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卓吾墓 编辑
李卓吾墓(Tomb of Lizhi),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西路12号西海子公园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经两次迁址,是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的陵墓 。
李卓吾墓坐北朝南,长30米,宽12米,现存碑楼、墓碑、墓冢及两通迁碑记 。李卓吾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明朝时期思想与文化的实物资料 。
1984年5月24日,李卓吾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李卓吾墓
外文名:Tomb of Lizhi
地理位置: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西路12号西海子公园内
所处时代:明朝
保护级别: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汪可受在李卓吾墓立《卓吾老子墓碑》。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詹轸光在李卓吾墓立《李卓吾先生墓碑》,并刻序镌诗。
民国初年,村民被地主煽惑将詹轸光所立之碑推倒,断折三节。
民国十五年(1926年),日本学者欲盗运《李卓吾先生墓碑》出境,被发现禁止,逐重立并建碑楼。
1953年,因城市建设,李卓吾墓迁至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南,以缸坛收敛遗骨。
1966年,李卓吾墓碑被推倒。
1974年,“评法批儒”中李卓吾墓碑复立,被亵渎 。
1983年,为便于保护和瞻祭,李卓吾墓迁至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西路12号西海子公园内 。
李卓吾墓
碑楼及墓碑
碑楼位于墓冢前,山墙磨砖对缝须弥座,庑殿式顶。碑楼内原有石碑两座,现仅存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詹轸光所立青石碑,方首、方座,通高2.51米,焦竑书“李卓吾先生墓”。碑阴为詹轸光书“李卓吾碑记”“吊李卓吾先生墓”诗二首 。
碑楼及墓碑
墓冢
墓冢为青砖宝顶,高1.55米,径2.25米,内安葬李卓吾骨坛 。
李卓吾墓冢
相关人物
李贽
李贽(1527—1602年),字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朝进步思想家。因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被迫害,自杀于狱中,其友马经伦按其遗嘱,将其葬于通州北门外马厂村西,后迁至今址 。
临终遗言
春来多病,急欲辞世。幸于此辞,落在好朋友之手。此最难事,此余最幸事,尔等不可不知重也。
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后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既掘深了二尺五寸,则用芦席五张填平其下,而安我其上,此岂有一毫不清净者哉!我心安焉,即为乐土。勿太俗气,摇动人言,急于好看,以伤我之本心也。虽马诚老能为厚终之具,然终不如安余心之为愈矣。此是余第一要紧言语。我气已散,即当穿此安魄之坑。
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但面上加一掩面,头照旧安枕,而加一白布中单总盖上下,用裹脚布廿字交缠其上。以得力四人平平扶出,待五更初开门时寂寂抬出,到于扩所,即可装置芦席之上,而板复抬回以还主人矣。既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阁了,仍用芦席五张铺于椽子之上,即起放下原土,筑实使平,更加浮土,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先生之墓”。字四尺大,可托焦漪园书之,想彼亦必无吝。
尔等欲守者,须是实心要守。果是实心要守,马爷决有以处尔等,不必尔等惊疑。若实与余不相干,可听其自去。我生时不着亲人相随,没后亦不待亲人看守,此理易明。
幸勿移易我一字一句!二月初五日,卓吾遗言。幸听之!幸听之!
地理位置
李卓吾墓位于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西路12号。
李卓吾墓
交通路线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342、582、T114、T37、T70、T79、专157、专64、专77、专88路公交车,在地铁通州北关站站下车前往。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6号线,在通州北关站下车前往。
驾车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距离李卓吾墓约6.5千米,驾车约16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