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锐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

高锐高锐

高锐(1919年03月-2016年10月16日),曾用名高玉麟,男,汉族,1919年3月生,山东省莱阳市吕格庄镇响水沟村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十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股长、参谋、营长兼队长、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胶东掖平边反“扫荡”、牟平、平度、昌邑、临淄、桓台、青城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科长、参谋主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参加了即墨、胶县、掖县、汝河、潍县、胶东、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厦门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参谋长、华东军事政治大学训练部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第二副校长兼训练部长,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长、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参谋长,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二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2016年10月16日,高锐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高锐

别名:高玉麟

性别: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莱阳

出生日期:1919年3月

逝世日期:2016年10月16日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代表作品:《中国上古军事史》

人物生平

编辑
高锐,他7岁入村塾,14岁入高小,勤攻读,受嘉奖。16岁入莱阳乡村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受社会革命及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学生抗日救国运动。

高锐高锐

1937年“七七事变”后11月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第一期学习。

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转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二大队学习。8月毕业后被分配回山东。在敌后军事学校工作中,一面战斗,一面训练,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曾因战斗指挥机动灵活受到全校大会嘉奖,因教学、工作优秀获模范干部奖。

1945年4月任胶东军区第14团参谋长时,组织指挥本团取得平(度)西、昌(邑)南战役及清河区反击作战的战斗胜利。并参与组织了阻击和反击国民党军队对胶东解放区进攻的胶(县)、高(密)、即(墨)战役、平掖保卫战、沙河战役等。

1947年3月率师取得胶东保卫战役之掖县、莱阳等战斗的胜利。

1948年3月,率师参加了胶济路中段攻势、兖州、济南、淮海等战役。在济南战役中,因战绩显著,所属的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

1949年1月,率师参加了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先后获得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1950年7月以后他一面组织现代化、正规化干部训练工作,一面参加军事学院函授学习,4年毕业时,国防部授予优等生奖。

1955年他主持组织了现代水网稻田地战斗实验研究,取得了战术技术成果,填补了一项军事学术空白。

1959年3月,参与组织并编写了解放军第一部战斗条令和3部共同条令。并组织主编了《战役学》和《游击战纲要》等书。

1968年11月至1975年8月,抓紧清查林彪反革命集团,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认真落实解放老干部政策和民族政策,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促进了局势稳定和经济恢复。同时,加强了宁夏战备。

1975年8月继尔担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修改了《战役学纲要》,研究编写了《战略学》、《中国近代战争史》、《中国军事史略》,指导修改了《战斗条令》和共同条令等。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高锐退居二线后,曾任过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长。后又担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军事科学院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顾问,红叶诗社顾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出版发行了《中国上古军事史》。

2016年10月16日,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高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个人生活

编辑
夫人:张青松

1949年6月进军福建时,高锐与夫人张青松1949年6月进军福建时,高锐与夫人张青松

下一篇 谭良啸

上一篇 王景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