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编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中文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外文名: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建立者:中国共产党
建立地点: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
性质: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井冈山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井冈山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这里过去长期有"山大王",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上山争议
毛泽东
他从袁文才的代表陈慕平的谈话中已经知道,他们最看重枪,人可以少一个,枪却不能少一支。袁部有一百五六十人,只有六十支枪。于是,毛泽东向前委提议,准备一下子送他们一百支枪,将袁文才的全部人员都武装起来。前委成员听到这个大胆的设想,有的人表示怀疑,余洒度坚决反对。经过毛泽东反复说明,才以多数通过。
正式进山
古城会议后,毛泽东从绿林重义气、多猜疑的特点出发,只带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会见袁文才。那是十月六日。袁文才原来还有些怕,预先在林家祠堂埋伏下二十多人,二十多支枪。见到毛泽东只来几个人,他就比较放心了,埋伏的人始终没有出来。见面中,毛泽东说明是由江西省委介绍来找他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劫富济贫"的革命性,同时说到工农革命军品目前的困难。双方谈得很投机。毛泽东当场宣布送给他们一百支枪,这很出袁文才的意料,也使他很受感动。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革命军到了井冈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军队和地方的建党工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形成核心,军队也好,根据地也好,都会松散无力,难以巩固和发展。所以,毛泽东把这件事看作一切的根本。
政治建设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第一,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人员,部队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第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化娱乐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周边组织的建立和恢复 在军队内部建党的同时,毛泽东也抓紧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井冈山附近各县,在革命时期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很多是外地回来的学生也有当地农会的骨干分子。大革命失败后,多数党组织给打散了。但不少党员仍在坚持斗争。毛泽东采取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发展的做法。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就如今在井冈山"打埋伏"的永新、宁冈、莲花县部分党员开座谈会。十一月上旬,又在茅坪召开宁冈、永新、莲花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第二年一月攻克遂川后,召开了前委和万安、遂川县委联席会议。在这些会议上,毛泽东分析形势,要求大家在斗争中重建和发展党的组织。他还从军队里抽调一批有政治工作经验的部队干部,到农村基层去开展建党工作。 到一九二八年二月,湘赣边力量各县党组织初步恢复发展起来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委,酃县特别区委,莲花特别支部;各县的区、乡两级大都建立起党的组织。痈委还同万安县委建立了联系。
袁文才、王佐
经征得袁、王同意后,在他们部队里也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和士兵委员会。工农革命军又派了二十多名党员干部,分任袁、王部的连长、排长和党代表。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有了提高。一九二八年初,王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二月中旬,袁、王部队正式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工农革命军和袁、王部队正式合为一体,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提出军队的任务不仅是打仗,而且要做群众工作,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学说的巨大贡献,使初创的人民军队一开始便在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建设,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毛泽东所以能不受历来旧观念的束缚,提出新的学说,不仅是因为他原来就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独立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探索中能够注视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地作出新的概括。
纲领的提出 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1927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宁冈县总结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这三项任务。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就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向部队宣布了三条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1月,我军攻占遂川县城后,毛泽东认真总结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当工农革命军从茶陵撤到宁冈前,同遂川相邻的赣西南万安县农民武装再次进入县城。为了声援万安的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掉头南下,在1928年1月4日攻占遂川县城,并在这里分兵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建立中共遂川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就是在遂川形成的。
