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统志 编辑
一统志,指封建王朝官方的地理总志。按朝代来说,有《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
中文名:一统志
词条性质:官方志书
创议编辑:【元】扎马剌丁
代表图书:《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
大清 大明一统志
回人扎马剌丁创议编辑官方地理总志,并与虞应龙合作领导组织撰修。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开始;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共经历9年完成初稿755卷。
而后因获得《云南图志》、《甘肃图志》、《辽阳图志》故而继续重修,由孛兰盻、岳铉等主持编辑,到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全书完成,共1300卷,600册。定名为《大元大一统志》。
成书后藏于秘府,一直到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方在杭州开始刻版,而后许有壬为此书写序。
大明一统志
洪武六年(1373年)续纂,洪武十七年(1384年)编成《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24卷。
景泰七年(1456年)编成《寰宇通志》以当时的两京,十三布政司为纲,诸府州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胜、风俗、土产等38门。
天顺二年(1458年)八月重修《寰宇通志》。
天顺五年成书时赐名《大明一统志》。
该书曾于弘治、万历年间重新修定,增加嘉靖,隆庆两朝以后建置相关的内容。
最早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命令河南巡抚贾汉复督修方志,开启清代地方修志之先河。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最早倡议纂修《一统志》,康熙十一年(1671年)上疏奏请:“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丁徭、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险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然迄今各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除河南、陕西已经前抚臣贾汉复纂修进呈外,请敕下直省各督抚,聘集夙儒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
康熙十二年(1672年)十二月,“三藩之乱”起,纂修《大清一统志》事暂被搁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