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识庐山真面目 编辑
成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微画雕《不识庐山真面目》取苏轼《题西林壁》诗意,用图像化方式来刻画出从正面、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所以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要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中文名: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结构:复句式成语
释义: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
属性:汉语成语
庐山
【解释】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事物真相不易弄清楚,或指未能真正了解某人某事 。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结构】复句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fail to see the truth about a person or a matter
【成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
辨形:庐,不能写作“沪”。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方云禅画 苏轼禅话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