仿古建筑。该园以实物、绘画等方式,记载了纪晓岚的生平和著述。依据清代相关记载中的“纪大烟袋”说法,文化园特别用由21吨生铁铸成了长达8.2米的“大烟袋”,该“标志性建筑”由烟嘴、烟杆、烟锅和烟荷包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为贵重的是烟嘴内镶嵌的象牙。据纪氏研究会查证,此烟袋之长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另外,藏砚阁、文漪阁内,还珍藏着百方砚台和一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被视为镇园之宝。
纪念园——岚园
岚园
故居
纪晓岚故居
墓址
纪昀墓地
年份 | 影视名称 | 饰演者 | 剧照 |
---|---|---|---|
2001 | 铁齿铜牙纪晓岚 |
| |
2002 |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 | 张国立 |
|
2003 | 乾隆王朝 | 刘伟明 |
|
2004 |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 | 张国立 |
|
2009 |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肆部 | 张国立 |
|
2018 | 天命 |
|
《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列传一百七》
《国朝汉学师承记》
《清稗类钞》
《东华续录》
《啸亭杂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