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校尉 编辑
副校尉为都护副贰(副贰即副职),如果说都护为政府派驻国外的使臣,那么副校尉就是副使。副校尉由政府直接任命,如汉书陈汤传说:“(汤)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俱出。”副校尉既由政府直接任命,故不为都护的直属人员;且其秩比二千石,与都护相等,因此,副校尉的职权仅次于都护。例如陈汤矫制擅发西域诸国兵及戊己校尉、屯田吏士伐郅支单于,而都护甘延寿却不敢禁止,可知副校尉的权限是相当大的。
此中,城门校尉,司隶校尉和中央八校尉为二千石之官,西域都护副校尉为比二千石之官。戊己校尉亦为比二千石之要员(此处甚有争议,主要是断句难断,易起争议)。
东汉时期,增设护羌校尉,中央校尉固定为五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同时,又形成大将军营属五部校尉,同是比二千石之官,不过并非常设。
三国时,又有儒林校尉
晋时,设南蛮校尉,南夷校尉,西戎校尉,宁蛮校尉。
宋时又有护三巴校尉。
不过这些职位在不断的朝代更替中,逐步消失。到隋代时基本已经消失。
隋唐时校尉名称增设,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云骑尉、羽骑尉、建节尉、奋武尉、宣惠尉、绥德尉、怀仁尉、守义尉、奉诚尉、立信尉,等等(《通典·职官典》)不过都是武散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