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汉合流 编辑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的实质是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中文名:宁汉合流
时间:1927年9月
主角:南京政府、武汉政府
蒋介石与汪精卫
当时国民党各派的纷争,最突出的是宁汉之间的对立。汪精卫凭借自己在国民党中央的合法领导地位与蒋介石抗衡,企图以武汉派为中心统一南京的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蒋介石则以“反共先进”自居,坚持把汪派排斥于国民党中央之外,图谋由宁方继承国民党的“正统”,统一国民党各派在自己的监护之下。尽管宁、汉、沪三个右派集团之间存在着激烈尖锐的利害冲突,但在反共问题上他们是一致性的,因此.最后合流是必然的。
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与冯玉祥国民军会师郑州,双方在随后召开的郑州会议上,就反共的问题取得了共识。冯玉祥“力劝武汉继续北伐为重,停止宁、汉之争”,宁汉合流的趋势开始显现。此后,冯玉祥数次通电调停宁汉对峙,主倡宁汉合流。
7月12日,冯玉祥电告宁、汉两方,要求停止攻击,联合北伐。声称,“凡有碍北伐者,即是反革命”。16日,冯再电宁汉,力言“内讧妨害对外”,主张“赣、皖停止征调,共图和平”。不久,冯又提出解决宁汉对立的四项办法:(一)“武汉所定分离共产党,解除鲍罗廷职,应请明令宣示”;(二)“现双方俱觉本党须由本党同志主持”,“请即恢复旧日局面,统一中央,或按原议政府迁宁或设南京政治分会,指导东南等省党务政治”;(三)“各领袖在开封开一预备会,决定此一党潮,孰应下野?孰应继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议决任免之。并即取消通缉,及开除党籍各命令”;(四)“未解决前,停止军事行动,以江西、安徽为缓冲地,仍继续北伐”。冯玉祥的调停,宁汉双方均表示接受,唯在开封开会不允。
同月18日,胡汉民、吴稚晖、钮永键等联合复冯电:一面为蒋介石辩护,一面指斥汪精卫反蒋是出于个人恩怨,把分裂的责任归之于汪精卫。此电转达汉方后,汪精卫、谭延闿、孙科、唐生智于24日电冯,提出四点声明:一、反共是汉方自己决定的,并非迫于宁方的压力;二、三月份中央迁往南京之议不变;三、召开中央会议应在首都举行;四、宁汉双方如有和平统一的办法,汉方不坚持武力解决。又称,汪与蒋只有“公愤”而无“私怨”,坚持不妥协的立场。28日,汪、唐发布《武汉国民政府宣言》,抨击蒋介石“挟持党军,遂进而挟持党部。个人独裁之结果,使国人知有蒋中正,不知有党,此实为党所不容。”强调“务使党的威权高于一切”,以党的独裁制施于全国行政之域”;要求“以党治军,使一切军人,皆在党的指导之下。其有异志者立除之”。8月3日,汪、谭、孙、唐再联合电冯,表白汉方已彻底反共,提出“商讨共党,北伐奉鲁”的口号。通电还表示,如果宁方同意,“个人问题无关重要”。同日,宁方以胡汉民、吴稚晖等人的名义电冯,告知蒋介石已赴徐州前线指挥军事,表示赞成放下党争、一致北伐的意见。
汪精卫集团虽然同意与宁方合作,但并未放弃承认武汉国民党中央“正统”地位以及推倒蒋介石“个人独裁”两项条件。为此,蒋介石曾多次派与汪精卫关系很深的褚民谊赴汉疏通,然毫无结果。为逼蒋下台,武汉方面兵分三路东征讨蒋。8月9日,唐生智在通电中历数蒋介石以军驭党,以党窃政,自立政府,擅开会议,屠杀异己,阻挠北伐等罪行。11日,唐又发出《为讨伐蒋中正告黄埔同学》。与此同时,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等许多部队也发表了讨蒋通电。唐生智甚至派其第八军副军长叶琪游说李宗仁一致倒蒋,并通过蒋百里的关系与孙传芳商妥,拟将蒋介石之嫡系部队压缩在京、沪、杭三角地带加以解决。武汉方面的反蒋声浪大有“势难甘休”之势。
这时,南京方面蒋介石与桂系以及何应钦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蒋介石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8月13日发表辞职声明,提出“宁汉合作”、“反共”、“北伐”所谓三项希望,宣告下野。随后,支持蒋介石的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蔡元培等也宣布辞职,先后离宁赴沪。
胡汉民
19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经过讨论,以党政名义联合发表声明如下:“四月中旬,蒋介石等在南京自立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陷本党于分裂。今蒋解除兵柄,听命于党。李宗仁等复请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兹经中执会扩大会议议决,即日迁都南京”。同时提出:“铲除一切封建思想,铲除一切地盘观念,束身于军纪,尤东身于党纪”。汪精卫企图以党的化身和正确的代表自居,在宁汉合作中占据优势地位。
左起:孙科、于右任、冯玉祥、谭延闿等
谭延闿、孙科至南京后,即不再听命于汪精卫。他们在宁方的策动下,出面撮合各方势力,拼凑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9月5日,谭、孙专程赴沪与胡汉民、吴稚晖、张静江等五委员商谈弃嫌合作的问题,并邀请他们参加四中全会,但遭胡汉民拒绝。
6日,汪精卫同汉方代表朱培德、顾孟余、陈公博、徐谦等到达南京。此后,汪极力运用政治手段统一国民党各方势力,进行政治分赃。为与宁方作进一步的争夺,汪、唐即使是在刚刚结束的与北洋军阀的作战中也并未用心,而是着意经营自己的根据地。宁方的李宗仁、何应钦在龙谭大捷后也无意北进,一味积极扩军,以准备继续与武汉争雄。由此可见,宁汉合流刚刚拉开序幕却已潜伏着分裂的危机。
当时报纸有关“宁汉合流”的报道
16日,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 宁、汉、沪三方各推委员6人,共推委员14人,共计32人组成,包括未出席会议的汪精卫、蒋介石和胡汉民。同时,改组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推丁惟汾等4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蒋介石等67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7日,发表《中国国民党特别委员会宣言》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言》,宣告国民党“统一”完成。
宁、汉、沪三派合一的特委会是在继续“清共”的共同目标下拼凑而成的。由于政治分赃不均,形式上虽使国民党“统一”起来,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国民党各派的矛盾和争斗。不久,宁汉合作就为新的分裂所替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