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赫那拉·那桐 编辑
叶赫那拉·那桐(1856年-1925年) 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字琴轩,一字凤楼,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
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辛丑条约》后,任专使赴日本道歉。清帝退位后,迁居天津。
中文名:叶赫那拉·那桐
别名:琴轩,凤楼
国籍: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25年
职业:大臣
主要成就: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代表作品:《那桐日记》
旗籍:内务府满洲镶黄旗
病逝地:北京那家花园寓所
官职: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
那桐
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的谈判。
1901年因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赏加头品顶戴,出使日本“道歉”。翌年再奉派为赴日观博览会大臣,其间,率随员考察了日本的警政、路政;后来那桐主管京师工巡局,在开辟新式马路、兴建东安市场方面,多借鉴日本的经验。
1903年擢为户部尚书,不久调外务部充会办大臣,兼领步军统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门提督”),管工巡局事。
1905年晋升体仁阁大学士,1909年谕为军机大臣;为查办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的贪污案件,一度署理直隶总督。官制改革后,奕劻为内阁总理,授那桐为内阁协理大臣;袁世凯内阁成立,又随奕劻去弼德院,任顾问大臣。不久即因患中风而辞官引退。
叶赫那拉·那桐
叶赫那拉·那桐
叶赫那拉·那桐
1902年2月署外务部左侍郎。次年擢户部尚书,旋调外务部会办大臣。1906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参预厘订官制,变通旗制。1909年授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任为内阁协理大臣。同年袁世凯内阁成立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
中华民国成立后,那桐在天津英租界红墙道(17号路,今新华路)购得地皮一块,盖了一栋德式楼房,率眷迁入,但春、夏期间仍回北京;曾向张镇芳的盐业银行投资8万元,作生息用。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金鱼胡同寓所。今新华路尚存有当年那桐留下的小楼房一幢,现属于友谊宾馆的附属建筑。
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在现存的日记中,前23年的日记为那桐逐日亲笔书写,1912年7月11日,那桐中风以后,日记改为那桐口述,他人代书,之后那桐还会查阅、小改。有时,那桐自觉身体不错,可以提笔,还会亲自再写。
那桐日记
那桐故居
那家花园在民国一度成为政治交际场所。
据《正宗爱国报》记载:
1912年8月29日上午11点,国务院总理陆徵祥。内务部长赵秉钧等以国务员的名义在金鱼胡同前清内阁协理大臣那琴轩宅,开会欢迎孙中山,
1912年9月3日下午5时,满族同进会与蒙古联合会同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聚宴,欢迎孙中山,孙中山与会。
1912年9月11日晚间清皇室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设宴欢迎孙(中山)、黄(兴)、晚间贝子溥伦致词:“孙黄二君皆今日中国非常之人,故能建非常之业……”
此外,那家花园在民国年间经常出租,用来唱堂会和结婚所用。
1917年黎元洪、段祺瑞对立。广东督军陆荣廷3月27日来北京,段祺瑞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演堂会戏,欢迎陆荣廷。谭鑫培受北洋政府的强制,在此作诀别演出《洪羊洞》。
那桐故居
20 世纪80 年代后,那家花园仅存翠籁亭、井亭、假山。
拳匪肇衅,各国联兵来犯,令赴丰台御之。外兵入京,误以东坝为匪窟,欲屠之,力解乃免。两宫西巡,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李鸿章议和。约成,专使日本谢罪,又派赴日观博览会。二十九年,擢户部尚书,调外务部,兼步军统领,管工巡局事,创警务,缮路政。平反王维勤冤狱,商民颂之。三十一年,晋大学士,仍充外务部会办大臣。历兼釐订官制、参预政务、变通旗制,署民政部尚书。
宣统元年,命为军机大臣。丁母忧,请终制,不许。出署直隶总督,请拨部款修凤河。寻还直。三年,改官制,授内阁协理大臣,旋辞,充弼德院顾问大臣。国变后,久卧病。卒,年六十有九。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