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枋头 编辑
枋头在魏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后赵时,氐人苻洪率部驻守于此。枋头在交通与军事上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晋时期许多历史事件中。石勒自河淮地区北趋冀州,即路由枋头;西晋末年向冰率众数千壁于枋头;后来东晋谢尚北征,即遣戴施为先锋据枋头;而以枋头命名的著名的枋头之役,则是桓温戎马生涯中最黯淡无光的一页。石虎让苻洪以流民都督的身分,率领这支以略阳氐族为核心的流民集团驻屯的枋头,就是这样一个要地(见“枋头之战”)。
中文名:枋头
地理位置:今河南浚县西东枋城、西枋城
得名时间:东汉建安九年(204年)
类型:古地名
地理位置
古地名。石赵时期枋头属司州汲郡朝歌县,其地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枋城、西枋城。
《水经注》卷九淇水条:“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并引卢谌《征艰赋》曰:“后背洪枋巨堰,深渠高堤者也。”可见枋头是一处连通黄河、淇水、白沟和清河,保证河北漕运的交通枢纽。枋头一带,也是黄河渡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隔河相对的是濮阳,而濮阳境内的重要渡口就有灵昌津(又名延津)、棘津、文石津和硗津等等。
得名时间
东汉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袁尚,围邺,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时人称为枋头。
衬枋头
衬枋头象似云形,兰额、普柏枋出头,殿内无金柱,昂呈琴面。
柱枋头
柱头枋,正面补间头拱2朵, 山面一朵,为元代遗构。
建筑枋头
从建筑风格上,偏殿枋头为龙头,正殿枋头则为象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