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卫军 编辑

甲午战后建立的军队

武卫军武卫军

甲午战后,清廷在无能力、无财、无兵备的情况下,决心建立一支新式军队。但建立新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需要金钱购置械弹装备,需要大量经常维持费用、筹措兵源外,更需有受过新式军事教育的干部,对军事科学、械弹知识、战略战术思想,以及战斗技巧的认识与运用,给新兵知识性的基本训练。光绪廿五年二月廿日,清廷正式成立武卫军,改聂士成武毅军为武卫前军、董福祥甘军为武卫后军、宋庆毅军为武卫左军、袁世凯新建陆军为武卫右军,荣禄新募部队为武卫中军。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武卫军

所处时期:清代

职业:军人

成立时间:1899年6月

军队简介

编辑
武卫军是19世纪末清廷直接掌握的拱卫京畿的武装部队。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镇压戊戌变法以后,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至1899年6月正式成军。聂士成部淮军武毅军为前军,仍驻芦台(当代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当代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今北京大兴)。

1900年春,荣禄奏准将驻扎江苏徐州等地的武卫先锋左右军各扩编为10营,袁世凯指挥的武卫右军先锋队扩编为20营,全军扩充到8万余人。除袁世凯部右军为新建陆军、聂士成部前军接近新建陆军外,其余各军均仍旧制,装备则大多为新式武器。

武卫左军士兵武卫左军士兵

军队建立

编辑
甲午战争后,清廷决定建立一支新式军队。受限于清朝传统重文轻武的传统,新军除了江南自强军与小站新建陆军较有成就之外,各地成效不彰。

伴随着年轻的光绪皇帝打算变法,帝后两党先后准备武装夺权。政变过后,得胜的慈禧太后一派为了稳固政权,在荣禄策划下,将北洋当时各支新式军队分期改变、改编。政变后一周(光绪廿日年八月十三/农历),荣禄入值军机,管理兵部事务,兼练兵大臣,节制北洋各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宋庆的毅军、董福祥的甘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直隶淮军、直隶练军、直隶绿营,共九万人的作战部队,这也是慈禧太后维持政权的最精锐王牌。

军队瓦解

编辑
武卫军在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战争中,前、后、中军伤亡、溃散甚多,旋被取消番号。左军也受创削弱,民国后纳入北洋军系统。右军和右军先锋队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未与八国联军作战,保存了实力,成为1905年改编新军第5镇的基础。武卫军仅两年即瓦解,慈禧集中军权、拱卫京畿的努力失败。

<p>光绪黄轿进入前门

光绪黄轿进入前门

两宫回銮时袁世凯武卫军的军官,赶车的是跟随两宫的辎重车队

两宫回銮时袁世凯武卫军的军官,赶车的是跟随两宫的辎重车队

两宫銮驾进大清门

两宫銮驾进大清门

前门大街光绪的黄轿

前门大街光绪的黄轿

前门瓮城,围观的洋人

前门瓮城,围观的洋人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

前门瓮城内,武卫军列队行进

前门瓮城内,武卫军列队行进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护送两宫回銮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护送两宫回銮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护送两宫回銮

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护送两宫回銮

袁世凯和他的部队

袁世凯和他的部队

正阳门彩牌楼

正阳门彩牌楼

军队编装

编辑
各地驻军

聂士成「武卫前军」:芦台、开平。

董福祥「武卫后军」:蓟州。

宋庆「武卫左军」:山海关内外。

袁世凯「武卫右军」:天津小站地区。

荣禄「武卫中军」:南苑。

武卫前军

武卫前军的前身,是淮军之中的武毅军,由名将聂士成率领,后来聂士成在庚子事变中战死殉国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编为直隶淮军先锋队,为民国时期重要军阀张勋的班底部队。

武卫前军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武卫各军中战力最坚强、装备最精良的单位,总统聂士成更是一代名将。可惜武卫前军部署在芦台、天津一带,不但在第一线抵挡八国联军精锐,后方又有慈禧太后制肘,又受到拳匪袭击,内外夹攻,聂士成不幸殉国,而让远在山东的袁世凯保存了实力,彻底改变了后来民国历史发展。

