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元 编辑
经元是一个汉语词语。在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二名至第五名称经元。
中文名:经元
定义:科举制度的乡试排名称号
历史背景:明清时期
排名:第二名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赵楠(枏)字让林,上海“赵家旗杆”人。
要参加科举,必须是“生员”,为获取“生员”资格而进行的考试,称童试,也称童生试、小考、小 试。童试包括县试、府(或直隶州、厅)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三年内举行两次。童试合格称入泮,为秀才。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因试期多在八月,故又称“秋闱”。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亦称“解首”。
会试也是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考试,应试者为各省举人,试期多在三月,故又称“春闱”,又因其由礼部主持,故也称“礼闱”。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殿试又名“廷试”,应试者为贡士,清代从顺治三年始行,多于四月在太和殿举行,殿试合格者为“进土”。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填写的资料,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民间所谓 “连中三元” 的说法,即是由连中“解元、会元、状元”而来。 (赵玉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