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川市 编辑
汉川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境内地势平坦且较低洼,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属平原湖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2个街道、14个镇、6个乡,4个农(养殖)场 ,面积1663平方千米 。2022年末,汉川市常住人口88.5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28%。
汉川市置县于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因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而得名,1997年3月12日,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紧邻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武汉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便捷,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沪蓉高速公路(G42),沪渝高速公路(G50),G348国道,汉丹铁路,汉宜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是湖北省最早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市,也是湖北省首批20个扩权县市之一;是全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全国GDP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市境内有汈汊湖、仙女山、城隍台遗址等景点。
2023年,汉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3.21亿元,增长6.0%。
中文名:汉川市
外文名:Hanchuan
别名:川城
行政区划代码:420984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孝感市
地理位置: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地跨东经113°22′~113°57′,北纬30°22′~30°51′之间
面积:1663 km²
下辖地区:2街道、14镇、6乡,4农(养殖)场
政府驻地:仙女山街道文化路
电话区号:0712
邮政编码:4316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8.54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仙女山、天屿湖、汈汊湖、黄龙湖
火车站:汉川站、汉川东站
车牌代码:鄂K
地区生产总值:873.21 亿元(2023年)
汉川市在湖北省位置(红色部分)
春秋战国,楚灭郧后遂为楚地。
秦,属南郡。
汉代至晋代,均为江夏郡安陆县地。
南北朝时期,宋为安陆郡地。梁至西魏间,梁安、魏安、汊川等郡先后在甑山设治,县境为其辖地。
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置县,县治甑山下,故名甑山县,先后属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
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入汉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县恢复,移治泐山下,以汊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汊川县,属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属汉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沔州。宝历二年(826年),改属鄂州。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
魅力汉川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县又废。绍兴三年(1137年),复置。
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移县治于长城(今城关镇)。
明代改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汉阳府降为州,汉川改隶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隶汉阳府。康熙三年(1664年),湖北、湖南分治,汉川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汉川属江汉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在汉川建立后,汉川几度出现国民党和共产党两种政权并存的局面。
魅力汉川
1951年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属孝感专区。1959年11月,孝感专区撤销,划归武汉市。1961年5月,还属孝感专区。
1970年后,汉川一直隶属孝感地区。
1997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以原汉川县行政区域为汉川市行政区域,由孝感市代管。
行政地图
位置境域
地理地图
汉川市
地形地貌
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且较低洼,由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属平原湖区。由于汉江横贯全境,历经洪水漫流冲刷,形成汉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东南部有起伏的山丘,西北部边缘(汉北河以北)有湖滨隆起的岗地。海拔一般在25米左右,约为160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96.4%(含湖泊、水系),东南部海拔稍高的低山丘陵面积约60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3.6%。该市地貌大体可划分为平原、低丘两种类型,其中以平原为主。
地质
汉川城市建设
气候
