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圜丘坛 编辑
圜丘坛是我国明朝嘉靖年间建立的一个三层露天圆台,别名祭天台,由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组成。其位于天坛南部,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
中文名:圜丘坛
别名:祭天坛
地理位置:北京天坛南部
建立时间:明嘉靖九年(1530年)
所在地:中国 北京
中文拼音:yuán qiū tán
门票价格:旺季15元,淡季10元
圜丘坛栏杆

石螭头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燎炉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栏杆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圜丘坛
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按照南京式样建造,用蓝色琉璃砖砌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栏板、望柱改用汉白玉,坛面铺石用文叶青石。坛为露天三层圆形,象征天。古代把一、三、五、七、九单数称为“阳数”,又叫“天数”,而九则是阳数之极。所以,圜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墁砌的石块、四周的栏板均用天数,表示天体至高至大。坛圆形三层,最高一层台面直径是九丈,名“一九”;中间一层十五丈,名“三五”;最下一层二十一丈,名“三七”。第一层台面中央嵌一块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高呼,回音很大,好似一呼百应。据声学专家揭秘,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四周围绕有九重石块,第一圈是九块扇形板,为一重;第二是十八块,为第一圈的倍数,尔后依次按九的倍数递加,至第九圈为八十一块,称九重。每层四面有台阶,各九级。一层栏板七十二块,二层一百零八块,三层一百八十块,共三百六十块,正合周天三百六十度。圜丘外面有两重谴墙,均为蓝琉璃筒瓦通脊顶,墙身涂朱。内墙是圆形,四面各有棂星门,都是六柱三门。内墙外面东南有燔柴炉一个、圜瘗坎一个、燎炉五个、西南有三个灯杆。外墙是方形,在东、西门的左、右,各设一个燎炉。皇穹宇,东门外东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