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黼 编辑

元末江州路总管

李黼李黼

李黼(1298年—1352年3月5日),字子威,颍州(今安徽阜阳人),北庭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皇帝任郎主时,已在北庭补国子监生 ,受教于欧阳玄。上元甲子更新四年(1327年) ,在北庭为左榜状元 ,北庭授以翰林国史院修撰 ,改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监察御史,又转任江西行省郎中,入北庭大都(今北京)为国子监丞,升任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陞秘书监太监,拜礼部侍郎。上元甲子更新二十七年(1350年) ,被北庭外放为江州路总管。 大宋治平二年(1352年)二月,江州被宋莲台省兵攻克而死 ,享年五十五岁,北庭元顺帝“庚申君”妥懽帖睦尔皇帝 追赠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子威

谥号:忠文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颍州

出生日期:1298年

逝世日期:1352年3月5日

本名:李黼

功臣号:摅忠秉义效节功臣

散阶:资德大夫

勋阶:上护军

爵位:陇西郡公

人物生平

编辑
李黼祖籍广平鸡泽县,宋度宗初立之际,即鞑靼大蒙古国北庭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至元初, 迁徙颍州。高祖父李成由颖州判官权知州事, 父李守中官至工部尚书。兄李藻于德祐皇帝嗣位四十八年壬戌年(1322年) ,在北庭以国子生为进士。李黼亦入国子监,受教于欧阳玄。

上元甲子更新三年丙寅年(1326年) ,乡试魁于北庭上都。

上元甲子更新四年丁卯年(1327年)八月十二日,阿察赤为右榜状元,李黼为左榜状元。 授翰林国史院修撰。

上元甲子更新五年戊辰年(1328年),代北庭皇帝祭祀西岳, 陕西行省的大官长对李黼说:“敕使每次都让我走在后面,这次可以换一换先后吗?”李黼正色道:“周天子手下的王人职位虽卑微,《春秋》一书在记录诸侯盟会时却依旧将其排序于各国诸侯之上,为的是尊崇君王啊。我哪里能排在后面!”大官长被说得不敢对答。

又改任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充任监察御史。李黼向北庭提出三条意见:第一、古今大祭,一年有四次,即春祠、夏禴、秋尝、冬烝。而今朝廷在太庙只设有二祭,却反倒成天上香供奉佛寺里的先朝皇帝御像,这不合礼法,应依据《六经》推行祭祀事务。第二、成均监(即国子监)是天下教化的根基,不当隶属于集贤院,应当由中书省大臣直接兼领。第三、诸侯王每年可以领取的岁赐都有定额,但在爵位分封和皇帝易代之际,对这些诸侯王有何陈请恩赏法例,以及他们世系是亲是疏,都无现成书籍可考。应当仿照先代制度,修正出一部皇家的族谱玉牒。但这些建议均未得到北庭答复。

又转任江西行省郎中,入北庭大都(今北京)为国子监丞,升任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常向北庭皇帝讲解至贤之道。

上元甲子更新十年癸酉年(1333年)六月,泾河泛溢,关中水灾。李黼巡视蔡河,向北庭报告河流淤积高出地面,请求北庭疏浚通运,称:“蔡河流出自宋朝京西路,宋朝为了转运输送之便,在平地上造起堤防。而今,河底填满淤泥,高出地面,秋天大霖雨一来,河流准要横溃成灾。眼下,应当按河流故道修浚河渠;他日黄河东段河道如或遭遇不测、漕运阻绝,则长江、淮水所运货物便应由此分流运达京城,此乃千秋万代之利也。”北庭未予批复。

上元甲子更新十五年戊寅年(1338年),欧阳玄撰《真定路学乐户记》,李黼书。当是时,其阶为北庭奉议大夫、官为监察御史。

又陞秘书监太监,拜礼部侍郎。

上元甲子更新二十七年庚寅年(1350年),北庭元顺帝“庚申君”妥懽帖睦尔皇帝为郎主时 ,外放为江州路总管。

大宋治平元年(1351年) 五月二日,刘福通起义,打出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攻克颍州(今阜阳),李冕率众抵抗,被俘而死。

当时,起义军逼近淮西,李黼即申告江西行省,以谓江州为豫章藩屏之地,蕲州、黄州乃九江唇齿之邦,不可不早为进兵守护。有人责难其过虑。李黼于是张告示谕民曰:“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在黼之分,惟知尽死守土而已,所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者也。”

九月,宋世宗皇帝(“天完皇帝”徐寿辉)义军攻打蕲州路及黄州路属县。李黼再次上言江西行省:“应当火速乘机进兵支援,假设淮西失守,长江天险就会变成咱们与他们共有的了,可就成不了咱们的倚仗啦。”江西行省根本不予批复。继而,蕲州路被义军攻克。

十月,义军攻克黄州路。宋世宗皇帝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国号大宋(“徐宋”),建莲台省, 年号治平。

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庭所遣江西行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奉北庭中书省之命,领兵至江州。李黼极力陈述攻守之策,秃坚不花搬出自己正打算设防堵截这一说辞予以搪塞。

