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维鳞 编辑
傅维鳞(1608年11月14日-1667年7月10日) ,原名维祯,字掌雷,号歉斋,直隶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乡试中举人。清顺治三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入内翰林国史院,授编修,改内翰林秘书院。历任东昌兵备道、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
全名:傅维鳞
字:掌雷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出生地:直隶灵寿
出生日期:1608年11月14日
逝世日期:1667年7月10日
主要作品:《明书》
本名:傅维祯
顺治四年,授内翰林国史院编修,改内翰林秘书院。五年,典试江南。九年,晋左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宏文院,分修明史。傅维鳞以所纂止二十余年类编实录,鲜及他书,乃搜求明兴以来行藏印抄诸本与家乘、文集、碑志,得三百余部九千余卷,参互考订,撰述本纪、宫闱、纪、表、志、记、世家、列传,凡七十七目,一百七十一卷,题曰《明书》。后征其书入史馆,论者虽议其体例,然亦不能不服其勤博也。
作品
顺治十二年,皇上以傅维鳞爱民,有治行,学问素裕,授大理寺少卿,迁太仆寺卿,再迁通政使。甫五日,都察院左副督御史缺,上顾傅维鳞曰:无以易若者。特擢授之。次日,即上劝学疏,略曰:自古圣君讲学固不以地为限,何必等待文华殿完工?尤不欲皇上之独为学,而愿诸臣之共为学;凡遇讲筵,一时大臣、卿寺、科道毕侍,议天下之计,陈兵民之疾若;诸臣有闻辄告,皇上有问辄对;果当上心,协公议,立使属草,即允施行,不必如寻常奏章,仅博部议之一旨;如此,君臣交儆,政学一致,良法美意远迈前代矣。皇上疏旨下部议行。傅维鳞在谏台,知无不言,忠恳周至,每一疏出,海内皆仰风采,争相传诵。寻以能图合疏陈请更定世袭,革职留任。
顺治十五年,召复原职。擢户部右侍郎。十六年,加太子少保。乞假治母茔,归里。十八年,补工部右侍郎,转左侍郎,晋尚书。康熙五年,督工考陵,以劳疾乞归。丁父尤,哀毁,疾益剧,卒于家。赐祭葬如例,祀乡贤。
傅维鳞性慷爽,好直言,为学志在济世,不屑章句之末。故其所陈述多直抒胸臆,不可以文法绳之也。
【过石仲生斋看竹】懒我曾多事,栽松始出阑。怜君青眼共,喜借绿筠看。雨色凝新翠,山光割暮寒。隔篱才数武,日得醉来观。
【渡龙冈河】驱马渡龙冈,初晴波益长。雨多新草绿,秋重远林黄。城郭依沙岸,人家带夕阳。不须生别叹,犹自在吾乡。
【闻钟】北山寺与东山寺,两寺钟声出暮云。明月青灯照孤影,十年心事夜深闻。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