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中秋 编辑
《念奴娇·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热情赞咏了月光的美好和月宫的迷人;下片着重抒情,流露出词人对美好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全词既有实景,又有想象,意境恢弘广阔,风格清新豪迈,描绘月宫世界,真切动人,似实似虚,惹人遐思。
作品名称:念奴娇·中秋
出处:《全宋词》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时间:1082年
作品体裁:词
词牌名:念奴娇
字数:100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⑵,冷浸一天秋碧⑶。玉宇琼楼⑷,乘鸾来去⑸,人在清凉国⑹。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⑺。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⑻?便欲乘风,翻然归去⑼,何用骑鹏翼⑽。水晶宫里⑾,一声吹断横笛⑿。
词句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⑵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亮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名“桂魄”。《周易·参同契》卷下:“阳神曰魂,阴神曰魄。”
⑶秋碧:秋日晴朗的天空。
⑷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王嘉《拾遗记》载,翟乾佑与弟子在江边赏月,有人问月中何有,翟乾佑让弟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中“琼楼玉宇灿然”。
⑸乘鸾来去:想象月宫里仙人乘鸾自由往来。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⑹清凉国:指月宫。
⑺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
⑻“今夕”句:人间的今夕,不知是天上的什么日子。
⑼翻然:回飞的样子。
⑽鹏翼:鹏鸟的翅膀。鹏,传说中的大鸟。
⑾水晶宫:这里指月宫。
⑿吹断横笛:形容笛声高亢嘹亮。吹断:吹彻的意思。
白话译文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赏析
此词上片写天国景象。开头三句是写万里无云的中秋夜月。本来在中秋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是人们常见的,没有什么稀奇。但这里作者加上“凭高眺远”四字,就使得境界全然不同。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而使得长空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桂魄”两句由晴空写到明月,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带来了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据《异闻录》记载,唐玄宗一次游月宫,“见素娥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所以用“飞鸾而去”,想象月宫中仙人乘鸾自由来往。从作者当时所处的黑暗现实、不得自由的环境来看,不能说和现实无关。应该说,正是由于他处在那样一个不得自由的闲官职位上,才有向往月宫清静自由的幻想。他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清晰可辨的烟火,历历在望。人间的江山越美,就越反衬出现实社会越丑,就越能见出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
下片写归天意愿。过拍三句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作者通过高超的想象,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的影子当做知心朋友,一起欢乐。这样写,既使词染上了浓厚的浪漫色彩,带来了一种奇异之感;又真实地展现出他孤单、凄凉的影子。“起舞”两句,希望愉快地度此中秋良夜,不要辜负这良辰美景。作者之所以月下起舞,并非愉快而歌,得意而舞,恰恰是为了消除这股愁闷与抑郁不平之气。正如“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知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豪情溢于纸背。
这首词意境恢弘广阔,风格清新豪迈,显示出苏轼词独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总的来说,这是一篇狂放不羁。洒脱飘逸的作品。当时,苏轼居住黄州,政治处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为了排遣个人政治上的失意的苦闷,为了摆脱庸俗污浊的现实,于是他越发热烈追求那超凡的清空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此时词人的功名富贵之心在渐渐淡化,追求超脱的隐逸之心在不断增长,但这种对理想、自由的追求又是积极向上的。
名家点评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上一篇 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