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道中作 编辑

宋朝苏轼诗作

临城道中作临城道中作

《临城道中作》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宋哲宗元祐时期,高太后听政,在政治上倾向于守旧派。高太后死后,哲宗于元祐八年(1093)十月亲政,次年改年号为绍圣,起用变法派。苏轼因此遭到迫害,被罢黜定州任,责知英州(今广东英德),此诗便作于南行途中。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临城道中作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宋代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别名:苏子瞻

诗词正文

编辑
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

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

未应愚谷能留柳⑴,可独衡山解识韩⑵。

注释

编辑
⑴未应愚谷能留柳:唐朝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长期贬居永州,寄情山水,傍溪而居,并将冉溪改称愚溪,自称“余以愚触罪”。

⑵可独衡山解识韩:韩愈因上表实报关中旱灾,要求停征赋税,得罪了幸臣而被贬到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两年后遇到朝廷赦免,改任江陵(今属湖北)法曹参军,赴任途中幸运地看到了衡山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