汉川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比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度,极端最高气温38.4度,极端最低气温-14.3度;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4.9毫米;年平均风速2.5米/秒,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10.7小时。
水文
汉川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境内拥有44条大中型河流和15个纳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湖泊,水域面积达51万亩。
境内通航河流主要有汉江、汉北河及刁汊湖水系,常年通航里程258公里,其中:Ⅲ级航道18.6公里、Ⅳ级航道74.9公里、Ⅴ级航道56.5公里、Ⅵ级及以下航道108公里,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汉江沿线共有机械化作业码头10座(其中专业化作业码头2座)、泊位23个,自然坡岸作业区12处,最大靠泊能力500吨级。共有乡镇渡口98处(其中汽渡7处,汉江渡口45处)。
水利工程1.9万多处,其中深沟大渠529条,长1586公里;涵闸493座;干、支、民堤648.34公里;机电排灌泵站927座,13.3万千瓦,流量1250立方米每秒。
土壤特征
本市成土母质,大部分为河流冲积物及湖泊沉淀物,分布在汉江两岸平原,部分第四纪黄土分布在垌冢、麻河岗地,少部分红砂岩、石英岩风化物分布在马鞍榔头、南河的低丘地带,整个耕地土壤分黄棕壤、潮土、水稻土三个土类。耕地经过历年的农事活动,熟化程度高,土层深厚,耕性良好。
经土壤普查,全市土壤肥力分为四等:一级土壤占耕地38.1%、二级占38.9%、三级占21.7%、四级占1.3%,一、二级土壤占耕地面积约77%。土壤酸碱平均为7.8,中壤和轻壤占耕地的77.8%。
全市矿产资源有高岭石、石灰石、河沙和岩盐等。
全市耕地共分3个土类:黄棕壤、潮土、水稻土。8个亚类:黄棕壤、潮土、灰潮土、淹育型水稻土、猪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侧渗型水稻土、沼泽型水稻土。22个土属:其中旱地7个,水田15个。110个土种,其中旱地49个,水田61个。
全市土壤酸碱度:pH小于5.0的占耕地面积的0.1%;pH5.1~5.5的占耕地面积的0.6%;pH5.6~6.5的占耕地面积的8.6%;pH6.6~7.5的占耕地面积的16.3%;pH7.6~8.5的占耕地面积的74.3%;pH大于8.5的占耕地面积的0.1%。阳离子代换量:以潮土和水稻土为例,汉川市阳离子代换量为4~30(毫克当量/每百克土),旱地灰砂土为5.45,灰油砂土为7.72,灰泥砂土为12.29,灰壳土为27.58;水田灰潮砂田为7.80,灰潮泥田19.40,灰青泥田为23.97,烂泥田为24.12。阳离子代换量的大小,基本反映了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一般认为代换量在20毫克当量/100克土以上为保肥能力强的土壤,10~20毫克当量/100克土为保肥中等,小于10毫克当量/100克土为保肥能力弱的土壤。
全市质地带砂性土壤,包括旱地灰砂土、灰油砂土,水田灰潮砂土。阳离子代换量在10以下是保肥能力弱的土壤,带粘性的旱地灰砂泥土、灰壳土、灰潮砂泥田、灰潮泥田、灰青泥田,烂泥田都是保肥能力中等或较高的土壤。
全市土壤耕层碱解氮:含量丰富大于130ppm(每亩含纯氮大于39斤)的,占耕地面积的22.1%;含量一般:81~130ppm(每亩含纯氮24.3~39斤)的,占耕地面积的45.1%;缺乏:40~80ppm(每亩含纯氮12~24斤)的,占耕地面积的30.5%;极缺:小于40ppm(含纯氮小于12斤)的,占耕地面积的2.2%;缺氮和极缺氮的面积占耕地32.7%。速效磷:含量丰富的大于20ppm(每亩含五氧化二磷大于14斤),占耕地面积的3.05%;含量一般:10.1~20ppm(每亩含五氧化二磷7~14斤),占耕地面积的5.76%;缺乏:5.1~10ppm(每亩含五氧化二磷3.5~7斤),占耕地面积的23.25%;极缺:小于5.1ppm(每亩含五氧化二磷小于3.5斤),占耕地面积的67.94%;缺磷和极缺磷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1.2%。速效钾:含量丰富的大于150ppm(每亩含氧化钾大于54斤),占耕地面积的19.3%;含量一般:101~150ppm(每亩含氧化钾36.5~54斤),占耕地面积的40.9%;缺乏:50~100ppm(每亩含氧化钾18~36.5今斤),占耕地面积的34.8%;极缺:小于50ppm(每亩含氧化钾小于18斤),占耕地面积的4.9%;缺钾和极缺钾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9.7%。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大于3%,占耕地面积的31.7%;含量一般:2~3%,占耕地面积的29.9%;缺乏:含量1~2%,占耕地面积的37%;极缺:含量小于1%,占耕地面积的1.4%;缺乏和极缺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8.4%。
水资源
汉川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17.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14.6亿立方米(入境水量指汉江)。除垌冢、南河等地水资源相对贫乏外,其他乡镇水资源较为丰富。
植物资源
汉川
经济树种有乌桕、桃树、李树,梨树、柿树、枣树、桑树、棕榈等8种。灌木、藤木树种有化香、山楂、棠梨、枸杞、枸骨、黄荆、络石,拔葜,芜花,蔓头果,野蔓、木香花、六月雪,紫藤、爬墙虎等15种。水生高等植物约24种;浮水植物有满江红、菱角等4种;沉水植物有苦草、虾钳草、黄丝草、金鱼藻、牛尾草等9种;挺水植物有莲,芡实、芦苇、茭草、茭白,蒲草等11种。
动物资源
汉川市鱼类资源,共有7目16科68种;爬行动物主要有龟、鳖2种。底栖动物主要有螃蟹、虾类、螺类、水蚯蚓等11种;虾类有白虾、沼虾、草虾等5种;蚌类有河蚌,冠蛾三角帆蚌等5种;境内野生飞禽主要有野鸭和大雁。
矿产资源
魅力汉川
农业资源
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全市国土总面积1658.56平方公里,平原湖区占92%,丘陵占8%,其中耕地面积97.87万亩。截至2011年,全市耕地面积97.8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53%;旱地36.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7.47%。
