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己 编辑
祖己:就是“孝己”。子姓,名弓。武丁之长子,祖庚之兄。又名且己,“小王”、“兄己”,康丁卜辞作“小王父己”,帝乙、帝辛卜辞作“且己”(祖己),《史记·殷本纪》称为祖己,是中国商朝武丁时期的政治人物,曾劝谏父王武丁,留下孔雀鸣鼎等典故。
本名:子弓
别名:祖己、孝己、王子己
所处时代:中国商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亳
主要成就:被商朝君主追尊为王
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太子,祖己曾参议政事,辅佐父王武丁修政行德而国势复振。高宗武丁在又祭成汤的时候,忽有一只孔雀飞到鼎耳上鸣叫,武丁为此有点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祖己趁此机会劝谏父王节俭。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叫《高宗肜日》。
祖己谏王的主要意见是“典祀无丰于昵”。
《太平御览》卷八十三载孝己母亲(《尚书·毋逸》《竹书纪年》作妣戊)早死,继母妣辛虐待孝己。并捏造事实、诽谤孝己。父亲武丁听信,流放孝己,饿死于野外,妣辛生祖庚(且庚)即武丁位为商王。
殷人周祭祀谱中,且己位居武丁之后,且庚之前。郭沫若、韩江苏等认为祖己被立为太子,但先武丁而死,所以受到殷人的周祭。江林昌则认为祖己曾经短暂称王。
“尸祭”从夏朝开始就有了,“尸”一般由长子或长孙充当。成语“尸位素餐”就是从“尸祭”演变而来的,因为“尸”除了在祭台上接受祭拜外,可以只食斋而不干活。祖己就充当过“尸”受百官祭拜,他获得这样的资格实际上就相当于太子的地位了。商王室祭祀祖先时,祀典是非常隆重的,要由生人充当祖先的“尸”,去接受百官的祭拜,这就是所谓的“尸祭”。
武丁正因为有自己年轻时被外放的经验,他才效法先考放逐祖己的,可惜祖己没有领会父亲的苦心。《太平御览》中说:“殷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认为祖己被商王武丁流放与武丁年轻时被商王小乙放出,性质不同。说前者是因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引起的,后者是为了培养王位继承人,因此视武丁放逐祖己为“失德”。渔火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其实,武丁流放祖己,一是想避开祖己和继母的矛盾;二是因为自己也从小被父亲小乙外放过,所以认为将祖己放到外地去体察民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祖庚的弟弟祖甲比祖庚灵泛些,武丁临终时欲立祖甲为继承人,但祖甲认为自己是祖庚的弟弟,不该得兄长之位,就逃到民间去了。《尚书》记载:“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意思是说,到了祖甲,认为代替兄长为王是一种不义的行为,就逃到民间当了小民。由于太子祖己早死,武丁死后,王位就由祖庚继承。祖庚没有什么才能,武丁生前就不看好他。
祖庚在位只有七年就去世了,死后由祖甲继位。 由于祖己的孝名深得人心,祖庚即位后也没有什么建树,因此引起了朝廷文武百官的非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