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天上帝 编辑
六天上帝,是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神话及古籍记载中的人物,即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称为六上帝、六天。
中文名:六天上帝
别名:六上帝、六天
相关神祗:昊天上帝、五方上帝
依中华传统,祭祀六天上帝是极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种规则等级的祭祀,《隋书·礼仪》载:“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及诸星、诸山川等为小祀”,五方上帝紧随昊天上帝并列为大祀。
以郑玄为代表的神学体系认为上帝为天之别名,总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与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为一方天帝,分别为中央土德黄帝含枢纽、东方木德青帝灵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叶光纪。以王肃为代表的宗教系统认为五行人帝可称为上帝,但不可称为天;昊天上帝则可称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
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称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称天。《隋书·礼仪》:“五时迎气,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属,非祭天也。天称皇天,亦称上帝,亦直称帝。五行人帝亦得称上帝,但不得称天。”《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经通义》:“天皇大帝亦曰太一。”郑玄云:“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即五方上帝为昊天上帝佐。
五方上帝分别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黄,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颛顼水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五方上帝又称五行帝,又皆为人帝,故又称五行人帝。
昊天上帝
古籍中也称昊天或上帝,这一名词最早现于《尚书》。昊天上帝和天相比,具有一定的人格化的意味。郑玄曰:“上帝者,天之别名也,此处指的就是昊天上帝”;另一方面,有时又作了区分,如《汉书·王莽传》:“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将天和上帝区分开来,上帝地位低于天,此处的上帝指的就是五行人帝,天指昊天上帝。
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自然的恩赐。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的。长此以往,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被人格化、神化,成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客观存在,是为昊天上帝。
五方上帝
五帝有先天五帝和后天五帝之分。先天五帝为统治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之天神、天上之帝,即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黄帝轩辕。后天五帝即天下之帝,为华夏上古五位圣王贤君,即伏羲、炎帝(姜石年)、黄帝(姬轩辕)、少昊(玄嚣)、颛顼(乾荒)。人们相信其死后亦成为神,辅佐昊天上帝和先天五帝统治五方。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称呼。
在中华宗教信仰中,五帝是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仅次于“单独郊祭上帝(共五个,又称:五方上帝、五天神)”,五帝属于大祀,祭祀内容包括作为主祭的五方上帝,以及各自配帝、各自从祀官、各自从祀星、三辰、四方七宿等一起组合祭祀的仪式,一年一次,五帝祭祀内容,合计如下:
1、上帝:东郊青帝 配帝:伏羲 从祀官:勾芒 从祀星:岁星 另有从祀:三辰、东方七宿
2、上帝:南郊赤帝 配帝:神农 从祀官:祝融 从祀星:荧惑 另有从祀:三辰、南方七宿
3、上帝:中郊黄帝 配帝:轩辕 从祀官:后土 从祀星:镇星 无从祀
4、上帝:西郊白帝 配帝:少昊 从祀官:蓐收 从祀星:太白 另有从祀:三辰、西方七宿
5、上帝:北郊黑帝 配帝:颛顼 从祀官:玄冥 从祀星:辰星 另有从祀:三辰、北方七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