汉川是全国首批优质粮、优质棉基地(县)市,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长江流域“双低”油菜生产基地。2007、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畜牧、水产大县。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省政府命名表彰为“全省棉花大县”。2010年,荣获中国产业百强县(市)、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全省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62.4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3亿元,林业7.77亿元,牧业18.46亿元,渔业14.07亿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58元。
全市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蚕豌豆、水稻、玉米、黄豆、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甘蔗、蔬菜、莲藕、荸荠、黄花菜、西瓜、蘑菇、莲籽、菱角等。常年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蔬菜、莲藕。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5.38万亩,其中粮食110.32万亩,总产量48.22万吨;棉花23.83万亩,总产量2.03万吨;油料31.04万亩,总产量3.92万吨;蔬菜26.23万亩,总产量56.81万吨;莲藕6.14万亩,总产量10.3万吨。生猪出栏48.3万头;家禽出笼3888.6万只,禽蛋产量30999吨。全年水产品产量137455吨,其中鲜鱼产量131533吨。
汉川市是湖北省知名的农业生产大市、水产大市,是江汉平原有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已发展出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和畜禽、水产等主导产业。近年来,汉川河蟹产业在国内影响力逐步扩大,2016年,汉川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这是目前为止全国第四家、湖北省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县市。该市南河古渡公司的“青玉牌”大闸蟹,2017年被中国渔业协会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蟹”,汈汊湖“汈牌”大闸蟹荣获2018年度湖北省“十大名优农产品”称号。
类型 | 区域 | 名称 |
---|---|---|
自然保护区 | 汉川市辖区 | 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3种类型。具体为:汉川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汉北河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汉川段)、汉江汉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老鹳湖市级水生动植物保护区(汉川部分)、老观湖国家湿地公园(汉川部分)五个保护区 |
水生生物保护区 | 汉江汉川段 | 汉江汉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汉北河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汉川辖区、孝感市老鹳湖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汉川辖区 |
经济开发区 | 汉川 | 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历程:2021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汉川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腾笼换鸟”“二次招商”等方式,重新盘活康欣工业园、金百利包装、友达胶带、贝源食品等闲置和低效用地。实行“专班包保、清单管理、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7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 作用价值:汉川经济开发区位于汉川市东部,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核心层,区位优势明显,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是汉川市承接大武汉产业转移,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 |
2022年,汉川市常住人口88.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1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28%。
汉川市属少数民族杂散居住地区,共有土家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瑶族、傣族、黎族、侗族、东乡族、纳西族、京族、畲族、布依族、白族、彝族、锡伯族、独龙族、藏族、维吾尔族、佤族等21个少数民族。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黄建军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戴少平 |
统计截至2023年4月 |
综合
魅力汉川
2022年,汉川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8.5%。
2022年,汉川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3.24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19.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67亿元,可比增长17.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2.36亿元,可比增长18.6%,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8%。财政支出72.47亿元,同比下降2.5%。
人民生活
2022年,汉川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512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8元,同比增长8.2%。
