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中 编辑
汪中(1744年-1794年),初名秉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中国清代学者、古文家、骈文家、 哲学家、文学家、篆刻家、 史学家。
汪中出身孤苦,7岁时丧父,家贫,由寡母邹氏启蒙。14岁时入书店当学徒,博览群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汪中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汪中举为拔贡生,历任太平知府沈业富、宁绍台道冯廷丞、安徽学政朱筠掌书记。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汪中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汪中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积劳成疾,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开创研究荀子、墨子等先秦诸子,创立了新的研究方向,大大活跃了学术空间,对后来影响很大。 汪中工于诗文,著有《周官徵文》《春秋述术》《广陵通典》《述学》等。
字:容甫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都(今属江苏扬州)
出生日期:1744年
逝世日期:1794年
主要成就:“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之一
主要作品:《哀盐船文》、《容甫遗诗》
本名:汪中
祖籍:安徽歙县
《文宗阁杂记》所录画像
《新编汪中集》
著有《述学》 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 6卷。近人古直选其若干骈文作注,名《汪容甫文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述学
汪中肄于安定书院,每一山长至,辄挟经史疑难数事请质。或不能对,即大笑出。当时担任定山书院山长的有性灵派诗人蒋士铨,自然也遭到汪中的挑衅,至于蒋士铨一生对汪中耿耿于怀。汪中虽然自负,学术上的知己却不少。焦循《雕菰集》卷二十一有《亡友汪晋蕃传》,亦及汪中。“汪容甫曰:晋蕃,长者也,可与论文。余尝冬夜与晋蕃饮容甫斋阁,快论至三鼓。雪深二尺许,容甫酣卧榻上,睨曰:他人不易有也。不二十年,超宗、容甫、晋蕃先后没世,回思若旦夕事,悲哉!”(焦循《雕菰集》,《续修四库全书》)焦循也是当时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研究《周易》、《孟子》和天文历法而闻名。
汪中的对联
当时如《清稗类钞》这样的道听途说是很多的。但有两个汪中的朋友,也是很严肃的学者对于孙氏的记载却并无任何诈术,凌廷堪《汪容甫墓志铭》:“初娶孙氏,不相能,援古礼出之。”并无诈术,只不过夫妇二人感情不好,如此而已。阮元《广陵诗事》:“汪容甫明经中,元配孙氏,工诗。有句云:‘人意好如秋后叶,一回相见一回疏。’有才如此,岂有越礼自弃通门,委如落叶。且既出后,不闻再蘸,包氏世臣犹及见之。”阮元的说法,有两个说不通的地方,其一,有才即一定有德(古人之德)?其二,未曾再嫁,即为有古之妇德?这在逻辑上都是说不通的。但以凌、阮二人的人品和声望,断不会妄言,故李审言信之,而诧异容甫何以厚诬其发妻。不过,从证据的角度,还是很可疑的, 虽然同为扬州学者(陵氏客居扬州甚久),但又怎能轻易知晓他人家事?
