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城区 编辑
襄城区,湖北省襄阳市辖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684.8平方千米 ,辖1个乡、2个镇、6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襄城区常住人口47.65万人。
襄城区因拥有始筑于汉初的襄阳古城而得名,境内316、207国道、303、305省道贯穿区境,焦柳襄渝、汉丹、蒙西、郑万、汉十高铁等铁路贯穿,孝襄、襄十、襄荆、许樊、麻竹五条高速公路交汇;有古隆中、习家池、广德寺、夫人城、昭明台、明王府等景点。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襄城区为湘鄂西片区。
2022年,襄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4.4%。
中文名:襄城区
外文名:Xiangche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4206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省襄阳市
地理位置:襄阳市城区南部
面积:684.8 km²
下辖地区:1个乡、2个镇、6个街道
政府驻地:檀溪街道檀溪路158号
电话区号:0710
邮政编码:441000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人口数量:47.65 万(2022年)
著名景点:襄阳古城、襄阳烈士陵园、古隆中
车牌代码:鄂F
地区生产总值:464.01 亿元(2022年)
今日襄城
秦,襄阳属南郡。
西汉初年设襄阳县,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邔县以北的地区。境内万山以东属南郡襄阳县,万山以西属南阳郡邓县。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襄阳县。
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复称“襄阳”,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曹魏、西晋时,仍属荆州襄阳郡。
东晋时以襄阳侨置雍州。
南北朝时期,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襄阳从荆州划出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州治在襄阳城内。南齐沿仍。梁朝时萧詧以襄阳降西魏,西魏改称襄州,置总管府。属襄州总管府襄阳郡襄阳县。北周沿仍。
隋文帝时属襄州襄阳县。隋炀帝时属襄阳郡襄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郡为州。贞观初年置山南道,治所在襄阳城内,属山南道襄州襄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东道(治所仍在襄阳城内)襄州(天宝时改州为郡,乾元时复称襄州)。
五代时,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
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县。宣和元年(1119年)属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县。
南宋绍光五年(1135年),“省邓城,入襄阳”,襄阳县辖境扩展到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襄阳县。
明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襄阳县。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崇祯十五年(1643年),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襄阳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襄阳府,初属安襄郧荆道襄阳县,后改属鄂北道襄阳县。民国三年(1914年)属湖北省襄阳道襄阳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湖北省鄂北行政公署襄阳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设行政督察区,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襄阳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公署襄阳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发动襄樊战役,随即攻克襄阳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中共桐柏区党委决定成立襄樊市爱国民主政府,领辖襄、樊二镇,划襄阳城为襄樊市襄城区,并建立襄樊市襄城爱国民主政府。境内泥咀、尹集、欧庙、李刘集设4个区(以后并为泥咀、欧庙两个区),隶属桐柏公署襄西办事处。5月,襄樊市政府、襄西办事处撤销,并入襄阳县爱国民主区政府,遂改称襄阳县襄城爱国民主区政府。
1949年10月,改为襄阳县襄城区人民政府,辖襄阳城和城郊的庞公、观音、檀溪、刘河、杨河、中心6乡。
1950年5月,恢复襄樊市,改称为襄樊市襄城办事处,下辖延北、延中、东正、西大、延南5个街政府。
襄城区城楼
1956年8月,改称为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
1960年6月,建立襄樊市襄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成立襄樊市襄城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6月,撤销公社革委会,改建为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
1981年3月,襄樊市襄城街道办事处更名为襄樊市襄阳城街道办事处。
1983年12月,襄樊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襄城、樊东、樊西、郊区四个县级建制区。襄城区辖东街、南街、中街、北街、红花园、闸口、西街、老龙堤、胜丰路、荆州街、四季青、檀溪、洪桥、宏伟、新村、青山15个居委会。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襄樊市襄城区、樊西区、樊东区、郊区,成立襄樊市襄城区、樊城区。市辖区划进行调整,襄城区在原来基础上新划入汉水流域以南的原郊区的檀溪、尹集、庞公3个乡,襄城区辖王府、庞公、昭明、余家湖、隆中、檀溪6个街道办事处和尹集乡。
区划沿革
护城河
2002年1月,原襄阳县欧庙镇、泥咀镇划入襄城区管辖。2002年末,襄城区辖王府、庞公、昭明、隆中、檀溪5个街道办事处和尹集乡、泥咀镇、欧庙镇3个乡镇。
2003年11月,泥咀镇更名为卧龙镇。至2006年底,襄城区辖1乡、2镇,5个街道办事处。
2008年12月,成立余家湖街道办事处(余家湖街道办事处和襄城经济开发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9月,襄城区辖1个乡、2个镇、6个街道,有村117个、社区54个;此外,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市政府派出托管机构(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岘山文化旅游区管理局)。 区人民政府驻檀溪街道檀溪路158号。
名称 | 下辖地区 | |||
---|---|---|---|---|
古城街道 | 下辖15个社区:杨家花园社区、马王庙社区、卉木林巷社区、昭明台社区、新街社区、荆州街社区、大北门社区、中山巷社区、冯家巷社区、仲宣楼社区、绿影壁社区、王府口社区、民主路社区、红花园社区、西街社区。 | |||