第一产业
2022年,汉川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为167.75亿元,可比增长4.4%;实现增加值(含农业服务业)99.29亿元,可比增长4.3%。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61.41亿元、3.19亿元、43.17亿元、39.69亿元,可比增长分别为2.3%、10.7%、3.0%、5.7%。
2022年,汉川市粮食播种面积124.36万亩,增加0.0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2.31万吨,降低0.5%。棉花种植面积3.32万亩,减少0.14万亩,棉花总产0.23万吨,降低4.2%。油料总播种面积22.24万亩,增加2.05万亩;全年油料总产4.0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幅16.4%。蔬菜面积44.66万亩,比去年增长3.0%,总产116.12万吨,增长2.8%。牲猪出栏60.23万头,增长6.0%;家禽出笼2984.96万只,增长2.9%;禽蛋产量3.4万吨,增长7.3%。全年水产品产量16.24万吨,增长4.0%。
2022年末,汉川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8.37万千瓦;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058台、联合收割机3525台。化肥施用量(折纯)3.93万吨。
第二产业
国电汉川火力发电厂
汉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
2022年末,汉川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3家,全年实现总产值28.34亿元,同比增长16.6%。
第三产业
2022年,汉川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9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7.12亿元,增长3.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7亿元,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下降6.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45.7亿元,同比下降1.4%,餐饮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14.6%。
新城汉川
2022年,汉川市进出口总额730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出口72065万美元,增长15.0%; 进口1020万美元,增长18.1%。招商引资额(含省内资金)为6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91万美元。
2022年,汉川市电信业务总量4.55亿元,同比增长4.3%;邮政业务总量2.21亿元,增长12.4%。全年报纸发行数2.32万份,杂志期发数0.66万份;邮寄函件160万件。
2022年末,汉川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8.69亿元,增长1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1.79亿元,增长19.2%。全年各项贷款余额为342.59亿元,增长12.8%。
2022年,汉川市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40785万元,已决赔款15585万元。
2022年,汉川市拥有A级景区4家,省级度假区1家,文物保护单位68家,星级农家乐7家,农旅养融合示范点5家,旅行社(含分社、门市部)15家。全年旅游接待人数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旅游经济收入 21.1亿元,增长29.1%;其中乡村旅游经济收入 6.3亿元,占比30%。
教育事业
2022年,汉川市学校总数167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53所,小学113所。在校学生总数109509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3738人,初中在校学生31325人,小学在校学生58598人。专任教师数6955人,其中普通中学3442人,小学3332人。全市幼儿园161所,在园幼儿242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47%。
高中
汉川
初中
汉川城关中学、汉川实验中学、汉川官备塘中学、汉川分水中学、汉川播义中学、汉川麻河中学、汉川福星中学等二十余所中学。
小学
汉川一小、汉川二小、汉川实验小学、汉川马口小学、汉川分水小学等三十余所小学。
幼儿园
汉川阳光双语艺术幼儿园、汉川红花幼儿园、汉川机关幼儿园等优秀幼儿园。
科学技术
2022年末,汉川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993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1579人。拥有科技馆2座,科研院所3家;科学技术支出24642万元。新增专利授权数1167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4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222个。
文化事业
2022年末,汉川市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城市书房4个。全年组织各种专场文艺演出29场,观众2.7万人次;组织艺术展览4次,观众0.6万人次。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站)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20.7万户,其中有线电视使用户数为7.2万户。全年共发行各类图书352.52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4.8万册。
汉川公园
体育事业
2022年,汉川市共有体育馆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38个。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大型比赛获奖22人次。全年共举办运动会32场次,参与人数1.2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22年,汉川市共有执业医师1498人,执业助理医师366人,注册护士2791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926张,其中医院3246张。全年普查血吸虫人数11.65万人次,其中患病人数248人;灭螺面积1792.9万平方米。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79.6%。
