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猿图 编辑

明代朱瞻基创作纸本设色画

戏猿图戏猿图

《戏猿图》是明代明宣宗朱瞻基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水石间,大小三猿嬉戏。石上一黑猿怀抱幼子,子猿伸臂似在争要什么,情态娇憨可爱。树上另一只黑猿拿着一枝花果,欲投又止,似在戏逗。石周围长着细竹秀草,石下边溪水潺潺。 图中洋溢著温馨亲子之情,寓有崇尚人伦之意。画猿得宋易元吉神韵,背景之竹丛苇草、荆棘枇杷,线条自然流利。山石皴法圆润,得董巨遗韵。整幅画构图中正和谐,与宣宗皇帝雍容大度,颇能呼应。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戏猿图

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朱瞻基

材质:纸本

画作类型:设色画

规格:纵162.3厘米,横127.7厘米

幅式:立轴

画作内容

编辑

《戏猿图》《戏猿图》

此画呈竖长形,所画的物象主要集中于四角。画幅下端左右角,各画有山石,山石造型如一座茅亭屋顶,呈半圆形,山石下长满花草和几束修竹。在左下角的山石上蹲着只母猿,怀抱着幼猿。母猿扭首侧视,幼猿伸出右长臂向树上的公猿招手乞果。另外,一只公猿攀缘于溪边的枇杷树上,左臂紧抓住树枝,右臂手持果实而下视、与树下母猿怀中的幼猿遥相呼应。

画幅左上角作者自题识:“宣德丁未御笔戏写”。款字上钤明代内府“运之策方”,有清乾隆、嘉庆、宣统鉴藏印玺和“石渠宝笈”等印。

创作背景

编辑
朱瞻基本人好画艺、且身体力行。在位十年间,大力延搅画人,一时院中名家辈出。他多才多艺,擅诗文书画,万机之暇,御管亲挥染指于翰墨,画院中名家即是良师,同时常以书画御增臣下。从存世作品来看,主要以禽鸟、走鲁等写生之作居多。此《戏猿图》是他的代表作。该图作于宣德二年(1427年)。

艺术鉴赏

编辑

主题

《戏猿图》淡淡的背景有一枝瘦竹,一从苇草、两根荆棘。还有一棵结实的琵琶树,有三两块馒头一样的山石落脚,体现了朱家皇族过着与平民一样的简朴生活与经济基础,寓意深刻。

技法

《戏猿图》局部

在画幅的右上角的枇杷树上端,有一树枝曲折地向外伸展开来,填补了上半幅左侧的空间,为全景场面增添了几分生意。整个画面最集中而引人注目的焦点,是三只神情各异的长臂猿。猿的画法,先以淡色涂染全身,背上和头部的毛用干笔涂擦点簇而成,将猿的细毛蓬松表现得十分真切。画法上采用没骨与匀描兼及,作者通过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了成年猿和幼猿不同的毛皮。成年猿和幼猿的脸部留白,焦墨点睛,黑白对比强烈。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显得炯炯有神。猿的爪子用匀勒,笔画扎实有力。整个戏猿的形象画得真实生动,质感强烈,且作者善于抓住大小猿瞬间特有的动作神态,把猿的机警灵动的生性刻画得维妙维肖。

名家点评

编辑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周茂生:全图构思别致,饶有情趣。黑猿用渴笔焦墨皴画皮毛,子猿借黑猿烘托稍加皴擦,画岩石则用长笔作麻皮皴。显示了作者造型严谨、笔墨秀润的艺术特色。

历史传承

编辑
递藏:该图历经清代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录入:《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下册,1119页;《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307页;《故宫书画图录》,第六册,141—142页。

作者简介

编辑
朱瞻基(1399—1435),明代书画家。即明宣宗,朱元璋曾孙,在位十年(1425—1435)。自号长春真人。爱好翰墨,书法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出之。尤工绘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尝作图书赠重臣,上书年月及受赠者姓名,钤“广运之宝”、“武英殿宝”、“雍熙世人”等印章。在他执政时期明画院比较兴盛,当时宫中聚集了许多画家,画家每呈作品,他都一一观览,加以论评。他自己作画,也“必召域史于旁,稍不如意,即令修饰”(见沈齐宁《彝斋麝鸣录》。传世作品有《鼠石图》《武侯高卧图》《五猫图》《万年松图》等。书迹有作楷书《雪意歌轴》。

下一篇 三阳开泰图

上一篇 壶中富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