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乡县 编辑
柏乡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与临城县毗邻,南与隆尧县接壤。 总面积268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末,辖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1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柏乡县常住人口1687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37%。
柏乡县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京九铁路、京港澳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称鄗邑,西汉设柏乡侯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称帝,隋代设柏乡县,史称“槐阳福镇”。境内有千年汉牡丹、仰韶文化遗址、古鄗城遗址、千秋亭遗址、赵孟頫书《贾母贞节碑》等文物古迹。涌现出明代大司徒吕兆熊、清初重臣魏裔介、京剧名家李胜素等名人。
柏乡是传统农业县,种植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了机械装备制造、粮食物流及深加工、汉牡丹旅游三大新兴产业体系。
2023年,柏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69亿元,增长6.5%。
中文名:柏乡县
外文名:Baixia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1305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河北省邢台市
地理位置:河北省南部、邢台市北部
面积:268 km²
下辖地区:柏乡镇等3镇3乡
政府驻地:柏乡镇
电话区号:0319
邮政编码:05545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车牌代码:冀E
地区生产总值:57.69 亿元(2023年)
人口:16876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柏乡县历史地图
柏乡县境,西周时属邢国,春秋时归晋国,晋于此筑有鄗邑(故址在县北二十二里,今名固城店),战国时期南部为赵国地,北部为中山国地。
秦代属钜鹿郡,西汉于鄗邑置鄗县,属恒山郡(高后元年封国,八年国除为郡)。元朔三年(前126年)封易侯国,属常山郡。始元元年(前86年)废易侯国。
竟宁元年(前33年)封柏乡侯国(故城在今县城西南十七里),属钜鹿郡,“柏乡”之名即由此来。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柏乡县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次年定都洛阳,并改鄗为高邑,治所仍在鄗,废柏乡侯国并入高邑县(治今柏乡县)。建武十七年(41年)改隶中山国,二十年还属常山郡。
三国时期,柏乡为冀州治所。
北魏时高邑县(今柏乡县)隶殷州赵郡。
北齐时,高邑县治所由鄗(今柏乡)迁至今高邑县,今柏乡县地分属高邑、柏人二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柏人、高邑二县置柏乡县(治柏乡镇),属栾州。大业二年(606年),柏乡县改隶赵州,翌年罢赵州为赵郡,仍辖柏乡县。
唐武德元年,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辖平棘、高邑、赞皇、元氏、瘿遥、栾城、大陆、柏乡、房子、藁城、鼓城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赵州治所由柏乡县徙治平棘县,仍辖柏乡县,翌年赵州更名栾州。
贞观初栾州复名赵州(天宝元年罢州为赵郡,至德二年罢郡复为赵州),仍领柏乡县,五代因之。
宋熙宁五年(1072年)柏乡县省入高邑县为镇。元祐元年(1086年)复析置柏乡县,属赵州。
宣和元年(1119年)赵州改为庆源府,辖柏乡县。
金代天会七年(1129年)庆源府复为赵州,天德三年(1151年)赵州改名沃州,辖柏乡。
元代沃州复称赵州,仍辖柏乡县。
明清沿袭元制,属直隶省赵州。
民国二年(1913年)柏乡县改隶大名道。
民国十六年(1928年),撤销大名道,直隶省更名河北省,柏乡县属河北省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柏乡县属河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伪华北委员会设冀南道,驻邢台,辖柏乡等34县,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建立柏乡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十一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析冀南道设顺德道,仍驻邢台,辖柏乡等15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柏乡县属中共冀南四专区。
1949年8月,中共恢复成立河北省人民政府,柏乡县改隶河北省邢台专区。
1958年4月28日,撤销柏乡县,并入隆尧县。
1962年1月,析隆尧县复置柏乡县,仍隶邢台专区。
1967年12月,邢台专区改邢台地区,辖柏乡县等1市17县。
1993年6月30日,邢台地区改为邢台市,辖柏乡县等2市2区15县。
区划变更
柏乡县隶属邢台市,东与宁晋县交界,北隔槐沙河与赵县相望,西北环接高邑县,西与临城县毗邻,南与隆尧县接壤。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7°24′~37°37′,东经114°36′~114°47′之间。全县面积268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1个行政村。
1979年柏乡县辖10个人民公社,121个生产大队。
1984年政社分置,全县10个人民公社分别改为乡镇,并撤销各生产大队,分别设立村民委员会。全县辖1镇9乡。
1996年3月根据省市合乡扩镇精神,柏乡县撤销南阳乡、南马乡、南鲁乡、白阳乡分别并入柏乡镇、固城店镇、西汪乡、龙华乡,全县辖2镇4乡。
2000年8月中共柏乡县委根据工作需要,在柏乡镇、固城店镇、西汪乡、龙华乡各分设两个办事处,全县辖2镇4乡8个办事处。
2005年6月根据省市要求,县委又撤销各乡镇办事处,并入原所在乡镇。
2007年西汪乡更名为西汪镇,原辖区和镇政府所在地不变。2010年7月柏乡县组建县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辖柏乡镇的西街、南街、赵家庄、东路村、西路村和王家庄乡的南张村。
