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汉 编辑
北汉(951年-979年),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领土为十二州,位置大致在现代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中文名:汉
外文名:Northern Han Dynasty
别名:北汉、东汉
时间范围:951年 至 979年
首都:太原
主要城市:代州、忻州、宪州、岚州、石州
语种:汉语
货币:汉元通宝
人口数量:35250户(979年)
主要民族:汉族、沙陀族
开国君主:刘旻
北汉建国
乾祐三年(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竟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情经过全部透露给郭威,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
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被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结辽抗周
刘崇称帝后当年即派兵攻打晋州和隰州,被后周击退。同年四月刘崇遣使前往辽朝,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立。六月,辽朝派燕王述轧等,册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改名刘旻。九月北汉和辽合兵再度攻打晋州,连续攻城50余日仍无成果,年底后周援兵赶到,此时联军已无斗志,纷纷逃亡,阵亡者中有三四成竟是因踩踏和坠崖死的。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不久北汉就和辽联兵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时予以打击。辽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万余骑兵和北汉会师晋阳,刘旻亲自统帅三万人马,和契丹合兵南下。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北汉军队,自己率领主力在后面扎营。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后周军队损失惨重。
柴荣决心亲征,于是从大梁统帅禁军出发。刘旻不知道柴荣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不攻,南攻泽州(今晋城),直取大梁。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泽州高平县以南相遇,被周军击退。柴荣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刘旻在巴公原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
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周世宗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虽然刘旻亲自挥旗激励将士,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兵的尸体遍布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刘旻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后周军大获全胜。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
后周兵退后刘崇去世,葬在交城北山 ,庙号世祖,子刘承钧继立,改名刘钧,奉辽帝为父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七月,刘钧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钧的外甥刘继恩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钧另一个养子刘继元当了北汉皇帝。
为宋所灭
主词条:宋灭北汉之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至此灭亡。
宋太宗深感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或割据势力反抗中央政权的巢穴,传为“龙脉”,而晋阳城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百姓习于戎马,人性劲悍,难以掌控,宋太宗惧怕此地再出割据政权危害北宋,同时愤恨于晋阳城军民的长期顽强抵抗,称此地“盛则后服,衰则先叛”,遂以开封太原星宿不合为借口诏毁晋阳,先迁城中士绅富户在开封洛阳,又火烧城市,城中老幼被烧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并征发数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禁止任何人在当地居住,彻底将晋阳摧毁。
庙号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年号及使用时间 | |
世祖 | 刘旻 | 951——954 | 乾佑 | 948——956 |
睿宗 | 刘钧 | 954——968 | 天会 | 957——973 |
景宗 | 刘继恩 | 968(60天) | ||
惠宗 | 刘继元 | 968——979 | 广运 | 974——979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