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吏治 编辑
吏治,汉语词语,拼音:lì zhì,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中文名:吏治
外文名:administration (good,bad) of officials
拼音:lì zhì
解释: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汉书.卷八.宣帝纪》:“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唐·张籍《祭退之》诗:“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
《宋史卷一百四十六》: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俗号强梗,吏治尚严。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而吏治日以毛挚深刻,博声取列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我便和他谈些官场事情,问些苏州吏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折子后头归结到两江总督身上,说他年老多病,昏瞆糊涂,日惟以扶鸾求仙为事,置吏治民生于不顾。
欧阳山《三家巷》四:“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