但毕竟凌、阮二氏的证言要比《清稗类钞》的证言有力得多,而且不是孤证。改变李审言对于汪中厚诬其妻的看法的更有力的证据,还是来自对汪中上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他说“勃豀”、“乞火”、“蒸梨”这些典故都是婆媳之间的事情。“勃豀”,此词之源头出自《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勃,争也;豀,空也。”司马彪注《后汉书》云:“勃豀,反戾也。无虚空以容其私,则反戾共斗争也。”其意指因为共有的空间过于狭小,导致婆媳这两个背景的女人容易产生摩擦和争斗。这在现代社会也是屡见不鲜的,更何况汪中家贫,容易引发矛盾也可以想见。“乞火”乃汉初谋臣蒯通所运用的一个比喻。《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也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乞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自属婆媳之间的猜疑。“蒸梨”,见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曾参,南武城人,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而出之。”看来这里汪中用典有误,“蒸梨”当作“藜烝”,“藜”通“莱”,乃一种草,其叶可食。曾参后母对他不好,但他却因妻子把食物没有做熟而休妻。
“蹀躞”、“沟水”之典出自汉代卓文君的《白头吟》。司马相如想娶另外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白头吟》:“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留。”如此看来,汪中所谓兴公使诈,纯属为其母与出妻事的关系开脱,正所谓至孝之子也。后面的内容则揭出了问题的实质,乃婆媳关系恶劣所致。汪中之子汪喜孙在其《孤儿篇·汪氏母行记》对此有说法:“先君容甫先生初娶孙,好诗,不事家生计。邹太宜人(汪中母亲)独事井爨,有二姑相助为理。于归后,弗能同亲操作,遂归老母氏之党。”说白了,孙氏是个知识女性,不善也不愿做家务,遭致辛勤劳苦大半生的婆婆的不满,孝子汪中,虽与妻子感情很好,却无奈出妻。
汪中像
汪中没进学堂,但他喜欢学堂,他常常到学堂里去玩,在学堂里读书的人,爱得“厌学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偷懒不做,就给汪中几粒糖或几个玩具,汪中给他们做作文,据说老师大为赞赏,汪中也就这样做了一个“编外学生”。长大以后,他还是爱去学堂,安定书院每来一个新“校长”,汪中腋窝下面便夹着经史子集,前往书院,一去就提出疑难问题,学堂老师常常回答不出,闹个大红脸,夹着尾巴赶紧走人。
汪中很狂,他爱骂人,谁都敢骂,什么都敢骂。他说扬州城里,读书读通了的只有三人——— 王念孙、刘台拱,排第一的当然是汪中。时有某士大夫者,写了一卷诗书,特来请汪中评定,汪中笑嘻嘻对他说:“君不在不通之列。”那人大喜过望,连连作谦虚状,汪中看他那副模样,大笑着说:“君再读三十年书,可望通矣。”汪中口才一般般。一次与洪亮吉同放一舟,高谈阔论,激烈争辩,不料洪亮吉铁嘴铜牙,滔滔雄辩,把汪中辩了个气急败坏,他动口动不赢,就动手,一把把洪亮吉推舟下水,呛得老洪直吐白沫,幸亏船夫水性好,把老洪给救了上来,不然真会闹出人命案来。
学而优则仕,读书人读那么多书,都是准备“货与帝王家”,赚养家糊口钱的。汪中早年也有过这念头,每次科举开试,他都参考。有一回,有个姓孟的督学主持江苏科考,踱步到汪中考桌旁,汪中为逞其才,三下五除二,考完了就交卷,大力拍桌子:“今日当吓死小孟矣!”他喊人家主考官“小孟”,自有科举以来,谁有如此壮举?他说当吓死小孟,意思是其才气吓人一跳。这个小孟呢,也是个好玩的人,出榜那天,把中举者全部公开上墙,从上到下,就是没有汪中,次日,“炮再九鸣,又四人扛一案出”,众人一瞧:“超超等第一汪中。”弄了一个恶作剧,把汪中吓了个半死,“小孟”就对汪中说:“前日小孟没吓死,昨日当吓死小汪矣。”汪中有才,而且考试也比较顺利,再去金銮殿一试,也许就可以弄个高官干干了,而汪中呢,却不干了。乾隆五十一年,吏部侍郎朱珪典试江南,行前放出话来:“吾此行必得汪中为首选。”可这个汪中听到这话后,却学习许由,赶紧“洗耳”去了,连名都不去报,这“首选”之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汪中也就这样终身不仕。
汪中墓
梅花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
故园花落尽,江上一枝开。
白门感旧
秋来无处不销魂,箧里春衫半有痕。
到眼云山随处好,伤心耆旧几人存。
扁舟夜雨时闻笛,落叶西风独掩门。
十载江湖生白发,华年如水不堪论。
别母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
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