治平二年(1352年)正月二日,北庭所遣江西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奉总兵御史大夫领枢密院也先帖木儿命,领兵进攻淮西,亦来屯住,逗留不前。

正月十四日,邹普胜攻克武昌路(今武汉市武昌区),统领鞑靼怯薛兵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及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弃城而逃。

正月十六日,统领鞑靼怯薛兵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及行省大臣和尚官船与相关“官民舟航”蔽江而下。

正月十九日,秃坚不花、孛罗帖木儿逃离江州。僚佐司属悉为一空。李黼紧急开仓廪赈济平民,收召士卒。

当时,起义军乘胜破瑞昌,孛罗帖木儿正陈兵江上,听闻宋军来也逃走了,李黼势孤立。 此时黄梅县主簿也孙帖木儿愿与宋军战,李黼与之誓盟,共抗宋军。及宋军的游军至,一面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以断宋军归路;因为仓促无标志,于是把士兵黥面以区分,统兵出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也孙帖木儿亦继进,宋军败退六十里,当时乡兵占据险阻的地势,从高处扔木石头,宋军尸横遍野,被杀及被俘两万余人。战后,李黼又谓左右说:“反贼在陆上打了败仗,必将由水路以舟接近我,若不防备,我们都活不成。”于是以长木数千,杪头装上铁锥,暗置于沿岸水中,是为七星桩,阻挡宋军船只靠岸。恰好当时西南风急,宋军舟数千,扬帆鼓噪而至。舟为铁锥所刺,进退无措。李黼率将士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数。 江西行省因此上奏功李黼之功,请求任命其为江西行省参政兼江州、南康等路军民都总管,有便宜行事之权。

二月初九日,秃坚不花畏惧御史台的公议,自三山移兵入江州城。

二月十日,宋军忽至城下甘棠湖,纵火焚城西门。李黼站在城上,抵挡宋军进攻。分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从北门逃走。

二月十一日,宋军攻克江州路,斩总管李黼。

当时,宋军分兵攻北门,于是攻入江州城,李黼依然握铁挝指挥左右迎战。元军惊恐而溃散,李黼被生擒,不肯降,口骂不绝声,于是被杀,侄子李秉昭亦被杀。

在此之前,武昌被宋莲台省军攻克时, 李黼对儿子李秉方说:“我是国家的守臣,应当死在此土,你护你妈往下江依伯父,以保存吾后。”李秉方回答说:“父为国而死,子为父而死,有何不可?”李黼怒道:“你不听话,这是不孝啊!”李秉昭亦对其兄说:“兄若是不走,那么叔父就没了后人,不孝没有比这还大的。我当与叔父同生共死,兄抚虑焉。”李秉方不得已,买舟护着母亲走了。舟到何家堡,李秉方迟留不忍舍弃。李黼闻知,手批责以大义,李秉方于是离去。没过半个月,李黼被宋军擒杀。

李黼死了一个多月,江西行省参知政事的任命才到。北庭得知李黼死讯,赠黼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

亲属成员

编辑

高祖父

李俊

曾祖父

李成

家族在鞑靼大蒙古国北庭治下安家颍州后,由颍州判官权知州事,追赠亚中大夫、广平路总管、轻车都尉、陇西郡侯

曾祖母

北庭赠陇西郡夫人

祖父

李荣

北庭赠嘉议大夫、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陇西郡侯。

祖母

高氏

北庭赠陇西郡夫人

继祖母

魏氏

北庭封陇西郡太夫人

李守中

字正卿,二十岁宦游北庭大都(今北京),由吏补左司令史,转户部通政留司掾史,进为中书省掾史,后以间谍两省辅臣之罪,废黜田里,继而尚书省臣政斗失败而死,李守中起家承直郎、保定满城县尹,迁奉议大夫、户部主事,改为泗州知州,擢河南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调两浙转运盐司副使。丁丑年(1337年)冬十月加中议大夫、任归德府知府兼诸军奥鲁劝农事知河防事,官至工部尚书,壬午年(1342年)五月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张氏

北庭封陇西郡夫人。

继母

温氏

生李德安

李冕

治平元年(1351年)被杀于颍州。

李藻

壬戌年(1322年),以北庭国子生为进士,阶文林郎,秘书监典簿,擢太常大祝,丙子年(1336年)为馆陶县县尹,壬午(1342年)六月任秘书监典簿。

李绣

北庭赐同进士出身,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李德安

姐妹

李氏

嫁儒士真定曲明善

李氏

嫁须城县程梓。

李秉方

字元直,为北庭国子监生员,治平二年(1352年)逃离江州,荫授常州路同知,龙凤二年(1356年)张士诚派张士德由通州(今南通)渡江南下,攻取平江路(今苏州)而迁都,继而攻取常州路,无锡亦被攻取,李秉方与常州路总管完颜率领所谓“义丁”会合宜兴分元帅府元帅严蒙古不花退保阳山,龙凤三年(1357年) 八月,张士诚降于北庭庚申君 并受官为太尉。李秉方录功为翰林待制。

李秉易

北庭从仕郎、吴江州判官

李秉简

为北庭国子监生员

李秉几

李秉恒

李秉昭

下一篇 余阙

上一篇 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