社会保障
2022年,汉川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3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84.2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5.40万人,城乡居民78.8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94.48万元。
2022年,汉川市民政事业费支出24372.6万元,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662.86万元。享受社会救济对象人数37578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75人。各类收养性单位23家,社区服务机构总数420个。
汉川火车站
汉川市位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共享武汉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资源,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45千米,距武汉三大火车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站)均1小时左右车程;汉丹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在马口镇设站)经过汉川,搭乘高铁去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均只需4小时左右,2小时内可抵达郑州、长沙;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上海—重庆高速公路(汉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S244省道纵贯南北,武汉—大理公路、S105省道横贯东西,境内93.1千米汉江黄金水道直通长江。
在建的S109(汉蔡快线)、索(河)高(山)旅游公路、新沟二线船闸以及规划中的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武西高铁直通线、武(汉)天(门)高速、孝(感)汉(川)应(城)高速、S114(马口高山至蔡甸索河一级公路)、汉川城区至汉蔡高速索河出口一级公路、分水至沪渝(汉宜)高速北河出口一级公路等通道与武汉相接。
截至2021年汉川已有两条直通武汉的城际公交车,w103蔡甸柏林专线,w102东西湖码头谭专线。
2022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51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3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年末全市出租汽车拥有量360辆,公共汽车拥有量188辆。
汉川白云国际酒店
汉川皮影戏主要活动于仙女山办事处、分水、脉旺、二河、沉湖、杨林、新堰、刘隔一带。过去以茶社为演出场所,艺人王结元被誉为“皮影大王”。其中,沉湖艺人制作的《西游记》、《武松打虎》等剧目曾在湖北省曲艺汇演中获奖。
汉川市文化遗产丰富,据汉川县志记载,马口窑诞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至隆庆四年(1570年)间。400多年窑火从未断过,烧出的陶瓷制品不计其数。2000年,马口镇最后一口窑关闭,流传近400年的马口窑火就此熄灭 。
2022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工作指示充分体现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思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针对性、指导性。做好非遗工作,宣传好非遗工作,对于汉川建设“三区一城”、文化强市具有文化支持作用,对于汉川实现“生态汉江·唯美汉川”的大文化理念具有文化促进作用。
国家级
汉川善书:2006年5月20日,湖北省汉川市申报的“汉川善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33。 国家级传承人为徐忠德。
汉川善书简称“善书”,又称“未开言”,是广泛流行于湖北汉川、天门、沔阳、潜江、孝感等地的曲艺说书品种。它在汉川最为兴盛,且蕴藏的传统最为深厚。
汉川善书形成于清末民初,由清初开始的“圣谕”宣讲活动发展演变而来。传统的表演形式为一人徒口说唱,民国时期发展为二人或多人分行当说唱。其表演程式分“宣”、“讲”、“答”、“对”等项,内容多高台教化和劝善祈福的色彩。唱腔曲调有【大宣腔】、【小宣腔】、【丫腔】、【梭罗腔】、【怒斥腔】、【哀思腔】等。汉川善书较为常见的传统节目有《滴血成珠》、《蜜蜂汁》、《安安送米》和《节烈坊》、《白公鸡》 等。
汉川善书在当前的传承发展遇到了空前困难,青年艺人断档,传统流失严重,亟需扶持保护。
省级
汉川荷月:2013年,汉川荷月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口陶瓷 :2008年,马口窑古窑址被列入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马口陶器烧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口陶是中国民陶,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湖北黄龙湖马口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秉承以文化传承为龙头,以保护和传承马口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投资建成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基地位于汉川市马鞍乡黄龙湖畔,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距离武汉市中心仅50公里。湖北黄龙湖马口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专家在基地内恢复修建喻集龙窑、马口窑,建成马口陶大师工作室、马口陶大师工坊、马口陶工艺体验坊等功能区域,全面打造集发掘、传承、研发、体验于一体的马口陶非遗文化景区。自2019年6月基地建成以来,多次举办了传统陶艺体验活动、制陶工艺展示活动、高校校外研学旅行活动等,受到各类参观体验游客的欢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几年来共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将来,还将在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内喻集龙窑和马口窑两处窑口定期举办开窑节,展现马口窑陶艺,传播马口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口窑的历史,感受马口陶的魅力。
