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称关系 编辑
对称关系(symmetrical relation)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指与自身的逆关系完全相同的那种关系。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R,对任何a,b∈A,当aRb时有bRa,用符号表示:R是A上的对称关系⇔∀a∀b(a∈A∧b∈A∧aRb→bRa)。当A上的R是对称关系时,称R在A上是对称的,或称A上的关系R有对称性。例如,数集中的关系I={〈x,y〉|x与y相等},N={〈x,y〉|x与y不等}都是对称关系;而L={〈x,y〉|x小于y}不是对称关系,当A上的关系R是对称的时,它的补关系与逆关系都是对称的,且R=R-1。
对称性关系推理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表示:R(a,b)→R(b,a)。或者是:aRb,所以, bRa。在这里,R代表对称性关系,a和b分别为两类对象。 对称性关系推理的规则:如果判断R(a,b)真,那么,R(b,a)也真。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简单判断除了性质判断以外,还有关系判断,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例如:①长江长于黄河;②郑州在洛阳与开封之间;③笑比哭好;④徐特立与毛泽东有师生关系。这四个判断都是关系判断。例①断定了“长江”与“黄河”之间有“长于”的关系;例②断定了“郑州”和“洛阳”、“开封”三者之间存在前者在后面二者之间的“在...之间”的关系;例③断定了“笑”与“哭”之间有“比....好”的关系;例④判定了“徐特立”与“毛泽东”之间有“师生关系”。
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不同。性质判断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即对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的判断,主项只有一个; 而关系判断却是断定对象与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而关系总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因此,关系判断的对象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即主项至少是两个。存在于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叫两项关系,存在于三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叫三项关系,存在于三个以上对象之间的关系叫多项关系 。
关系判断的组成
关系判断由三部分组成: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关系者项。反映一定关系承担者的概念(或表示一定关系所联结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主项。如前述各例中的“长江"、“黄河’,、“郑州"、“开封"、“笑’’、“哭"、“徐特立"、“毛泽东’’。在关系判断中,关系者项至少有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多个。在两项关系中,在前的关系者项叫关系者前项,在后的关系者项叫关系者后项。若有三个以上关系者项,则按先后次序可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关系者项。通常用“a"、“b’’、“c”……表示。
关系项。表示各关系者项之间的关系的概念,也就是关系判断的谓项。上述各例中的“长于"、“比……好”、“师生关系"、“在……之间”都是关系项,通常用“R"表示。
量项(关系量项)。表示关系者项数量的概念。每一个关系者项都可以有量项。如“有的美国人高于所有中国入"。其中,“有的”“所有"都是关系者项的量项 。
关系判断的结构式
根据上述关系判断的组成要素,我们就可以把具有两项关系的判断的结构式表示为;所有(有的)aR有的(所有)b。具体表达为四种基本形式。
所有aR所有b;
所有aR有的b;
有的aR所有b;
有的aR有的b。
实际上,关系判断既有肯定形式,又有否定形式。例如“5大于3"是肯定关系判断。而“3不大于5”,就是否定关系判断。它否定了“3”对于“5’’具有“大于"的关系。这样,两项关系判断的基本形式应该还有另外几种。
所有
所有
有的
有的
在关系判断中,如果关系者项表示的是一个或一类对象,量项可以省略。这样,二项关系判断可以写为:
R(a、b)或aRb;
一个三项的关系判断可写为:
R(a、b,c);
关系的分类
对象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因而关系判断中的关系也有多种多样。关系判断的逻辑性质取决子关系的性质。常见的有两种性质的关系: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