余家湖街道 | 下辖11个行政村:枣林村、莫村、赵庄村、贺店村、李刘集村、周营村、曹湾村、曾垴村、王树岗村、黄龙观村、涂沟村;3个社区:钱营社区、水洼社区、周家冲社区。 | |||
真武山街道 | 真武山街道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檀溪社区、陵园路社区、凤雏社区、长虹社区、铁佛寺社区、擂鼓台社区、胜利街社区、张公祠社区、慧苑社区。 | |||
檀溪街道 | 下辖6个社区:顺安山社区、万山社区、虎头山社区、檀溪湖社区、营盘社区、麒麟社区。 | |||
庞公街道 | 下辖5个行政村:洪庙村、涂家巷村、河心村、孙家巷村、杨家河村;11个社区:南丽社区、文昌门社区、王家洼社区、庞公祠社区、十家庙社区、观音阁社区、四季青社区、苏家园社区、东门社区、建锦社区、闸口社区。 | |||
檀溪街道 | 6个社区:顺安山社区、万山社区、虎头山社区、檀溪湖社区、营盘社区、麒麟社区。 | |||
隆中街道 | 下辖1个行政村:花栎木店村;3个社区:千山社区、黄家湾社区、隆中社区。 | |||
卧龙镇 | 下辖40个行政村:新建村、光明村、东合村、毛梁村、薛梁村、谭庄村、毕庙村、高湾村、胡巷村、袁巷村、屠巷村、黄河村、魏湾村、华岗村、玉皇村、白马村、青山村、回龙村、梁家村、姚河村、垱铧村、徐台村、大堰村、西乡村、金桥村、鄢洲村、横岭村、莲花村、朝阳村、洪庙村、官山村、晏湾村、杨井村、云岫村、岗庙村、姜新村、隆林村、平桥村、闻畈村、牌坊村;4个社区:卧龙社区、新集社区、街东社区、街西社区。 | |||
欧庙镇 | 下辖41个行政村:孟湾村、杨集村、闫咀村、梅岗村、九屋村、新街村、西湾村、鲁衙村、何湾村、王岗村、赵山村、黄冲村、刘庄村、傅岗村、橡树村、徐湾村、大营村、石湾村、李湾村、李垴村、大洲村、肖洲村、散洲村、桃园村、康湾村、张东村、张西村、梁东村、梁西村、陈河村、胡河村、刘口村、郭河村、潼口村、卢畈村、黄桥村、柳林村、王沟村、邹湾村、章洲村、文垴村;2个社区:欧庙社区、法龙社区。 | |||
尹集乡 | 下辖19个行政村:尹集村、姚庵村、白云村、凤凰村、青龙村、肖冲村、江垱村、观音村、木桥村、尤河村、卸甲山村、卞岗村、江庙村、庞岗村、康咀村、熊庙村、千弓村、聂营村、褚庙村;1个社区:尹集社区。 | |||
参考资料来源 |
位置境域
襄城区位于鄂西北部,扼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东与襄州区、北与樊城区隔汉江相望,南与宜城市交界,西南与南漳县接壤,西北与谷城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10°50′—112°13′,北纬31°50′—32°03′,东西长约30千米,南北宽约23千米,辖区版图面积684.8平方千米。
襄城区
地形地貌
襄城区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以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北边界以汉江为界,滨江为沙洲地,中西部以岗地、丘陵山地为主。境内主要有扁山、万山、岘山、真武山等。地区南部扁山为最高点,海拔460.5米,最低点位于欧庙镇汉江出境处,海拔标高58米。
气候
襄城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年无霜期228—249天;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6%。
水文
襄城区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汉江1条,总长78.95千米;二级河狮子岩河、回龙河,肖家河,渭水4条,总长83.74千米;三级河4条,总长71.25千米。河流总长度233.94千米,河网密度2.92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年排涝量2.3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3.8亿立方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汉江,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卧龙、檀溪、庞公、余家湖、欧庙,长78.95千米,流域面积27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3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狮子岩河、回龙河、肖家河、渭水。
水资源
襄城区地下水资源储量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1.08亿立方米。汉江客水流量435亿立方米,其他中小河(溪)水流量1.39亿立方米。48座中小水库总蓄水能力8960万立方米,常年蓄水量420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襄城区常见动物类85种,其中野生动物50余种;鱼类资源50多种,其中鲤科鱼31种。林地面积18141.71公顷,其中有林地14643.11公顷,灌木林地104.3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59.7公顷,苗圃地194.42公顷,宜林地2041.02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27.91公顷;活立木蓄积量81.99万立力米;森林覆盖率22.79%,林木绿化率24.12%。全区共有植物资源20科207种类。其中木本植物160种,草本植物47种。
矿产资源
襄城区境内已探明的地下矿藏主要有硫铁、膨润土、耐火粘土、白云岩、小奇山灰岩等。其中硫铁储量100万吨,膨润土储量300万吨,耐火粘土储量50万吨,白云岩储量2000万吨,小奇山灰岩储量1000万吨。已经正在开发的有膨润土矿等,尚未开发的有硫铁矿、耐火粘土矿、白云岩矿、小奇山灰岩矿等。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城区常住人口475611人 。
2022年末,襄城区户籍人口为46.39万人,常住人口47.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76万人。
综述
2022年,襄城区地区生产总值46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4.4%,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4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1.24亿元,同比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5.36亿元,同比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为5.9:26.1:68.0。
2022年,襄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8.0%;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同比下降5.0%。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3.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8%。
2022年,襄城区财政总收入20.4亿元,同比下降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47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3.2%(同比增长-6.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06亿元,可比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本级)17.19亿元,同比增长1.1%。