市级(孝感市)
黄良辉的故事:2015年7月,“黄良辉的故事”被列入孝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汉川腊八豆制作技艺 :山乡腊八豆进入孝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经汉川市人民政府申请,市文化和旅游局审查,市政府同意将孝感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山乡腊八豆制作技艺”项目更名为“汉川腊八豆制作技艺”。
县级(汉川市)
第一批:自2005年以来,我市确定了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个,包括:汉川善书、马口陶器烧制工艺、汉川荷月、黄良辉故事、何三麻子故事、柳炳元传说、汉川民歌、汉川斗笠、刘家台天狮子。
第二批:2015年,汉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了汉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次公布的保护名录含传统技艺、传统舞蹈2个大类,分别是山乡腊八豆制作技艺、回龙纸马制作技艺、蚌壳精舞3个项目。
截至2021年,汉川市拥有县级保护名录31项 :刘家台狮子、汉川民歌、汉川斗笠、蚌壳精、何三麻子故事、柳炳元传说、纸马、渔家乐锣鼓、沉湖皮影戏、熊氏唐手拳、熬麻糖 、草制品手工技艺 、马口豆瓣酱 、二河三蒸制作技艺 、发酵腊八豆、箍桶技艺 、花篮制作技艺 、糊汤米粉、连川麻果酥饼 、脉旺酥饼 、脉旺虎头鞋 、麻河大钩 、榔头蒸鳝鱼 、戗刀磨剪 、田二河传统酿醋技艺 、糖画 、杨林乌壶制作技艺 、虾集籇子 、杨业陂船制作技艺、摇窝篮 、川贝雪梨膏 。
天屿湖旅游度假区
黄龙湖
黄龙湖
汉川公园
汉川公园
汈汊湖
汈汊湖
汈汊湖是湖北省十大湖泊之一,清人曾希天曾赋诗盛赞:“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汉川汈汊湖养殖基地位于汉川市境内,汈汊湖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淡水水域渔业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
仙女山
汉川仙女山风景区
城隍台遗址
城隍台遗址位于刘家隔西北一千米处,长1000米,宽800米。其文化内含为五代至元朝的遗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砖石瓦砾,整齐的街道,被烧过的红土。1969年开挖汉北河时,在其遗址挖出几口木井、砖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钱币、银块、剑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瓷片、绿瓷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龙门山
龙门山遗址位于南河乡南河渡之西,与乌龟山毗邻,高约80米,系石灰岩层小山,其山西南坡陡临水,东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该地系一古代集镇,由于地理变迁而淹没,现为一自然村落。该遗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丰富,有红烧土、人骨、兽骨。陶片较多,以红陶夹砂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为细绳纹。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发现,从采集的标本分析,属乌龟山遗址同时期文化类型。
神灵台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该遗址从197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同时还出土了唐宋时代的釉陶罐、高领瓷壶,上述釉陶可能为这一时期的墓内随葬品。
乌龟山
乌龟山遗址位于汉川市境的南河乡,有座形如乌龟的小山。乌龟山为石灰岩石层的小山,高约50米,古代三面临水,适于人群栖住。1972年冬,当地群众在采石时,发现双孔石铲1件、方纳马象牙化石1枚以及剑齿虎牙和肿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队在此调查发掘发现了古文化层。第一层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面陶纺轮的灰陶片,陶鬲残片多为附加堆纹、绳文等,此外还有铜鱼针以及铜器残片。第二层厚一米,出土红陶较多,多为绳纹,手制,并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烧红土、隔鬲足等计50余件。根据以上器物的特征,第一层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第二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1973年,汉川县人民政府将乌龟山公布为汉川文物保护单位。
汉川市风光
汉川汈汊湖莲籽为汉川特产,主产于汉川市汈汊湖一带。汈汊湖莲籽籽粒饱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具有补肾、养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药用价值兼备。莲籽心还可清心祛热、滋阴解烦。
荷月
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的风味佳点,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准备它。
麻糖米酒
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本地的土产,只有用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兼有润肺治喘之功能,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减轻病情。
米酒
