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常谈 编辑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
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来说,当代该书无疑仍能起很好的作用。
作品名称:经典常谈
作品别名:古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
创作年代:近代
类别:国学研究专著
字数:7.9万字
成书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
重印《经典常谈》序 | 四书第七 |
序 | 战国策第八 |
说文解字第一 | 史记汉书第九 |
周易第二 | 诸子第十 |
尚书第三 | 辞赋第十一 |
诗经第四 | 诗第十二 |
三礼第五 | 文第十三 |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
从当前社会现实的角度考虑,《经典常谈》仍不失现实指导的意义。物质文明的发展,要求精神文明的建设协调发展,作为千年文明古国,人们既要在经济上与世界的发展接轨同步,又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这就要求人们应该认真地学习和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加深对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认识,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古为今用”,这对当前经济文化现状的改进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内容结构上考虑,《经典常谈》有以书为纲、采择新说、“述而兼作”的结构方式:“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经学“史学”诸子学”为纲领”,而排列顺序仍然是依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其中,作者把《说文解字》提到首位,是根据“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置前。所谓的传统意见其实是沿用清代朴学的观念,即顾炎武说的“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于是,小学不再成为经学附庸,反而成为了考据的根基。末尾,作者单做“诗”“文”两篇,追叙源流,详论文体变化情况,则是由于“集部”著述太多,无法一一详论。这13篇的安排,囊括了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并以“书”为“点”,显现传统文明的基本样貌。这种办法一是重点突出,二是线索明了,简明扼要,非常适合做学术普及。这本通俗的学术读物,不只是做了深入浅出的学术转化工作,其本身就站在学术前缘做引领工作,很多观点在当时看来都是比较先进的。只不过作者很谦虚,在《序》中自云,该书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采择新人近说",作者不过是个编撰者——“全篇的参考资料,开列在各篇后面;局部的,随处分别注明。也有袭用成说而没有注出的,那是为了节省人们的注意力。”
《经典常谈》还从“层累说”的史观出发,以“结账式”的整理方法,活泼严谨地进行经典导读:该书中“说文解字篇”从“仓颉造字”讲起,“周易篇”从“河图”洛书”引出,“春秋三传篇”也首先从“获麟”的故事、传说开篇,是以闲话风引起人们注意,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吸收了“古史辩”派在古史考证上的方法与成果。该书的语言风格,是因为朱自清写这本书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作者采用白话文来重述,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所以,其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采取一种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除了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以外,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虽然采用一种闲话方式来讲古典文化,可是作者在陈述学术观点时用词却准确而有分寸,显得十分严谨。在表达不确定的推断时,朱自清大量使用估量意义的语气副词,如“好像”“仿佛”“似乎”“也许”“大概”“大约”“说不定”等等。
历史学家 吴小如:佩弦先生的思想一直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至其思路之清晰,识见之高远,尤令人叹服;而更以治学态度之谦为最难得。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这本书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乃是谈“诗”与“文”的两部分,抵得上一部清晰精到的文学史,甚至比那些粗制滥造的整部文学史还好。
文学史家、教育家、文学评论家 季镇淮:作为文学的散文,朱先生努力运用语言文字而得其自然。作为国学的著作,他对运用语言文字亦非常努力,这一点应当特别指出。《经典常谈》一书,包括《说文解字》、《五经》、《四书》、《战国策》、史汉、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篇,经史子集都有,是旧时士人的基础读物。除诗、文外,其他都是逐书讲解,介绍其作者、内容,言之有据,深入浅出,意无不达,雅俗共赏,运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史内容,令人读之不厌,确是难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妙手。诗、文不可以数举,叙述源流史迹,是诗文发展史,繁简得中,娓娓而谈,亦为不可多得之作。这是学术著作,是记叙散文的一种高品。从《经典常谈》包括经史子集和小学,知为清中叶乾嘉学派的余风。朱先生以散文家为国学,亦不可不从事朴学或考据学。
《经典常谈》的部分版本封面
《经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1946年又由文光书店刊行。该书在中国港台地区也有出版发行,现存早期出版并能查找到版本样式的主要有香港“太平书局”1963年1月繁体竖版和台湾“三民书局”1972年版,港台地区后来还有其他不同版本发行,该书在港台地区的版本流传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该书的传播范围之广。北京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曾于1980年和1998年相对较早地重印了两版《经典常谈》。
之后还有许多家出版社都相继出版过该书,推出了大量的版本。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9年、2004年、2006年、2014年对该书进行多次重印;中华书局也于2003年、2009年、2014年多次发行该书;2004年,三联书店又重印该书,还于2008年推出了该书的精装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也于1999年、2001年相继又推出该书;还有全国不同地方人民出版社、各大高校出版社等各类出版机构也纷纷出版该书。此外,还有一些由该书而衍生编撰的作品出版。
书名 | ISBN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
经典常谈 | — | 朱自清 | 国民图书出版社 | 1942年8月 |
经典常谈 | — | 朱自清 | 文光书店 | 1946年 |
经典常谈 | 962-329-108-6 | 朱自清 | 太平书局 | 1965年 |
经典常谈 | — | 朱自清 | 三民书局 | 1972年 |
经典常谈 | CN:7002.20 | 朱自清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80年9月 |
经典常谈 | 978-7-101-06688-3 | 朱自清 | 中华书局 | 2009年5月 |
经典常谈 | 978-7-020-17236-8 | 朱自清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2年8月 |
朱自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