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瑞麟 编辑

清朝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

叶赫那拉·瑞麟叶赫那拉·瑞麟

瑞麟(1809~1874),字澄泉,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官至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庄。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叶赫那拉·瑞麟

别名:瑞麟

字:澄泉

谥号:文庄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洲正蓝旗

出生日期:1809年

逝世日期:1874年

主要成就:生擒林凤祥、汪海

最高官职: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

生平经历

编辑

生擒林凤祥

瑞麟由文生充太常寺读祝官,补任赞礼郎。

道光二十七年(1847),祫祭太庙,瑞麟朗读祝文,声音洪亮,得到道光帝的嘉奖,赐五品顶戴、花翎。

道光二十八年(1848),破格提拔为太常寺少卿,升任内阁学士,兼管太常寺。

道光三十年(1850),升任礼部侍郎。

咸丰元年(1851),兼任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正黄旗护军统领。

咸丰三年(1853),调任户部侍郎,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太平军进攻天津静海县及独流镇,朝廷命瑞麟率兵跟随僧格林沁防剿,攻克独流镇。太平军撤退,攻陷阜城,又逃至连镇及山东高唐州,瑞麟合击,屡有擒斩。

咸丰五年(1855),攻克连镇,生擒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加都统衔,赐号“巴达琅阿巴图鲁”,授西安将军。不久,升任礼部尚书,兼镶白旗蒙古都统。

抵御英法联军

咸丰八年(1858),英军进犯天津,朝廷命瑞麟驰赴杨村布防。议和达成,英军退兵,咸丰帝知道和不可恃,急需治理海防,命瑞麟前往天津修筑大沽炮台。后署直隶总督,增建双港炮台,调福建霆船战船,增募水师。僧格林沁移师天津,分驻要隘。瑞麟回京,调任户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礼部鸿胪寺、太常寺。

咸丰九年(1859),管理户部。

咸丰十年(1860),充殿试读卷官,授内大臣。六月,英法联军再次进犯天津,瑞麟率京兵万人驻守通州。僧格林沁屡战失利,英法联军进攻通州,瑞麟和胜保在八里桥防御,左右夹击,胜保被大炮所伤而坠马,清军大溃,英法联军逼近北京。瑞麟迎战于安定门外,被英法联军击败,罢官。咸丰帝逃至热河,命瑞麟扈从行在。同年冬,和议达成,予侍郎衔,随僧格林沁镇压山东的捻军。瑞麟攻打钜野羊山集,失利,马蹶受伤,退兵济宁,再次被罢官,召回北京。

清剿太平军余部

咸丰十一年(1861),授镶黄旗汉军都统,管神机营事。

同治元年(1862),出任热河都统,上疏请求招募佃农开荒围场附近荒地八千顷充当练饷,得到采纳。

同治二年(1863),调任广州将军。

同治四年(1865),兼署两广总督。信宜、化州土匪起,瑞麟遣兵平定。太平军康王汪海洋由福建逃到广东大埔,瑞麟遣副将方耀击退。瑞麟进入福建会剿,收复诏安、平和。太平军再次窜入广东,瑞麟连败太平军于长乐、镇平。此时,太平军往来于福建、广东、江西界上,瑞麟和左宗棠上疏请求三省会剿。朝廷下诏提督鲍超由江西来援,四面环攻。十二月,歼灭偕王谭体元于黄沙坝,擒杀汪海洋,太平军余部肃清。捷报上报朝廷,得到优诏嘉奖。

平定盗贼

同治五年(1866),实授两广总督。广东素来多盗,盗贼时起。广东巡抚蒋益澧通晓军事,瑞麟的部将方耀、郑绍忠皆能战,先后破斩五坑客匪,曹冲、赤溪及新安、东莞诸匪,潮州、琼州海盗、土匪。

同治九年(1870),兼署广东巡抚。

同治十年(1871),复拜文渊阁大学士,仍留总督任。

同治十三年(1874),去世,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庄。

亲属成员

编辑
子:怀塔布

人物评价

编辑
《清史稿》:瑞麟从僧格林沁剿贼防夷,曾著劳勚。

下一篇 贵妃

上一篇 彭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