2022年,襄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192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75元,同比增长8.6%。
2020年,襄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82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78.75亿元,同比下降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73.25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6.1:21.0:72.9 。
2021年,襄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可比增长14.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63亿元,同比增长1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2.62亿元,同比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97.91亿元,同比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为5.7:25.9:68.4。
第一产业
2022年,襄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51.58亿元,可比增长5.2%;实现增加值28.82亿元,可比增长5.0%。
2022年,襄城区粮食总面积共39.06万亩,同比增长0.03%;粮食总产量共16.71万吨,同比下降0.5%(其中,夏粮产量5.88万吨,同比增长3.7%;秋粮产量10.83万吨,同比下降2.5%)。
2022年,襄城区生猪出栏26.74万头,同比增长0.2%,生猪存栏8.77万头,同比下降15.2%;牛出栏0.63万头,同比增长2.6%,牛存栏0.34万头,同比下降15.3%;羊出栏2.79万只,同比增长12.4%,羊存栏1.50万只,同比增长3.3%;家禽出笼255.97万只,同比增长6.7%,家禽存笼140.09万只,同比增长15.4%。
2021年,襄城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6.14亿元,可比增长15.7%;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可比增长11.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共39.05万亩,同比增长2.6%,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7.26万亩,同比增长1.2%;秋粮播种面积21.79万亩,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共16.79万吨,同比增长0.1%。全年生猪出栏26.68万头,同比增长69.9%,生猪存栏10.34万头,同比增长35.4%;羊出栏2.48万只,同比增长6.5%,羊存栏1.45万只,同比增长11.2%;家禽出栏239.98万只,同比下降7.1%,家禽存笼121.40万只,同比增长16.6%。
第二产业
雪后唐城
从行业情况来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所分布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同比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且有9个行业同比增速为负增长:汽车制造业、酒饮料制造业、印刷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下降:17.5%、11.7%、10.0%、6.0%、5.7%、2.8%、2.6%、1.6%和0.5%。
第三产业
2022年,襄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34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营业额)54.99亿元,同比增长15.4%(限额以上零售额34.20亿元,同比增长14.8%)。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8.8%,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2.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3.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4.8%。
2022年,襄城区实际利用外资5599万美元,同比增长18.9%;进出口总额9526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外贸出口79754万元(约11497万美元),同比增长-16.8%。
2018年,襄城区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51亿元,同比增长20.0%,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8.1亿元,同比增长20.3%,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4亿元,同比增长21.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4.99亿元,同比增长19.4%。从消费类别来看,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18.9%、22.1%;汽车类等销售增长达到38.5%。
科学技术
2016年,襄城区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市级项目10项,当年投入科研经费135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登记企业4家。
教育事业
2016年,襄城区有区属学校100所,同比增加2所。其中初级中学14所、在校学生7865人、在任教师1405人;小学36所、在校学生20953人,在任教师1225人;幼儿园(含托儿所)49所,在园幼儿11327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443人,在任教师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02%。
2016年,襄城区投入1489.25万元,改造卧龙镇高湾小学、欧庙镇胡河小学等9所薄弱学校及欧庙镇梁东小学、柳林小学等5所学校厕所、围墙。定期注册全区3070名专任教师,招聘9名新机制教师,引进名师5名,公开招聘区编教师67名。新增湖北名师工作室、市级名师工作室各1个,2人入选“湖北省首批卓越校长、教师”培养工程,2名教师分别被省政府外侨办外派至菲律宾华教中心、印尼泗水新中三语学校援教1年;1名教师到新加坡参加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27名校长、教师进入湖北省国培和特级教师巡讲师资库,30人被评为市级名师、名校长,17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实施集团化办学,荆州街小学联手恒大名都配建小学,开办荆州街小学恒大名都分校;组建三十三中教育集团,襄阳名校三十三中带薄弱学校第十中学。12月,襄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组认定。
2018年,襄城区改造薄弱学校5所,改扩建幼儿园2所,新组建3个教育联盟、14个城乡教育帮扶中心。
文化事业