武卫前军官兵约15000人,长夫约4000人,合计在20000之谱。武卫前军当时最受到清廷重视,聘用德国教官,全套德式装备,并且使用最新锐的Gew.88毛瑟步枪 、马克沁机枪等等,被当时人称为「假洋鬼子」。

(一)总部

武卫前军总统聂士成,分设:总理营务处、教习处(附设随营步、马、炮学堂)、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西医医院)。

(二)步炮队

武卫前军是由旧淮军而来,保存淮军步炮混合的传统。

武卫前军共分为五路:中、前、后、左、右。中路含炮队一营、步队六营,其它四路辖炮队一营、步队四营。各路设指挥部,各有营务、粮饷、军械、军医等单位,每路可以独立作战。

步队营制包括管带(营长)、帮带(副营长)、营教习(总排长)各一员,辖前、后、左、右四哨,每哨三排、每排设排长一,辖三棚,每棚头目一名、正兵十二。全营军官23、士兵(头目及正兵)500,另有文案、医官、委员、书识各2,长夫180,合计711员。

武卫前军步队营以德制11公厘口径旧毛瑟步枪一万支为训练用枪,另有奥制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一万支为战备用枪,训练武器与实战武器分离,以确保精锐。另配备有当时德国最新锐7.92公厘Gew.88步枪 数百支。另外步营另有直属配备的克鲁伯37速射炮(二磅炮),作为直接支持武器。

炮队部份,除使用最新型克鲁伯75速射炮16门外,另有旧型克鲁伯60公厘口径速射炮32门(七磅炮)、格鲁森57速射炮32门。

更重要的是,每个炮营另有当时世界最新锐的马克沁机枪二挺。

(三)马队

武卫前军总统及各路统领军有亲军马队一哨(直属骑兵连),其余编为马队一路,共五营。统领指挥部与其余步炮各路相同。

每营辖五哨,每哨马勇50名,全营官兵262人,另有长夫50人。马队除使用Gew.88 毛瑟步枪外,亦同时使用温切斯特双管霰弹枪。

(四)工程队

武卫前军工程队包括:桥梁队、地垒队、雷电队、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等等,官兵约400人。

武卫中军

武卫中军是奉准招募的新部队,没有渊源的问题,由荣禄自行担任总统。八国联军之后的光绪廿六年七月被裁撤遣散。编装不详、未记录于档案,但已知武卫中军没有炮队,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总人数官兵约一万人。

武卫右军

武卫右军编制完全依据当时(1890年代)德国最新步兵师编装,包括总部、教育单位及步队五营(满编八营)、炮队一营、马队一营、工程队1/2营(满编一营),共七千四百人。

武卫右军满编时合计官519、正副头目及兵8409、长夫2541。

袁世凯武卫右军的军乐队与仪仗队袁世凯武卫右军的军乐队与仪仗队

(一)总部

武卫右军总统:袁世凯。

下设:营务处、洋务局、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营务处:设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督队稽查先锋官、督练稽查、调队旗号、调队稽查、文案等等,合计官29、兵168、长夫100。

营务处第一任全军参谋军务营务是徐世昌。

洋务局:设德文学堂、步队学堂、炮队学堂、马队学堂、学兵营等单位。

粮饷局:官8、兵16、长夫20。

军械局:官4、兵9、长夫15。

军医局:附设军中医院(西医)。官3、兵2、长夫10。

侦探局:战时编制。

(二)步队

依据当时方块师的架构,分左右两翼(旅),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二营。第一任左翼部队翼长为姜桂题

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每营合计官60员、正副头目及兵1112员、长夫282员。

步兵基本装备包括:冬夏制服各一套(黑色)、皮衣一件、军帽、战靴、雨衣雨帽、军毯、背包、水壶、圆锹、绷带、止痛药、棉花。步兵配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步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每十人帆布帐篷一顶,每棚(班)另有油灯、大圆锹、斧、锯、锄头。

