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日 编辑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新轮回开启、万物更生;而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冬至标示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白昼逐日增长,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
中文名:冬至日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别名:至节
节日时间:每年的12月21、22日或23日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
节日起源: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二个,冬季的第四个
节日活动: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和南瓜的习俗
节日饮食: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和南瓜
节日意义:表明新的一个节气年的开始
设定地点:中国
设定时间:春秋
冬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气象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
冬至日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回归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自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返回,北半球各地(我国位于北半球)太阳光渐强,白昼逐日增长。冬至这天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冬至是太阳高度回升的起始,标示着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这天看作“大吉之日”。
冬至是反映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节气。坊间流传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阳”有阴阳概念的阳与太阳的阳。冬至后,太阳高度回升,而非“阴阳”概念中的阳气回升。“冬至一阳生”中的阳属太阳的阳,并非阴阳的阳,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冬至节气反映的是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偏移规律,冬至节气的到来标示着北半球各地这天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并非是阴阳概念中的阴气最盛的一天。“阴阳五行”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不是以太阳直射点偏移为推算依据。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而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北返,北半球各地的白昼逐日增长。冬至属于反映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的节气,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太阳光渐强,白天越来越长。
下表是我国一些城市冬至日的昼长及正午太阳高度。可供出差、旅行时用作参考。
城市 | 经纬度 |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昼长 | 正午太阳高度 |
北京 | 116°23′E,39°54′N | 7:33 | 16:53 | 9h20m | 26°42′ |
漠河 | 122°32′E,52°58′N | 8:01 | 15:35 | 7h34m | 13°40′ |
上海 | 121°38′E,31°14′N | 6:49 | 16:56 | 10h07m | 35°21′ |
台北 | 121°31′E,25°03′N | 6:35 | 17:10 | 10h35m | 41°32′ |
三亚 | 109°30′E,18°14′N | 7:09 | 18:12 | 11h02m | 48°20′ |
乌鲁木齐 | 87°36′E,43°47′N | 9:41 | 18:36 | 8h55m | 22°49′ |
拉萨 | 91°08′E,29°39′N | 8:47 | 19:01 | 10h15m | 36°56′ |
曾母暗沙 | 112°17′E,2°33′N | 6:30 | 18:29 | 11h59m | 64°01′ |
宝鸡 | 107°08′E,34°22′N | 7:54 | 17:46 | 9h51m | 32°13′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