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釜山 编辑
覆釜山矗立在连江县城南十二里,而今山路石阶直铺至白云寺,成为旅游胜地。覆釜山水奇秀,溪流弯曲,云霞掩映,悦目怡情。覆釜山有三峰:东为斗牛峰,西为阳明庆峰,中峰似釜倒立,故名覆釜。《连江县志》载:“不到斗牛峰,不见覆釜面,登上覆釜峰,群峰皆足底。”古人题句云:“苍岩干尺晓烟消,岛屿微茫海色遥,无数乱峰皆足底,不知身已近青霄。”把山上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中文名:覆釜山
地理位置:连江县
著名景点:鼎石寺,白云寺,莲花寺
名字由来:东斗牛峰西阳明庆峰,中似釜倒立
景观:金敖出海,五马山,利安溪
奇景:山雨,盘峰
覆釜山
覆釜山
登上峰巅,东瞻东海,银涛山立,风帆蝶影,岛屿星星,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西望高岳,崇山重叠,潘溪白水,蜿蜒东下,如山舞银蛇,倍增诗情画意;南顾闽江,汽艇帆船,来往如梭;北瞰凤城
云雾是覆釜山,经常伴侣,白云随手可得,闲庭漫步,仿佛白云就在身边飞舞。覆釜的云雾瞬息万变,一会儿把山峰遮住,一会儿云散雾消仅留一缕清烟,横贯山腰,只露峰尖。人们冒雾行走山上,似置身云端,真有羽化成仙之感! 寺也因之取名“白云寺”。在抗战时期,连江沦陷,覆釜寺宇也遭炮火轰炸,无法修复。解放后,政府保护名胜古迹,白云寺、地葺寺、弥陀寺修建一新。覆釜半山腰又新建了莲峰寺、青云寺等,旧貌换新颜。覆釜山下的玉华洞、龙华洞建在一片岩石之下,洞穴为寺,刻石为佛,环境幽静,是游乐好场所。
覆釜山每到夏秋季节,夜雨晨晴,东方欲晓,天空出现几缕红云,继有五光十色之朝霞,颜赤似火,色红似脂,有的碧绿,有的金黄,组成绚丽似锦的景象。在莲峰寺前远眺东海,翻腾的云海里托出一片殷红,一忽儿升起一轮火球,千里云天,万里山川,皆呈瑰色,使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也辨不出哪是海上浪涛,哪是天上云雾。
覆釜山的雨景,别有情趣。尤其夏季,每当闷雷欲发,天上云状垒垒,白云蓝天,分外洁白,此时则是大地雨,山上晴,正如古书描述:“山上白晶的,人间已霈泽”的雨景。山上微雨时,更添上一种缥缈浮动的感觉,“山色空蒙西亦奇”,描写山上雨景是十合贴切的。
覆釜山雨多奇,但也四季分明:春多浓雾,夏则晴明,秋多气清,冬多积雪,山峰与云雾斗妍,溪流与雨声争鸣。原君能亲临其境以饱眼福。
《连江县志》载:覆釜山三峰鼎峙,以中峰的釜倒置而得名,山有十六峰、七十二岩、九溪。
覆釜山
白云寺西,一丛兀石鼎立,前方一块崛起像一尊罗汉坐镇山岗,此即罗汉石,登临远望,别有情趣。南面一巨岩平坦壮阔,横贯山崩,酷似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说法,足履岩上。
白云寺左侧是弥陀寺,丹墙琉璃瓦,布局错落有致,描金佛象金碧辉煌。再沿山径而上,道经大悲楼,即临莲峰寺,寺宇依山建筑,正门悬挂赵朴初题厦,该寺最有特色的是十八罗汉,有的衣衫撩倒;有的慈眉善眼;有的怪诞狰狞;有的矫揉作态;有的合十摊手。或立或坐,或俯或倚,嬉笑嗔怒,神态各异,维妙维自,呼之欲应。
拜经岩西,覆釜峰下,新创寺宇一座,因地势凌霄摩天,取名忉利。佛教以为天有三十三重,最高处唤忉利,故名忉利寺。纯石殿宇,全铜佛像,是忉利寺一大特色。大雄宝殿四周有回廊,里外36根石方柱,正面都镌刻着对联,真草篆隶,各有千秋。屋面重檐翘角,寺宇气派万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佛殿中释迦牟尼佛铜像高4.05米,肩宽2.9米,重3吨,为闽省诸寺之冠。铜像于1993年4月2日从山脚拉运,5月20日到达大殿,历时49天,堪称奇闻。忉利寺已成名刹,朝拜圣地,为覆釜山增添一大景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