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关曲·中秋作 编辑
作品名称:阳关曲·中秋作
作品别名:阳关曲·中秋月
作者:苏轼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文学体裁:词
词牌: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⑵,银汉无声转玉盘⑶。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词句注释
⑴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
⑵溢:满出。暗寓月色如水之意。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⑶银汉:银河。转:移动。玉盘:指月亮。
白话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天上缓缓移动着白玉圆盘。此生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好,明年的明月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文学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
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月显得格外圆,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名家评价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春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四句皆好矣。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古人赋中秋诗,例皆咏月而已,少有著题者,惟王元之云:“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苏子瞻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盖庶几焉。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唐七言绝歌法······至宋而谱之,存者独《小秦王》耳,故东坡《阳关曲》借《小秦王》之声歌之。
清·郑文焯《手批东坡东府》:“不”字律,妙句天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