2016年,襄城区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在区文化馆),七星镇痛膏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旭升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龙凤书”传承人王顺祥家庭被授予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2016年1月,襄阳市襄城区文化馆投入使用。该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投资800余万元,内部设置多功能演艺厅、综合排练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非遗工作室、非物质文化展厅及包括舞蹈、钢琴、声乐、绘画、书法、摄影在内的艺术培训室,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馆。襄城区文化馆与襄阳市图书馆、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襄阳市广播电视台、襄阳市书法家协会和襄城区老年大学等单位合作,在襄城区文化馆设立分馆和创作培训基地等分支机构。
2018年,襄城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
医疗卫生
2016年,襄城区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个,乡镇以上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站1个、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下辖村卫生室1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7个。开放病床400张,卫生技术人员837人。“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改造覆盖率70%、村级卫生室达到“五化”建设达标率在85%以上。经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以上的乡村医生167人。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年门诊37.57万人(次)。全区筹集新农合统筹基金1.05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区新农合基金使用率69.22%。补偿59.55万人次,其中普通门诊补偿56.63万人次,补偿率54.67%;门诊重症补偿3365人次,补偿率51.65%;住院补偿总人次2.45万人次,补偿率62.61%。参合人数19.45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6年,襄城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85人,占年计划的10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54人,占年计划105%;扶持创业228人,占年计划104%;创业带动就业1002人,占年计划101%;城镇登记失业率0.71%,控制在4.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11.17万人,发放养老金2759.24万元;居民医保参保率95%以上,基金统筹支付2691.22万元,大病支付138.79万元;审核被征地养老保险11个批次,涉及人数648人,测算资金1985.09万元。全年检查用工单位179家,审查书面资料171户,涉及劳动者3372人;立案受理投诉举报96起,结案96起,按期结案率100%,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8起,追讨农民工工资1858.25万元,涉及1357人,收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65户,收存金额1460.96万元。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58起,结案58起,结案率100%,涉及劳动者当事人88人,案件调解率41%。
2018年,襄城区民生支出12.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其中,投入3.4亿元,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投入2.8亿元,落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投入2.2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与养老保险;投入1.2亿元,推进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投入4630万元,用于发放城乡低保金及高龄补贴;投入3500万元,推进厕所革命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2016年,襄城区公路总里程1529.49千米,路面密度223.35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一级公路102.94千米、二级公路31.18千米、三级公路56.9千米、四级公路1338.48千米。全区竣工县乡公路建设4.45千米,投资额577万元;竣工通村公路35千米,投资700万元。改造危桥2座103.3米,投资额202万元。其中血防大桥长50米,改造完成;姚河桥长51.04米,前期工作完成。投资600万元维修路面49967平方米(其中欧庙镇200万元,卧龙镇160万元,余家湖办事处80万元,庞公办事处40万元,尹集乡120万元),修建错车台140个,候车站棚150座。
襄阳古城踞汉水中游,与樊城相对。始于春秋早期楚国北津戍,城池始建于西汉,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2001年6月25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古城
襄阳烈士陵园
襄阳烈士陵园位于襄阳城西南之羊祜山,占地面积1100余亩,始建于1951年,1975年重建,是为纪念解放襄樊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及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而兴建的。羊祜山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高220米。28米高的烈士塔矗立于山顶,其下有640余级登山梯道,山半腰建有三座烈士亭和一座烈士事迹陈列馆,山西麓为骨灰堂,山下还建有烈士亭一座。革命烈士公墓里安葬有在襄樊战役中牺牲的103名革命烈士及大革命时期部分老前辈的遗骨,烈士骨灰堂内安放有五十多位在不同时期为襄樊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襄阳市烈士陵园是湖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确定为襄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襄阳烈士陵园
古隆中
古隆中是诸葛亮躬耕苦读之所,襄阳城西去13公里处,因"有山隆然而起"得名。总面积209平方公里,明代已经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目前主要景点有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隆中
2021年4月12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扬为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