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莘氏 编辑
有莘氏,亦作有侁氏、有姺氏,夏商方国,有莘故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西北莘冢(冢)集。周代,有莘氏部落沿济水逐渐西迁,散布在全国各地。
有莘氏族是夏商时期东方重要的氏族部落,鲧纳有莘氏女脩己而生禹,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夏末商娶有莘之女,伊尹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汤,助汤灭夏。
另外,西方也存在一个莘国,周文王妃太姒为有莘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
中文名:有莘氏
简称:莘、有莘、莘国
所属洲:亚洲
国家领袖:莘仲君
主要民族:华夏族
禹母脩己
夏禹的父亲鲧为黄帝二十九世孙,封崇伯
伊尹,空桑有莘氏人,耕于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商汤娶有莘氏女为妃,伊尹为陪嫁奴隶,得到商汤赏识拜为右相。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伊尹历事商朝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亳东,今山东菏泽曹县殷庙,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商汤欲推翻夏朝,求贤若渴。此时有人推荐伊尹辅政,商汤派人以厚礼迎聘伊尹,先后两次伊尹都以德行不足而推辞。商汤不惜降身求贤,驾车亲访伊尹。伊尹被商汤的行动所感动,同意来亳助商汤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救民于水火。商汤拜伊尹为右相,任阿衡要职。在伊尹的辅佐下,商汤终于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这就是历史上“成汤三聘伊尹”的故事。伊尹活了100多岁,汤王死后,又先后辅佐了汤王的三个子孙外丙、仲壬、太甲继任商王。为纪念元圣伊尹,在莘国旧址建有阿衡祠,迎门照壁上刻“三聘之居”四字。
商代有莘国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晋师。”又“晋师陈于莘北。”杨伯峻注:“ 莘 ,旧国名……据《春秋舆图》, 有莘氏之虚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
《续山东考古录》曰:“晋方灭曹而南救宋,遇楚,避之三舍而次城濮,莘国在此无疑。”《元和志》:“莘国故城,在济阴东南三十里,即此城。此城南近景亳,伊尹所耕当在此。莘仲集有莘仲君墓。
春秋有莘之墟
《曹州府志·曹县》载:“莘仲城,在县北十八里,本夏有莘国,伊尹耕此。今名莘冢集,以有莘仲国君墓也。汤受命,遂为亳都畿内地。《元和志》: “在济阴县东南三十里, 即此。夏莘仲君墓,在县北十八里莘冢集。古莘仲国君墓,汤妃母家也。”
《兖州府·曹县志》“莘仲城,在县北十八里,本夏之有莘国,伊尹耕此,今名莘冢集,以有莘仲国君之墓也。及汤受命,遂为亳都畿内地。……旧志在县东南三十里, 据左山城治言耳,今正之。……有商阿衡伊陟祠,今并祀伊尹矣。”又载:“莘仲君冢,在城北莘冢集, 古莘仲君墓,汤妃母家。
莘冢集遗址及出土文物
莘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曹县莘冢集南500米高岗处。旧有禹母祠、禹王庙、阿衡祠等。1976~1979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磨制骨器、轮制陶器和石铲、石镰。骨器中有三棱形骨镞、圆锥形骨簪、管状形骨锥,特别重要的是,出土有灼痕、卜骨。陶器中有方格纹罐、绳纹甗、蓝纹瓮、磨光黑陶杯、红陶杯、红陶小型漏斗器、磨光灰陶盘、盆、碗、盂、罐、带流壶,还有灰陶甑、箅、鼎、器盖、泥质红陶钵、鬼脸式鼎足、近似蛋壳黑陶的黑陶杯等。这些陶器中,小巧玲珑、制作精致的红陶小漏斗器和造型异特,规整大方的带流黑陶壶,为其他龙山文化遗址中所不见。另外,还有大量的鱼刺、螺壳和少量的兽骨等。两次发掘共清理灰坑7个,还有台阶、柱洞、灶等遗迹。通过发掘整理,莘冢集遗址包含大汶口、龙山、商代、周代四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以龙山文化层为最厚,出土遗物亦最为丰富。
山东省成武县博物馆,现收藏郜国故城出土的六件带有 “侁”字的商晚期灰陶罐,经殷玮璋、曹淑琴二位专家辨识确认,为有侁氏之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