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昞 编辑
刘昞(?-440年),字延明,敦煌(今甘肃敦煌)人,父亲刘宝,中国五凉时期大儒,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
刘昞年14,就博士郭瑀学,郭瑀以女妻之。刘昞学成,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受业者500余人。武昭王李暠建西凉,征刘昞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君臣皆好尚文典,相处亲睦。后,北凉国主沮渠蒙逊灭西凉,拜刘昞为秘书郎,专管注记。刘昞筑陆沉观于西苑,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又尊刘昞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士民东迁,夙闻刘昞之名,拜其为乐平王从事中郎。刘昞时已年老,思乡而返,从姑臧至凉州西四百里韭谷窟,遇疾而卒。
刘昞注记篇籍,以烛继昼。《魏书·刘昞传》云其“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并行于世”,今多有亡佚。另,清人张之洞《书目答问》卷二记“刘昞《十三州志》”,误,《十三州志》乃阚骃所撰,《魏书·阚骃传》有载。
字:延明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人
本名:刘昞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筑陆沉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致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焉。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举,每巾衣而入。世祖平凉州,士民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世祖诏诸年七十以上听留本乡,一子扶养。
昞时老矣,在姑臧。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韭(本或作悲,亦作匪)谷窟,遇疾而卒。昞六子:长子僧衍,早亡。次仲礼,留乡里。次字仲,次贰归,少归仁,并迁代京。后分属诸州,为城民。归仁有二子,长买奴,次显宗。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昞河右硕儒,今子孙沉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臣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前哲所尚;思人爱树,自古称美。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昞,著业凉城,遗文兹在,篇籍之美,颇足可观。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皂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臣忝职史,敢冒以闻奏,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用广圣朝旌善继绝。敦化厉俗,于是乎在。”四年六月诏曰:“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河西人以为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