区划概况
截至2014年,柏乡县辖3个镇、3个乡,2个社区、121个行政村。
区划代码 乡镇 | 面积 人口 | 所辖行政村 |
---|---|---|
130524100 柏乡镇 | 50.3平方公里 39287人 | 前三里村、后三里村、石家庄村、路蔡庄村、凌家桥村、北关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东街村、南关村、张家庄村、路家庄村、方鲁村、东刘村、西刘村、赵庄村、东路村、西路村、赵家庄村、刘家场村、巨鹿庄村、南阳村、北阳村、北滑村、南滑一村、南滑二村、小南滑村、小南阳村、东北鲁村、西北鲁村、朵村、南孙村、北孙村 |
130524101 固城店镇 | 52.4平方公里 40733人 | 崔家庄村、北天村、吕菅村、南江村、正元寺村、三十里村、北江村、西苏村、北小京村、城阳村、固南村、固北村、南马村、北马村、东小京村、常乐村、市中村、西马村、西黄泥村、中黄泥村、北黄泥村 |
130524102 西汪镇 | 36.6平方公里 32757人 | 西汪村、陈家庄村、驻驾村、驻驾铺村、寨里西村、寨里东村、东文安村、西文安村、东汪村、南鲁西村、南鲁东村、西里村、东里村、东南鲁村、中鲁村、西施庄村、东施庄村 |
130524200 王家庄乡 | 33.2平方公里 19106人 | 王家庄村、小里村、小里铺村、南营儿村、贾庄村、南张村、杨村、赵村、北瀑水村、南瀑水村 |
130524202 龙华乡 | 54.6平方公里 42215人 | 龙东村、龙西村、中町村、前渤海村、后渤海村、十五里铺村、马庄村、赵菅村、小鲁村、白楼村、耿家庄村、冯上京村、前黄村、后黄村、叩村、前张村、后张村、八里庄村、南郝村、北郝村、十里铺村、白阳村、神头村、营儿村、邢村 |
130524203 内步乡 | 32.9平方公里 19679人 | 内步一村、内步二村、内步三村、大汪村、韩村、马村、北大江村、南大江村、余舍村、孙上京村、刘上京村、赵上京村、胡上京村、王上京村 |
位置境域
柏乡县政府
柏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与宁晋县交界,南与隆尧县毗邻,西与临城县接壤,北与高邑县、赵县相连。县境介于东经114°36′—114°47′,北纬37°24′—37°37′之间,东西宽16.4公里,南北长24.4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6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柏乡镇建设路,北偏西距石家庄70公里,南偏西距邢台市50公里。
注: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柏乡县志》 、柏乡县政府网站 、《邢台年鉴·2014》 、《河北经济年鉴·2015》 、《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5》 上,柏乡县行政区域面积均为268平方公里;《邢台统计年鉴·2015》中,柏乡县行政区域面积为26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南偏西部,为河流冲积、洪积扇组成的山麓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9—67米,平缓倾斜,一般地面坡降为1—0.5‰。95%以上为平原,海拔在29—40米之间。西南隅小里岗为太行山丘陵东延部分,海拔45米以上,最高点为67米,地形呈馒头状隆起,面积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
气候
柏乡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7℃。1月平均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24.9℃(1972年1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42.4℃(1979年6月13日)。
年平均无霜期187天,年平均日照2528.8小时 ,日均6.9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24.6千卡/厘米。
平均年降水量523毫米,年最高降水量1352.3毫米(1963年),最低降水量205.8毫米(1972年)。
水文
柏乡县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系。境内有1条行洪河道午河,由境内中南部自西向东横贯而过,上游在县城西南分为南、中、北三支,总流程29.16公里,设计行洪流量80立方米/秒。平均河宽35米,为季节性河流,历史最大行洪量196立方米/秒。全县河网密度为0.112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1030万立方米。
土壤
柏乡县境内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5个土属,21个土种。西部重壤质土面积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南部和北部沙壤质土2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零散分布的中壤质土8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2.7%;分布全境的轻壤质土1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8%;东南部轻壤质潮土面积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大部分土地不沙不粘,疏通松透,耕性良好,熟化程度较高。
水资源
柏乡县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淡水和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以降水径流和河道客水为主,地表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015万立方米。全境多年平均降水量1.375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986万立方米,客水主要来自午河上游,三条支流多年平均来水量102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即浅层水总补给量,多年平均为4404.7万立方米, 年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719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柏乡县土地总面积26014.2公顷, 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人多地少。
