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仪 编辑
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学者。
后晋时期,窦仪登进士第,任景延广僚属。仕于后汉、后周两朝,历任右补阙、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北宋建立后,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乾德四年(966年)去世,年五十三。获赠右仆射。
窦仪因学问优博、通晓典故而受宋太祖器重。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
本名:窦仪
字:可象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914年
逝世日期:966年
主要作品:《建隆重定刑统》《建隆编敕》
主要成就:主场修订宋朝律法
籍贯:蓟州渔阳
官职:礼部尚书
追赠:右仆射
早年经历
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后晋天福(936年—944年)年间中进士。侍卫军主将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使,上表推荐他为记室。景延广后来历任滑、陕、孟、郓四州节度,窦仪一直任从事。
后晋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正南下侵犯,博州刺史周儒出城投降,杨光远及周儒派人引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黄河。当时景延广掌管禁军,颜絗主持政事,派遣窦仪入朝上奏。窦仪对执政大臣说:“昨天我与颜絗讨论事势,有些考虑,所以乘驿车昼夜不停赶来。国家如果不派良将控制博州渡口,恐怕周儒一定会引契丹兵渡到东岸与光远会师,那样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兵渡过黄河,增置栅栏。
石重贵驻军黄河上游,派遣李守贞等人率领一万多人,水陆并进,固守汶阳,占据要害。契丹兵果然攻来,李守贞部把他们打败,契丹撤军。后汉初期,召窦仪入朝任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主持贡举
窦仪
刘温叟主持贡举,所录取的进士有人落选了,朝廷加任窦仪为礼部侍郎,暂代主持贡举。窦仪上言说:“希望依照后晋天福五年的旧制,废除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要交纳五篇作品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样通过为合格;再参加殿试。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非常纰缪的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依次稍微可以的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允许他们都到次年赴考。学究科,请合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回答三十道墨义题;《毛诗》依旧为一科,也回答六十道墨义题。录取后,一并减为七选集。各科举人,第一场考试得了十个否的,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得了十个否的,殿三举;三场内得有九个否的,殿一举。送考官予以治罪。进士请求任职,加试论策一篇,以五百字以上为准。”郭威采纳了这一意见。
不久因父亲有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抚他,亲手赏给金丹,让他转交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去世后,归葬洛阳。诏令赐给他三十万钱,米麦三百斛。守丧满期,召他入朝授任端明殿学士。
宦海沉浮
显德三年(956年),窦仪跟从柴荣进攻南唐,任判行在三司,柴荣因为他饷馈不继,打算治他的罪,宰相范质解救他才得以免罪。淮南平定后,任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驾崩,柴宗训即帝位,迁窦仪任兵部侍郎,充任别职。不久出使南唐,到了南唐,即将宣示诏命,正好下雪,李景请求在廊檐下拜受,窦仪说:“我接受国家使命,不敢违背旧礼。如果以朝服受淋失容,请等到日后再拜。”李景就在庭中拜受诏命。
建隆元年(960)秋天,升任工部尚书,罢去学士职务,兼任判大理寺。奉诏重新修定《刑统》,成了三十卷。正好翰林学士王著因酒醉失态被贬官。赵匡胤对宰相说:“深严之地,应当由宿旧儒臣居住。”范质等人回答说:“窦仪清介重厚,但已经从翰林选任端明殿学士了。”赵匡胤说“:非这个人不能居禁中,你当去表明我的心意,勉令他就职。”当天再次进入翰林任学士。
去世
书法作品
当时御史台建议,想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窦仪援引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有六次,而以三师为表首者没有根据。朝廷舆论赞同他的观点。
乾德四年(966年)秋天,主持贡举。这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 窦仪去世后,赵匡胤叹息着对身边大臣说:“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夺走我的窦仪啊。”因为可惜尚未重用他。
赵匡胤:①非斯人不可处禁中。②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脱脱:窦氏弟昆以儒学进,并驰时望。仪之刚方清介,有应务之才,将试大用而遽沦亡。……数贤虽当创业之始,而进退之际,蔼然承平多士之风焉,宜宋治之日进于盛也。
窦仪等撰《宋刑统》
《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但在律下分213门,律后附唐中期到宋初的敕、令、格、式。在乾德元年(963年)同月谟印颁行,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恪尽职守
郭威平定兖州时,打算杀尽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郭威请求,这些人得以免死。显德年间,赵匡胤攻克滁州,柴荣派窦仪前去登记那里的府库财产。赵匡胤还命令亲吏拿府库中绢分给部下,窦仪说:“太尉刚刚攻下此城,即使把库藏全部分给军士,谁敢道论呢?现在既然库藏已经登记,就是国家财产了,没有诏令不能强取。”后来太祖多次对大臣们称赞窦仪有执守,想任他为相。赵普忌惮窦仪刚直,于是援引薛居正为参知政事。
直言敢谏
学士王著在酒醉后犯罪,被免官。赵匡胤就对宰相范质说:“宫殿里是森严的地方,应当选择一个品行老成、学问弘博的人来才好。”范质说:“窦仪为人清介厚重,可当重任。”太祖说:“的确非那个人不可。”
有一天,赵匡胤召窦仪起草制书。窦仪到了宫门口,看见赵匡胤身着便服,露额赤脚坐着。窦仪就在宫门口立住,不肯进去。赵匡胤立刻叫人拿了冠带,穿着好了,窦仪才走进去。窦仪对赵匡胤说:“陛下是开国之君,应当用礼法昭示天下。”赵匡胤听了正敛神色,称谢他的建议,自此以后见近臣,不再随意着装。
窦仪识镜
窦仪画像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灭掉后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宋太祖观赏她的镜匣,发现一副旧的铜镜,铜镜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他大为惊奇,取镜子给宰相看,并问道:“现在怎么已有了(乾德)四年铸的铜镜?”宰相等都答不上来。于是,又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 此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 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镜应是那时候铸造的。”宋太祖听了才恍然大悟,并由此感叹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此后宋太祖更加重用读书人了。
五子登科
窦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其弟窦俨、窦侃、窦偁、窦僖,都相继考中进士。冯道与禹钧有旧情,曾经赠他诗,有这样一句:“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大臣们常吟诵这句诗,当时号称窦氏五龙,又称“五子登科”。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即是描写窦禹钧与窦仪五兄弟。
长辈
曾祖:窦逊,玉田令。
祖父:窦思恭,妫州司马。
伯父:窦禹锡
父亲:窦禹钧,后周时以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
同辈
弟:窦俨、窦侃、窦偁、窦僖
子嗣
窦諲、窦諹、窦诰,都登进士第。窦諲官至都官员外郎,窦諹官至秘书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