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祀 编辑

汉语词语

三祀,读音是sān sì。意思是①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②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③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④三年。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拼音:sān sì

释义:①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②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③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④三年

解释

编辑
①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②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③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④三年。

出处

编辑
①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汉 郑玄 注:“三祀皆積柴實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

②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

苏辙 《郊祀庆成》诗:“盛禮彌三祀,初元正七年。”

③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蔡邕 《独断》:“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别名:曰族厲,曰門,曰行。”

④三年。

《後汉书·崔骃传》:“乃稱疾而屢復兮,歷三祀而見許。”

下一篇 天命玄鸟

上一篇 淮南子·天文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