土地利用类别 | 面积(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 |
---|---|---|
耕地 | 19628.2 | 75.5% |
园地 | 1231.6 | 4.7% |
林地 | 36.21 | 0.1% |
城镇居民点和工矿用地 | 3497.3 | 13.5% |
交通用地 | 814.5 | 3.2% |
水域 | 389 | 1.5% |
未利用地 | 417.4 | 1.5% |
年份 | 总户数 | 总人口 | 自然增长率 |
---|---|---|---|
1950年 | 19516 | 84400 | 19.21‰ |
1960年 | 22990 | 99408 | -13.35‰ |
1970年 | 26185 | 119921 | 22.42‰ |
1980年 | 31528 | 136400 | 14.26‰ |
1990年 | 39159 | 166103 | 9.91‰ |
2000年 | 42928 | 181104 | 3.86‰ |
2010年 | 48154 | 190225 | 6.79‰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柏乡县入住人口168761人,占全市人口2.37%。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50.45%;女性人口占比49.55%。年龄构成方面,0—14岁人口占比21.83%,15—59岁人占比56.01%,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1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6.19%。
县长:徐艳刚
综述
年份 |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 三次产业比重 | 财政收入 (万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
---|---|---|---|---|
1995年 | 6.5123 | 39.78:40.21:20.01 | 1416 | 1959 |
2000年 | 11.4066 | 27.44:46.36:26.19 | 3050 | 2931 |
2005年 | 16.2387 | 30.16:50.03:19.81 | 2083 | 3794 |
2010年 | 19.3911 | 28.68:46.99:24.33 | 4843 | 5578 |
2014年 | 30.1306 | 29.86:37.75:32.38 | 11173 | 8762 |
2014年,柏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3亿元(在河北省132个县市中排名第131名),比2013年增长4.3%,三次产业比重29.86:37.75:32.38,人均GDP15587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4亿元,比2013年增长10.0%;财政总收入1.9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84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19.77亿元,占GDP的65.6%,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1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62元。
2019年,柏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955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732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9294万元。
第一产业
综述
柏乡县GDP和农业产值对比
农业
柏乡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8万亩,蔬菜年种植面积4.8万亩。 特色农业形成了油用牡丹种植基地、优质麦种植基地和优质葡萄种植基地,其中葡萄种植面积3.6万亩,有2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形成了南江、大汪、驻架等十几个葡萄种植专业村,年产量5.7万吨,2013年产值突破2亿元。 截至2013年,柏乡县有国家控股粮食储备库10个,储备量6亿斤(不包括2亿斤的玉米储备量),是全省县级库中储备量最大的县。
作物类别 | 播种面积(公顷) | 单产(公斤/公顷) | 产量(吨) | |||||||||||||||||||||||||||||||||||||||||||||
谷类 | 冬小麦 | 14333 | 7385 | 105844 | ||||||||||||||||||||||||||||||||||||||||||||
玉米 | 12860 | 7525 | 96767 | |||||||||||||||||||||||||||||||||||||||||||||
谷子 | 263 | 4084 | 1074 | |||||||||||||||||||||||||||||||||||||||||||||
豆类 | 大豆 | 561 | 3619 | 2030 | ||||||||||||||||||||||||||||||||||||||||||||
薯类 | 甘薯 | 23 | 20435 | 470 | ||||||||||||||||||||||||||||||||||||||||||||
油料作物 | 花生 | 1314 | 3645 | 4790 | ||||||||||||||||||||||||||||||||||||||||||||
棉花 | 皮棉 | 382 | 974 | 372 | ||||||||||||||||||||||||||||||||||||||||||||
蔬菜 | 叶菜类 柏乡县构建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综合医院、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各村卫生所“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截至2007年,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1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1.53人、拥有病床16.39张。2007年全面实行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2011年新建6所乡镇卫生院并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97.91%。 2014年,柏乡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5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6人;床位数750张。科技事业截至2007年,设有农业科研机构6个,农业专业技术协会5个,农业技术推广站2个。2003—2007年,累计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30多项,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6个,市级12个,县级16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5%。 2011年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 2014年,柏乡县专利授权16件。 汉牡丹园
