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镇 编辑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下辖镇

阳平镇阳平镇

阳平镇,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地处灵宝市西部,东与焦村镇相连,南依秦岭,西与故县镇毗邻,北濒黄河, 行政区域面积279.91平方千米。

上古时期,为鼎湖地;1987年3月,撤乡改阳平镇;2005年10月,原程村乡并入阳平镇。 截至2018年末,阳平镇户籍人口为74854人。 截至2020年6月,阳平镇辖4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荆山路南段。

2011年,阳平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4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财政收入1512元,比上年增长0.29%。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 2018年,阳平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阳平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

地理位置:灵宝市西部

面积:279.91 km²

下辖地区:44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荆山路南段

电话区号:0398

邮政编码:472542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豫M

人口:74854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编辑

阳平镇人民政府

上古时期,为鼎湖地。

商代时期,为桃林。

周代时期,为虢地。

春秋时期,为晋地。

战国时期,属韩。

秦代时期,属三川郡。

隋代时期 ,属阌乡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分属张村区、阳平区。

1954年6月,属灵宝县。

1955年,阌乡区和阳平区合并为阳平区。

1956年6月,设中心乡。

1958年10月,阌乡乡和阳平乡合并为阳平乡,后改为东风公社。

1984年6月,公社改乡。

1987年3月,撤乡改阳平镇。

2005年10月,原程村乡并入阳平镇。

行政区划

编辑
2011年末,阳平镇辖44个行政村:北阳平、南阳平、阌乡、坡底、张村、横涧、咀头、谢家庄、九营、乔营、下原、桑园、大湖、水峪、湖东、王埝、郎寨、中社、伍留、涧沟、东坡、西常、东常、裴张、沟南、北沟、强家、娄底、东营、大寨、徐营、庙底、上阳、香什、涣池、肖泉、秦南、麻沟、北社、姚王、南天、营田、苏南、程村,下设355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阳平镇辖44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荆山路南段。

阳平镇区划详情

北阳平村

咀头村

下原村

郎寨村

西常村

大寨村

徐营村

涣池村

姚王村

阌乡村

谢家庄村

桑园村

王家埝村

裴张村

东营村

庙底村

肖泉村

南天村

坡底村

九营村

大湖村

中社村

东常村

北沟村

程村村

秦南村

营田村

张村村

南阳平村

水峪村

伍留村

涧沟村

强家村

上阳村

麻沟村

苏南村

横涧村

乔营村

湖东村

东坡村

沟南村

娄底村

香什村

北社村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阳平镇地处灵宝市西部,东与焦村镇相连,南依秦岭,西与故县镇毗邻,北濒黄河, 行政区域面积279.91平方千米。

阳平镇

地形地貌

阳平镇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起伏,地表由山地、土堀、河川阶地组成。主要山脉有小秦岭山脉。

气候

阳平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年平均降水量731毫米。

自然灾害

阳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

土地资

阳平镇有耕地面积9.16万亩。

人口

编辑
2011年末,阳平镇总人口97848人。总人口中,男性50058人,占51.16%;女性47790人,占48.84%。2011年,人口出生率9.18‰,人口死亡率6.05‰,人口自然增长率3.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74人。

截至2018年末,阳平镇户籍人口为74854人。

阳平镇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1年,阳平镇完成财政总收入44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000万元,增值税1100万元,企业所得税210万元,个人所得税1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3.5%、3.9%、0.4%。人均财政收入1512元,比上年增长0.29%。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

2018年,阳平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3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

农业

2011年,阳平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农业增加值0.6亿元。

阳平镇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食用菌规模800万袋。

阳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大牲畜存栏1300头,生猪存栏18000头,羊存栏2000只,家禽存栏7万羽。

截至2011年末,阳平镇有林地面积6.07万亩,累计造林3.8万亩,林木覆盖率27%。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5178亩,产量13243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子、葡萄等。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3台(辆)。

工业

2011年,阳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职工0.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商业

2011年末,阳平镇有商业网点139个,职工402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0.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0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金融业

2011年末,阳平镇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储蓄8210元;各项贷款余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7.2%。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阳平镇有幼儿园(所)12所,在园幼儿2761人,专任教师145人;小学19所,在校生5701人,专任教师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2519人,专任教师3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74人,专任教师43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0.08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0.07亿元。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阳平镇有各类科技人才60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80人,经营管理人才459人,技能人才327人,表村实用人才3963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阳平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大院44个。2011年末,广播喇叭39只,入户率100%,通响率97%;有线电视用户2034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6%。

2011年末,阳平镇有体育场地40处。11%的城市社区和9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阳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个,其中一级甲等医院2所,村级卫生所44个,镇区卫生所4个。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1万人次,住院手术398台次,出院病人0.37万人次。

2011年,阳平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7.5万人,参合率97.9%;孕产妇死亡率0.1/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阳平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户,人数43人,月人均230元;城市医疗救助179人次,支出54376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5人次,支出32967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67户,人数3445人,月支出24.7万元,月人均71.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69人。敬老院2所,床位55张(程村20张,阳平35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917人,参保率99%。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阳平镇有邮政局2处,镇区设有多家营业点,建有信号发射塔48座,信号覆盖全镇。

基础设施

供电

2011年末,阳平镇有变电站3座,其中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座,1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线路总长736.75千米。其中10千伏安线路8条465千米,400伏线路234千米。220伏线路37千米。年用电量达4100万千瓦时。

交通

编辑
阳平镇境内有陇海铁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经过。

卫星图、地形图、电子地图

历史文化

编辑

地名由来

阳平镇因位于阳平河东岸河川平地,地势向阳,故称阳平集。

文物古迹

阳平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阳平古文化遗址群1处;西坡遗址1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铸鼎原遗址群、阕乡秦人墓地2处。

风景名胜

编辑

荆山黄帝铸鼎原旅游区

荆山黄帝铸鼎原旅游区是国家AA级景区,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25千米处阳平镇境内,铸鼎原,因《史记》中“铸鼎于荆山下”而得名,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奠定邦国、铸鼎铭功、驭龙升天的地方,也是海内外华夏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缅怀圣德、领略黄帝文化、上溯华夏文明起源的旅游观光圣地。

下一篇 张天舒

上一篇 矾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