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菏水 编辑
菏水(He Shui),又名深沟,今属山东菏泽。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于今定陶东北开深沟引菏泽水东南流,入于泗水,因其水源来自菏泽,故称菏水。其故道相当今山东西南成武、金乡北之万福河。春秋末,吴王夫差为和晋侯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于公元前482年挖通菏水(今仿山河与柳林河),连接济水和泗水,沟通了江、淮、河、济四大水系,从而使位于济水与菏水交汇处的定陶“扼河济之要,据淮、徐、宋、卫、燕、赵之脊”,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经济都会、军事战略要地和水运交通中心,赢得了“天下之中”的美誉。
菏水
邗沟开凿的第三年(公元前484年),吴国大败齐国后,野心进一步膨胀,决定再开凿一条沟通黄淮的运河,以为称霸天下服务,遂在今山东鱼台和定陶之间开出了一条运河,就是“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野”(《国语·吴语》)的菏水。
菏水沟通了淮河的支流泗水和其上游紧邻黄河的济水。菏水的开辟,首次将淮河流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当年夏天,夫差就率领强大的吴国大军循泗水北上,由泗入菏,再由菏入济,到达济水岸边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与晋定公会盟。
菏水
菏水
至汉,菏水作为泗水的主要支流,亦称泗水。桑钦《水经》是将菏水置于“泗水”条下的,曰:“菏水从西来注之”。郦道元注云:“菏水,即沛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泽也。而东与泗水合于湖陵县西六十里谷庭城下。”注出了菏水的水源和流向。《水经》还记载:“济水又东至乘氏西,分为二。……其一东流者,过乘氏县南,又过昌邑县北,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东缗县北,济水又东经汉平狄将军扶沟侯淮阳朱鲔冢,又东过方与县北,为菏水。济水东经重乡城南。菏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水经注》亦曰:“南为菏水,北为济渎。” 从《水经注》可以清楚看出,至北魏时期,菏水变化不大。中唐后,大河决溢中原,唐末五代尤甚。宋金征战中原,黄河溃决,河势紊乱,多股并流。宋初曾专诏疏浚菏水,一度成为青、兖、徐至汴京的重要通道。至金,河道淤积,只是一条季节性的排水河道了。
菏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连接济、泗二水,沟通中原与东南地区,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上起过重要作用。战国至两汉,沿菏水两岸,先后建有济阴、山阳、定陶、昌邑诸侯国。位于济菏二水交汇的菏泽岸边的陶丘,曾是中原繁华都市。汉代的成武一带曾为秺侯和成武侯封邑。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刘秀封族兄刘顺为成武侯,时“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1986年,成武湖开挖鱼塘,曾有大量汉代陶管井出土,从设井之密,井筒之深,陶管之精,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繁荣和打井技术之高超。
据考证,历史上菏水曾三次运输军队:第一次是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领兵战北燕,自淮入泗,由泗入菏西上。第二次是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太尉刘裕西征后秦,将水军自淮泗经菏水入黄河西上。第三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宋将到彦之率水军攻魏,亦由淮、泗经菏水入桓公沟,再由黄河西进。
黄河溜道到柳林河时期
元明两代,黄河多次决溢和改道,鲁西南首当其冲,原有河道淤没,面貌大变。菏水当然也难于幸免,不能不沦为一条黄水溜道。尽管偶有史书或志书此期仍记为菏水,不过因袭旧资料,或追记历史,而留恋旧名称罢了。
菏水
柳林河运行一百多年,对排泄鲁西地区洪水,减轻洪涝灾害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河道弯曲,河槽狭窄,更加不断淤积,乾嘉之后更加宣泄不畅,水患不息。
万福河时期
“万福河”最早见于清道光十年重修《城武县志》、二十六年《巨野县志》。《城武县志·地志·山川·万福河》按曰:“旧志无万福河之名。志称傅家潭形势甚洼,常汇为潴泽。经阙家店等处,有河泄此水入巨野界。年久河道淤没,康熙三十年重浚。今万福河即在傅家潭之北,约其形势,即是当日泄潭水入河。道光四年,奉恩旨赏帑重浚。与城南桶子河均于道光五年正月开工,凡四阅月工竣。大府巡河观察亲诣勘验。自此,一律畅通,水有汇归,附河各村庄沐帝泽之无涯,咸资乐利焉。”此按语说明:万福河就是康熙年间重浚的黄河故道,即古菏水道,河名由柳林河改称。这次驻工督办河务的是城武知县袁章华,他也是道光十年《城武县志》的主修者,记述当是确凿无疑的。十六年后的《巨野县志》更明确记载:“万福河,即柳林河。”关于万福河的释文与乾隆版《曹州府志》关于柳林河的释文完全一致。为什么柳林河改称万福河呢? 第一,取中段万福村名为河名。查道光《城武县志》县北三十里有“万福村”,辖五庄。该村正处挑挖后的柳林河中段,以中游之村名命河较以上游村名为河名更有代表性,故改“柳林河”为“万福河”。
第二,取“万福”之吉祥,颂扬皇恩。这在“万福河”释文的按语中表达十分明白:“自此,一律畅通,水有汇归,附河各村庄沐帝泽之无涯,咸资乐利焉。”
第三,以“万福”名河,附河各县达成了共识。柳林河虽然载入乾隆《曹州府志》和嘉庆《大清一统志》,而以河道上段一村之名命河,难为各县接受,因而造成各河段有地方名称。而“万福河”名却一直沿用下来,且为各县所认可。《巨野县志》记载尤为明确。看来疏浚后的柳林河改名万福河,附河各县达成了共识。
改柳林河为万福河,内涵丰富,为各方乐于接受,而传至后世。中段有万福村,依地名而命河;挑其河犹汉武帝堵瓠子决口,巧取《瓠子问歌》中“宣防塞兮万福来”句中的“万福”二字,以其吉祥之意颂扬皇恩浩荡,帝泽无涯,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
菏水
万福河运行一百余年,仅有局部疏理,大部河床淤塞,堤岸坍塌,夏秋雨大,水患不息,各地纠纷迭起,时有械斗发生。1930年,金乡、鱼台两县倡修万福河。1931年春,山东省建设厅多次派员实地勘测,拟定计划,由沿河定陶、城武、巨野、金乡、鱼台分段按亩摊工进行治理。整个工程,于1931年11月动工,次年7月竣工。这次治理后的万福河段长120.8公里,河底宽14-44米,河槽深1.2-3.4米,堤顶宽1.7米,堤高2.05-5.20米,提高了河流的泻水防洪能力。同时治理的还有万福河的五条支流以及南北大溜和湖堰。
菏水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把治理万福河,免除鲁西南水患列入议事日程。经过四十多年全面系统的河道治理和水系调整,如今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附河各县均获排洪灌溉之利,万福河真正成为万福之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