每哨(排)有双筒望远镜、指南针。

每营另有小号、小鼓、罗、信号灯、电话等等。

(三)炮队

炮队设一分统(团),第一任统带为段祺瑞。

分统下辖炮队两营(实际只有一营),每营分成左队、右队与接应队三队,每队三哨。每队合计军官46、正副头目69、兵828,但是编制装备有所不同。

炮队左队使用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7匹。每哨有9棚,三棚使用二炮──1棚用炮、1棚预备、1棚警戒。 :

右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24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八炮,每炮配马七匹。

接应队使用格鲁森57速射炮18门,分成中左右三哨,每哨六炮,每炮配马七匹。

以上合计克鲁伯75速射炮18门、格鲁森57速射炮42门。

(四)马队

马队编制二营,但实际上只有一营。每营分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哨、每哨四棚。每营合计军官26、正副头目48、兵384、号兵12、护勇26,马556匹。

单兵配军刀、奥国Mannalicher8.5公厘马枪,子弹50发;军官每人另有军刀、左轮手枪。

第一任马队分统为任永清。

(五)工程队

包括:桥梁队、地垒队(筑城)、雷电队(地雷)、修械队、测绘队、电报队。合计官41、兵366、长夫114。

第一任管带为王士珍。

(六)辎重队

编制为三骡骡车168辆、车夫336、骡504匹,但是由于预算不足,一直只有半数。

辎重队指挥为张勋。

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军编成后有两次扩充,第一次是在江北编组武卫先锋左右两军,第二次是在山东编组武卫右军先锋队。

武卫右军先锋队不像之前的武卫各军,是全新的单位,没有旧包袱,编装制度较新,是清廷希望将武卫军发展成为正规国家中央军的实验单位。从太平天国起义起,清朝的军队如湘军、淮军都是地方督抚的个人单位,中央的八旗、绿营早已腐朽,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中央只能看地方大员的脸色,督抚们愿意出兵就算万幸,像八国联军的时候,封疆大吏们根本搞联省自治,中央跟外国宣战,地方宣布中立,根本就是国中之国,皇帝只能看大家脸色。

军队炮兵

编辑
甲午战争后,清廷认识到旧式军队的不可恃,开始了裁汰旧军、编练西式新军的活动。其中,北洋的新建陆军和南洋的自强军在组织编制、干部配备、武器装备、操法训练等方面开始模仿西洋,开了练新军的先河。

1894年底,督办军务处委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编练新军,到次年已经募足步、马、炮、工共十营四千七百五十人,号定武军,驻天津马厂训练。定武军中的炮队有正副两营一千人,装备火炮以克虏伯、格鲁森炮为主。这年年底,改由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接练,驻扎津南小站训练,并改称新建陆军。新建陆军改革了营制,每营编制人数较定武军有较大增加,共编有步、马、炮、工共八营七千三百人,分左右两翼。其中炮队一营,列为左翼,编为左翼炮队第三营,炮队营的统带官为段祺瑞,营分三队: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炮队,每队又分三哨。左翼重炮队领官商德全,装备克虏伯七生半过山轻炮十八尊;右翼快炮队领官田中玉,装备格鲁森五生七过山快炮二十四尊;接应炮队领官张怀芝,装备格鲁森五生七陆路快炮十八尊。全营官弁兵夫总数高达1651人,配马474匹,炮六十尊42。从编制与炮位数上看,相当于西制一个炮兵团,队相当于西制炮兵营。新建陆军的火炮装备主要是甲午战争时委托德员汉纳根设法购入储存于北洋,建军后由袁世凯电禀督办军务处拨与。

