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微山之战 编辑
公元90年东汉、匈奴的战役
名称:金微山之战
发生时间:91年
地点:蒙古
参战方:东汉、匈奴
结果:东汉获胜
参战方兵力:东汉8000人匈奴8000人
伤亡情况:匈奴 死亡8000人
主要指挥官:东汉:耿谭;匈奴:北单干。
前任:河云北之战
后续:任尚等追杀北匈奴单于之战
永元三年,窦宪决定彻底消灭北匈奴,遂派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率兵出居延塞,
汉军远袭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军,斩阏氏、名王以下5000余人,北单于领数骑逃脱。汉军出塞5000余里,是汉军出击匈奴行程最远的一次。
这次战役后,“北单于震慑,屏气蒙毡,遁走于乌孙之地,而漠北空矣。”北匈奴一部向西远徙,余部溃散。北匈奴单于在蒲类海“款塞乞降”。蒲类海,毗邻东汉的伊吾。窦宪利用这一时机“遂复更立北虏,反其故庭,并恩两护”,以耿夔为中郎将,赐授印玺,持节卫护之,如南单于故事。并命中郎将任尚持符节护卫,屯驻伊吾。方欲辅归北庭,既闻窦宪死,逐率其众北还。和帝派将兵长史王辅与任尚追击,杀北单于,灭其众。东面的鲜卑逐渐西移,北匈奴余部10余万人归附,鲜卑占据了北匈奴的故地。
北匈奴败亡后,南匈奴曾数次叛汉,但都被东汉平定。随着南匈奴内附日久,其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与汉族一样过定居生活。南单于的地位也发生变化,或由东汉政府所立,或须经东汉政府认可,同内地诸侯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东汉取得攻灭北匈奴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东汉王朝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保卫北部边疆的安宁,统一中国北部而进行的战争。其次,双方国力相差悬殊。东汉经光武中兴以来四、五十年的恢复、发展,出现了国富兵强的殷盛局面,国力增强,为战争准备了较为充足的人力物力条件。而匈奴不仅遭受连年的旱蝗灾害,而且内部分崩离析。先是南匈奴归附东汉,继而大批部众不断向东汉投降,周边各族乘机起兵围攻,使其实力一降再降,在几次大战中,根本无还手之力,损失惨重。再次,东汉政府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东汉初,面对匈奴咄咄逼人的攻势,东汉政府采取守势,避免与其争锋,致力于发展经济、恢复国力,待其内部混乱,实力大减时,抓住战机适时地发动了大规模战争,使北匈奴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在战争中,以窦固、窦宪为首的东汉诸将,英勇敢战,成功地运用长途奔袭、穷追猛打的战术,连战连胜,将东汉先进的战略战术、治军方略及武器装备,与骑兵的剽悍勇猛结合起来,使东汉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