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关 编辑
白水关位于今广元市青川县营盘乡五里垭,距垭下古白水县城仅一江之隔。白水关地处古代交通线上,陆路北通秦陇,南接葭萌;水路溯白龙江而上可到甘南,下可达巴渝,乃至荆湘,是一重要军事关隘。
正因为白水关地理位置重要,秦汉以来历朝历代设关筑寨,派兵戌地,为了争夺白水关,这里战事频繁。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攻打蜀国,其军队就是从陕南沿刘家河至白水关,再由白水关沿白龙江去葭萌(今老昭化)与蜀王决战的。今白水关南靠都家坝(已被白龙湖水淹没)一侧的大斜坡上,有成片的战国墓,1995年—1996年,四川省文管会为抢救宝珠寺电站淹没区文物,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发掘,清理七十余座战国墓,几乎所有墓中均有兵器出土,说明这里古时候是军队驻守的地方,军人战死、病死、老死均葬于此,他们心爱的兵器当然也要随葬了。
东汉献帝建安十七至十八年(212—213年)。益州牧刘璋派大将杨怀、高沛据守白水关。刘备纳军师庞统中策,入葭萌(昭化)回击白水,斥杨怀、高沛“无礼”而斩之,收白水军三万余众。(《三国志》、《华阳国志》、《公孙述二牧传》均有记载)。今白水关北面靠刘家院(今被白龙湖水淹)一侧,汉墓成群,笔者有幸亲临现场。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后主刘禅命丞相参军廖化为广武督戍守(《华阳国志,校注》)并屯田充军食。建兴八年(230年)丞相诸葛亮遣陈式率军断白龙江东岸之粗石栈道以拒曹兵(三国志)。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伐魏,命人于景谷县(在白水关下,故城遗址尚存,1996年白龙湖关水被淹)南二十五里之大高山作木牛流马以供运输,故名木马山。(〈元和郡县志〉)。以上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都在距白水关不远。
三国魏景元四年十月(263年),魏兴师伐蜀,邓艾从陇南,钟会从汉中数道并进攻打蜀国,姜维在沓中受挫于邓艾,只好取景谷道去白水关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会合,尔后经过葭萌退守剑门关。(《三国志》)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李雄(成汉皇帝,304年登基,建都成都)遣部将李稚从白水道出击甘肃武都氐王杨难敌,杨难敌与弟杨头奔汉中。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杨难敌遣使降于成汉皇帝要特而又据险不服,李雄侄李稚出击白水关,孤军深入为杨难敌所钉(《华阳国志》)。
南北朝时,宋元嘉十八年(宋武帝刘裕年号,即公元441年)十一月,仇池国(建于甘南的氐族政权)大秦王杨难当,倾国南下进占白水关,将白水县(白水关下白龙江对岸)析置平兴县,以板棚为屋定都白水县,挥师进发葭萌(今昭化),围涪城(今绵阳)(《资治通鉴。宋纪五》、《仇池国志》)。从氐族自杨难当攻占白水,到氐王杨永安覆灭,公元441年到公元580年,其间除中断38年外,氐杨共据白水100年有余。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吐蕃(西藏)入侵,分道扶、文,至方维(乔庄)、白坝(营盘乡五里垭即白水关一带)(《蜀鉴》)。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蒙古太子库端至白水关分兵破沙州(即白水关下古白水县),沿白龙江南下,经嘉陵江之木皮渡入剑门(《宋末四川战争选编》)。
明崇祯十七年(1641年),张献忠率部进入青川白水关一带,明王朝调副总兵李文阴进剿,于白水关一带激战数日,文阴不支,被义军擒获处死(《四川通志》)。
清顺治元年(1644年),农民义军张献中部将崔峰高进入龙安(青溪)一带地方。清朝云、贵总督赵良栋率军进击,战于白水,义军不支,崔峰高落敌手被杀(《蜀碧》)。
从以上众多的故事中,不难看出白水关的战略位置多么重要。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谁控制了白水雄关,谁 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谁控制了白水雄关,就可以从北面自由地出入四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