1898年底,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内部组织基本不变,并于次年随袁世凯开赴山东。1900年庚子事变时,因荣禄的武卫中军无炮兵,袁世凯奉召将右军接应炮队与部分步兵组织为步炮混合队七百余人,委张怀芝率领去北京拱卫武卫军大营。在清廷向各国宣战后,武卫后军与神机营、虎神营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不下,调张怀芝的开花炮队往击。张怀芝得荣禄“横竖只要宫里听得见炮声就是了”的密谕,虽炮声连连,而不伤使馆毫发,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战后全部归建。

1901年底,武卫右军随袁世凯离鲁入直,驻扎京师南苑,成为朝廷拱卫之军。以后由于调拨变化,炮队的装备稍有改变,到改编北洋常备军前夕,有格鲁森五生七陆炮十二尊、格鲁森五生七山炮三十二尊,又增加了克虏伯八升七围城快炮四尊、马克沁八毫米二轻机快炮(即机关枪)八尊44。1905年春,在扩建北洋军的运动中,武卫右军被改编成北洋常备军第四镇,即以后的近畿陆军第六镇,炮队营也相应地被改编为炮队第四标(即以后的炮六标),其中左翼重炮队、右翼快炮队和接应马炮队分别改编为炮四标第一、二、三营。

南洋的自强军也是与新建陆军同时编练的一支新式军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练成步马炮工十三营共计二千八百六十人,比新建陆军规模要小。其中炮队两营,每营四哨二百人,装备炮六门,相当西制一个炮兵连。自强军的两营炮队中,一营装备克虏伯八生的后膛钢炮六尊,另一营装备英国麦克尔逊七生半后膛钢炮六尊。自强军一直没得到发展,以后转归北洋节制,1905年春与武卫右军合编入北洋常备军第四镇。

1898年底荣禄提议组建武卫军,除以聂士成的武毅军改编为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宋庆的毅军改编为武卫左军、董福祥的甘军改编为武卫后军外,又新成立自兼的武卫中军。武卫军共六万余人,成为拱卫京师的基本力量,是当时具有初步兵种合成的精锐部队。庚子事变后,除武卫右军在山东得以保全,左军留存外,中、后两军被裁,前军被拆散改编。

武卫前军的实力为五军中最强大者,仍沿用原来的淮军营制,分中前后左右五路,每路有炮队一营(即各路的前营)。武卫前军的炮队每营下分四哨,每哨有炮四尊,一营有官弁兵夫共七百零三人,装备炮十六尊。火炮有七生半的十二磅克虏伯火炮十六尊,六生的七磅后装克虏伯炮三十二尊,五生七的六磅格鲁森速射炮(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三十二尊,以上共有炮八十尊,另有三生七的两磅克虏伯速射炮、八生七的二十磅后装炮若干,此外还有两尊口径七毫米九二的马克沁机关炮。

在专练炮队的各营哨中,总统亲军有一哨炮队,(配八七大炮四尊),前路前营装备八七、七五炮,后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炮,左路前营装备五七、三七炮,右路前营装备六〇、五七炮,中路前营装备七五、五七、三七炮。同由聂士成指挥的直隶练军的左翼中营、右翼中营也是专练炮队。武卫左军的装备比前、右两军稍逊,七生五及五生七的火炮十二至十六尊,编成炮队左、右两营,统领余仁同。庚子时左军有所损失,但后来经过整补,实力有所上升,一度扩充到四十营,但炮队仍为两营。

武卫后军也有炮队一营,列入总统亲军之内,装备汉阳枪炮厂造的五生七快炮十二尊,庚子时曾以此参加围攻使馆之战和北京之战。

武卫中军因是新建,加上荣禄大力提倡使用国造武器,致使到最后也没有成立炮兵。

除了前、后、左、右、中五军外,武卫军还曾有两次扩编,一次是在江北增编武卫先锋左、右军各十营,一次是袁世凯在山东将山东勇营整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武卫先锋右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武卫军使得袁世凯得以镇压义和团起义,以袁世凯所部的武卫右军后成为北洋军主力,武卫各军章程以武卫右军为准。

下一篇 喜塔腊·裕禄

上一篇 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