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 编辑
《春日》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作品名称:春日
作者:温庭筠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体裁:五言古诗
词句注释
⑴迢递(tiáo dì):天高气清的样子。
⑵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⑶屏:指屏风。吴山:吴地的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⑷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⑸宝书:珍贵的书信。
⑹香毂(gǔ):古人乘坐的车。
⑺将:连词,与、和之意。彩:一作“影”。
⑻相:递相,先后。添:一作“将”。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白话译文
问您在何处怀念,艳丽明媚春之时。
门口安静人回晚,墙高蝴蝶过缓迟。
一对宫廷中的燕,千万条绿杨柳枝。
条幅上的吴山远,楼中羌笛声悲凄。
书信没有寄送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草景与树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
整体赏析
此诗首两句,出句开门见山以“所思”设问。对句据之而答在“艳阳时”。蕴有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之意。三、四句以“人归晚”“蝶过迟”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五、六句描写室外景,燕子双飞,千万条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七、八句描写室内景,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寄处。最后两句显示,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帘,即以赏春排解愁绪。
综上,从描写对象上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其时间是在“艳阳时”,地点在“青琐”。后六句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朔管悲”。其原因是“宝书无寄处”,故乘香车将“林彩”“添入黛眉”。这种举动与其《春郊游眺寄孙处士》、《谒巫山庙》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名家点评
宋·佚名《雪浪斋日记》:温庭筠小诗尤工,如“墙高蝶过迟”,又“蝶翎朝粉重,鸦背夕阳多”,又《过苏武庙》:“归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皆工句也。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青黎、现代作家云葭《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我素爱温庭筠的文字,以花间词著称的他,笔墨挥洒出的《春日》,有着与闺中女子毫无二致的柔情。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