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形势 编辑
就业形势是指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既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情况,也包括行业发展情况。
(一)一般来说,指标体系应包括:规模性指标,层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动态性指标,其他指标(指标体系见图1)。
(二)明确劳动力供求平衡关系
就像企业的财务活动分析一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平衡关系。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报,必须以劳动力供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贯穿其始终,通过对现行劳资统计年报的提炼,结合区域性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动。
(三)确立主要的分析方法
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一般都适用于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选用何种分析方法,首先必须服从于就业形势分析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其次是要掌握每一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基于某种分析方法所作结论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最后是要考虑采用分析方法所需条件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实际操作中。就业形势的分析,往往需要做深入系统的调研,要求透过种种现象看本质,分析的过程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要结合宏观、微观的诸多因素,对定量分析结果作出必要的修正,才能真正符合实际,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就业形势分析的作用包括:
(一)有助于引导政府的宏观决策
就业形势分析的结果和据此作出的准确预报,是政府诸多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例如:经济增长率的安排、产业政策的制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控制、人口机械增长管理力度的调整、企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的调控等等,一旦出现失业率高企,就业形势严峻,宏观决策将相应采取类似于增加内需,扩大政府采购、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以及阶段性鼓励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严控人口机械增长,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限制外来劳动力进入与本地劳动力有竞争的岗位就业等等反之,如果失业率转低,又会为政府的一系列决定创造出宽松的环境
(二)就业形势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就业形势,说到底就是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走向当劳动力出现供过于求,企业就有可能降低或冻结员工工资水平,借助于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的步伐就可能放慢。同样,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人工成本得以维持较低水平,会吸引追求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在本地落户。反之,若失业率很低,社会平均工资率可能随之攀升,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刺激企业应用新技术,无力承担高企人工成本的企业可能外迁或歇业。
(三)有助于劳动者理智择业
每一个劳动者必须在就业、创业(自谋职业)和既不就业也不创业三者中作出选择。每一个就业者都可以在继续原单位工作与离开单位之间作出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两类选择中证实自己是理智的。而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报所透出的信息,对于劳动者的理智择业会是十分宝贵的。明白无误的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报,有助于引导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减少盲目跳槽。
(四)教育培训机构的方向座标
所有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培养人才都需要相应的周期,专业设置和调整需要相应的投资和师资队伍建设,只有紧盯就业形势,摸准岗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脉搏,才能使教育的投资得到相应的回报,使自身永葆勃勃生机,教育机构就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加工中心”。来自就业领域的信息,就是教育培训机构的方向标。
(五)有助于有的放矢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人员可以从就业形势分析和预报的分析报告中“流淌”出来的信息中得到许多启示,并据此得以有效地指导劳动者理智择业,为用人单位选用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和协助。职业指导人员会根据现实和未来对劳动力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结合被指导者的实际情况(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建议对方接受某方而新的知识技能训练,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根据就业形势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引导用人单位合理地“吞吐”劳动者,达到人尽其才,避免出现人才高消费。
(六)专家学者的重要信息源
就是形势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当然也是关心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一系列问题的专家的关注热点,经济增长是快了还是慢了,通胀率是否达到或越过临界点,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是快了还是慢了,经济杠杆的作用效果如何,企业改革如何推进等等,在作出结论和提出建议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来自就业领域的确切信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