米酒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历史承传的风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1958年,毛泽东在湖北视察时品尝米酒,称赞“味好酒美”。
田宗汉,汉川人,清代医学家,喜爱测算,曾绘出《汉川县域图》,为湖北第一张县域平面图。历时40余年,绘出《湖北汉水全图》,为湖北最早的汉水全图。
梁钟汉,汉川马口镇人,辛亥革命时期任湖北省第一个军政分府--汉川军政分府总司令。与其弟耀汉、辉汉等五兄弟发动汉川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时称“五星耀汉”。
严文井(1915—2005年),汉川马口镇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魏人镜(1906—1928年),汉川马口镇人。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秘书。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武昌市委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等职。
向忠发,汉川田二河镇人,中共中央第六届委员会当选为总书记。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随即叛变,次日晚即被枪毙。
匡厚生(1873—1957年),汉川田二河镇人。曾任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协助军长杨虎城镇守西安。后应杨虎城之聘,任陕西省政府顾问,参与谋划“西安事变”。
匡子桢(1875—1960年),汉川田二河镇人,曾与兄厚生同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加入同盟会。抗日时期,历任中共领导下的汉川县宪政促进会主席,天汉县参议会议员,鄂豫边区人民代表。曾翻译出版《日本宪法》、《日本行政法》、《日本警察法》。
向岩(1872—1959年),汉川田二河镇人。东渡日本后,入东京陆军东斌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后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以“神州大布衣”之名发表《自请为公仆之通告书》,毛遂自荐,要求担任民国大总统。曾当选湖北省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
冯亚佛(1876—1962年),汉川田二河镇人。东渡日本后,入弘文学院攻读社会学,投身反清斗争。孙中山担任海陆军大元帅后,任命冯亚佛为元帅府参议、秘书。因协助孙中山有功,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牌匾相赠。
陈文彪(1910—1962年),汉川刘家隔大嘴上人。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团长、团政委、师政委、军区军械部长、军区炮兵副司令、总部军械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2年11月24日,病逝。
王平章(1901—1933年),汉川庙头镇人。曾与魏人镜、刘子谷等建立孝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后出任武昌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随后被派到鄂豫边区工作,先后担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等职。
汪桂芬(1860—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川县人),梨园世家出身。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程门三杰,他继承了程长庚的艺术并有所变化、发展,成为“汪派”。
黄良辉(1840—1904年)字耀庭,祖籍汉川分水镇肖家台(同心村)。三十一岁时,考中了同治庚午科举人(1870年),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17位。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2019年12月,汉川市入选“201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2020年5月,汉川市入选“2020年全国百强县”。
2020年6月,汉川市被命名为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2020年7月28日,汉川市入选2020年赛迪中国百强县。
2020年11月13日,汉川市入选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名单。 25日,汉川市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布的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6日,汉川市入选“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汉川市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4月,汉川市被教育部命名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2021年8月,汉川市入选“2021年赛迪百强县”。
2021年9月,汉川市入选“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1年11月,汉川市(汉川善书)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3月,汉川市入选“湖北省质量强省示范市(县)”
2022年7月,汉川市入选赛迪《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排名第91位。
2022年8月,汉川市入选壹城智库“2022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排名第18。
2022年12月,汉川市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95。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7月,汉川市入选2023赛迪百强县,排名第86。
2023年12月,汉川市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89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