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编辑

汉语词汇

草莽草莽

草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cǎo mǎng,指丛生的杂草,偏僻的乡间。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亦可引申为平庸、轻贱的人。《左传·昭公十二年》等均有记载。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草莽

拼音:cǎo mǎng

近义词:草泽 草野

释义:丛生的杂草;偏僻的乡间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

释义

编辑
1.

2.

∶丛生的杂草。零落同草莽。——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身居草莽。

4.

草莽--杂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出处

编辑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例句

编辑
1.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

①《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②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燕、赵、青、齐之野皆成草莽。”

③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于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④曹禺《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2.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①《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于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②唐·李颀《送陈章甫》诗: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③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④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于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他是具有大志,暗想穷居草莽,终究没有生色,若将柳条编成一筏,可以驾筏出游。”

范文澜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三回:“那琪官现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于我!”

4.指平庸、轻贱的人。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绝于天地?”

下一篇 听訞

上一篇 天雨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