汉牡丹园位于柏乡县城北5公里,占地520亩,是河北省AA级旅游景区。 园内的汉牡丹高丈余,枝粗如掾,开花千余朵,花大如莲,同株花朵形状各异,有单有双;平常年份花色粉红,长势茂盛,天下发生大事之年则开素白颜色之花,枝茎衰败;移至它地不活,人伤折之即手肿痛,具有传奇色彩。 汉牡丹园引进了国内外牡丹、芍药珍品九大色系上千个品种,是中国科学院牡丹品种资源保护区。每年的4月15日至5月15日在汉牡丹园内举办中国汉牡丹文化节。 古鄗城
位于柏乡县固城店镇,赵武灵王于前323年肇建,是赵国北方战略要地,著名古战场,刘秀登基前后作为东汉政权的临时都城。故城土筑,略呈圆形,城垣8公里,现仅有残垣依稀可见。 鄗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基称帝之地。当年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 千秋亭 位于十五里铺(旧名光武庙村)北100米处,公元25年刘秀在此登基称帝,建立东汉政权。遗址呈边长150米的正方形,因砖厂烧砖取土破坏严重,仅南部存部分高台。 贞节碑 该碑系元朝中宪大夫度支少监贾庭瑞为其母所立,由杨载撰文,书法家赵孟頫书,字迹笔画丰润,婉转流畅,结构匀称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崇光寺 崇光寺原名宗圣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原是北方规模较大的皇赐佛教场所。2008年1月出土唐代圆雕石佛一尊,通高3.45米,雕琢精美,生动传神,极富艺术魅力。柏乡县规划在汉牡丹园西侧重建崇光寺。 古迹遗址
非遗名录
汉牡丹传说 传说一位寺僧(一说拾粪老头)黎明时见到一对童男童女从天降至弥陀寺,没于台阶下,男化作芍药,女作牡丹,生长十分茁壮。许多年后刘秀被王莽军追杀逃难至此,躲进寺内,被牡丹花的枝叶遮盖住身子,从而躲过追兵搜捕,遂在寺内断墙题诗一首。汉牡丹的盛名由此流传开来。
招子鼓,又名掸子鼓、召子鼓,有三百多年历史。鼓手击鼓时身着统一鲜亮的仿古服饰,背背鸡毛掸子。掸子鼓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鼓点和章法。总体归纳,全章有五大章节二十几小节,不同章节有不同寓意,如《大叙排》、《小叙排》、《四大串》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喜乐开怀、举杯畅饮;《上下桥》寓意行善积德、福星临门;《鸡上架》寓意勇敢勤劳。 火神会 柏乡火神会起源于柏乡县东南部的小里铺村,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明末清初时村民为保存火种而建火神庙,整年香火不断,逐渐形成了火神会。祭祀仪式从正月初八早上开始,先把火神爷请到村东彩棚里上香布施,下午表演娱神,晚上进行烟火表演、号佛,最后把火神送到会首“大头”家里供奉。会员吃素食,有特色祭祀供品“七道供”。 方言柏乡话属冀鲁官话石济片中的邢衡小片,部分声母韵母发音与普通话不同,如:声母j、q、x分别读作z、c、s,bi读作bei,huo读作he,chun读作chui,ce读作chai,“淋”读作“伦”,“去”念成“气”等等。语法方面,常用“哩”代替普通话中的结构用语“的”、“地”、“得”;介词“往”、“向”、“被”常用“朝”、“叫”替代;连词“和”、“与”常用“给”替代;另外将普通话中的“很”、“特别”等用“可”作为谓语的状语,并用“哩”尾于中心词后,如“今天可热哩”;县境西部靠近临城县的居民方言将一些形容词既做谓语又充补语,如“今天热啊热哩”。 节令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2年6月,入选河北省2022年第一批洁净城市(区)名单。 焦旭(生卒年不详),字明锐,金沃州(赵州)柏乡人。大定三年(1163年)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先后任安喜县主簿、大兴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后迁都水监,因治河有功授西京路转运使。 张居敬(生卒年不详),元柏乡八里庄村人。出生于官宦家庭,德能均佳,被荐举为官。最初在太子孛儿只斤·海山府邸中做事,历官徽政院都事、中宪大夫、都转运使。官至靳州路总管,正三品衔。 吕兆熊(?—1628),明官员。字恒伯,柏乡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先后任昆山知县、兵科给事中、陕西巡抚、户部侍郎等职。崇祯初除南京户部侍郎,未赴而卒。著有《奏疏遗稿》4卷。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北直隶柏乡县(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人。清初政治家、经学家,被誉为“天下文官祖,三代帝王师”。清朝入关后首科进士。历官工兵二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年仅四十岁时须发皆黑,人称"乌头宰相"。著有《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等,总称《兼济堂文集》。 魏荔彤(生卒年月不详),字念荔,清柏乡县人,魏裔介之子,清代医家。历官内阁中书凤阳同知、漳州知府、江苏常镇道台、江苏按察使。嗜古学,勤著述,罢官后杜门点校四库七略,著有《怀舫集》三十六卷,《大易通解》十五卷,附录一卷。 李胜素(1966— ),河北柏乡人,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国家一级演员,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工青衣、花衫,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嗓音清亮甜美,表演规范自然、文武兼备,艺术造诣极高。 现代柏乡名人还有原天津警备区司令滑兵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尚金锁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