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和 编辑
(动)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
1.歌唱时此唱彼和。2.指音律相合。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4.以诗词相酬答。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中文名:唱和
发音:chàng hè
近义词:附和
翻译:指歌唱时此唱彼和·
(1) ∶以原韵律答和他人的诗或词
(2) ∶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翻译:指歌唱时此唱彼和·
近义词:附和
诗词术语。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唱和本是指唱歌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后来“唱和”也作为彼此以诗词赠答的代词。
唱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甲方赠乙方的诗词,乙方根据甲方所内外交赠诗词的原韵写来回答,唐代白居易、元稹二人这种依韵唱和的诗颇多。另一种是乙方回答甲方所赠的诗词,只根据原作的意思而另自用韵,唐代柳宗元与刘禹锡之间的唱和诗就属这一类。
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陆德明释文:“本又作‘唱’。”
《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
晋 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铿耾,有殷坻颓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谑浪。”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弄玉自誓曰:‘必得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他非所愿也。’”
(2).指音律相合。
《汉书·律历志上》:“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
《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
《新唐书·李宗闵传》:“时德裕自浙西召,欲以相,而宗闵中助多,先得进,即引僧孺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德裕所善皆逐之。”
(4).以诗词相酬答。
唐 张籍《哭元九少府》诗:“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崔宗之﹞继又移官金陵,与李白相遇,诗酒唱和。”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
唱 | 和 |
---|---|
一献香茗(茶) 二献佳果(五果) 三献刚鬣(猪脚) 四献玉燕(冬粉) 五献角芝(筋) 六献德禽(鸡) 七献长发(发粿) 八献文鲤(鱼) 九献红霞(虾) 十献肺腑(肺) 十一献金鸟(鸭) 十二献肝胆(肝) 十三献龙须(目鱼) 十四献玉兔(猪肚) 十五献食报(米包) 十六献肋肉(猪排) 十七献竹笋(笋) 十八献玉粒(米饭) 十九献玉胎(馔) 二十献角黍(粽) 二十一献玉珠(红丸) 二十二献登高(枣灯) 二十三献金帛(金帛) 二十四献银光(银纸) | 馨香奕世 子孙满堂 刚鬣齐家 玉燕齐飞 角芝呈秀 德禽报晓 长发其祥 鲤跳龙门 红光焕采 肺全维新 金鸟西迎 肝胆相照 龙发卷水 玉兔东升 食报美净 肋肉蒸尝 衍传永世 玉粒珍馐 玉胎吉品 角黍报江 金玉满堂 添丁进财 金帛遗风 银光焕采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上一篇 东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