一反围剿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受受挫、失败后,国民党当局曾误以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已经消灭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几支无足轻重的小队伍。万安起义和工农革命军先后攻占茶陵和遂川县城,使国民党江西当局受到很大震惊,于是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进剿"。1928年初,赣军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以一个团和一个营进攻万安,又以一个营进占宁冈东部的新城,那是宁冈的县城,也是井冈山北出的大门,自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构成严重的威胁。
毛泽东在遂川时,召开了前委和万安、遂川县委联席会议,总结工农革命军和万安农军的经验,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当得知赣军一个营进驻宁冈新城后,他在二月四日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从遂川赶回井冈山。前委经过讨论,乘赣军以为工农革命军主力仍在遂川而疏于戒备的机会,制定利用晨雾发动袭击、团三阙一、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作战方针。二月十八日,经过数小时激战,攻占宁冈县城,全歼守军一个营和宁冈县靖卫团,俘虏近三百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 这是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对国民党正规军的第一个歼灭战。俘虏那么多国民党正规军,这对工农革命军是个过去没有经验的新问题。当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把俘虏押回宁冈砻市时,途中出现过打骂俘虏、搜俘虏腰包等行为。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立刻提出优待俘虏的政策。他向广大指战员说明,国民党军队中许多士兵是被作为壮丁抓来的穷人不应该打骂他们,而要进行说服,教育他们反戈一击。而且明确宣布:工农革命军不杀、不打、不骂俘虏,不搜俘虏腰包,对伤病俘虏给以治疗;经过教育、治疗后留去自由,留者开欢迎会做革命军战士,去者开欢送会并发路费。优待俘虏的事实,戳穿了国民党散布的"共匪见人就杀"的宣传。赣军的《九师旬刊》上,对这种做法发出了"毒矣哉"的惊叹!
毛朱会师
井冈山会师地图
四月二十四日前后,毛泽东率第一团返回宁冈砻市,同先两天到达砻市的朱德、陈毅的部队会合。这时,朱德四十二岁,毛泽东三十四岁,从此开始了他们长时期密切合作的战斗生涯。毛泽东见到朱德时说:"这次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竟没有整倒你们!"朱德说:"我们转移得快,也全靠你们的掩护。"接着,他们在龙江书院举行两部营以上干部会,确定将两部合并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各项决定,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教导大队队长,共辖六个团。在中共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第四军军委,毛泽东当选为书记。在由湘南郴州、耒阳等县农民编成的第三十、三十三两个团开回湘南后把军以下的师的番号撤销,由军部直辖四个团,那就是: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的第二十八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的第二十九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的第三十一团,由袁、王部队组成的第三十二团,兵力从原来的一千多人增加到六千多人,其中的主力是第二十八团和第三十一团。六月,按中共中央规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毛红军的会师,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是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北伐劲旅,是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形成的,有两千多人,近千支枪,训练严格,装备齐整,作战有经验。他们的到来,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
井冈山会师
二破围剿
在朱毛会师时,湘军第八军第一师占领了茶陵、酃县,赣军第二十七师占领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四月下旬,赣军第二十七师的两个团从永新、遂川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进剿"。毛泽东主持召开第四军军委会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集中力量击破战斗力较弱的赣军。月底,朱德和王尔琢按计划率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主力先在遂川五斗江击溃赣军一个团,乘胜追击,在永新城附近又击溃赣军另一个团的一个营,一举攻占永新县城,胜利地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进剿"。
二次反“围剿”形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自从三月间湘南特委代表强行取消前委以后,边界各县的党组织顿时失去中心,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这种状况,给边界工作带来极大损害。为此,毛泽东多次提出组织边界特委的要求。当工农革命军粉碎赣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进剿"时,经中央江西省委同意,五月二十日在宁见闻茅坪由毛泽东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总结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批评右倾悲观思想,反对逃跑主义,重申建设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方针,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初步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是关系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不能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大会经过讨论,统一了思想,坚定了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决心和信心。 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为书记。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由陈毅接任。为了统一领导边界各县工农兵政府,在宁冈茅坪建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袁文才任主席,设土地、军事、财政、司法四个部和工农运动、青年、妇女三个委员会,使工作全面展开。边界各县、区、乡工农兵政府都成立土地委员会小组,领导土地革命。
新的征途
工农红军在井冈山
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三千六百人从井冈山茨坪等处出发,经遂川,向赣南进军。沿途张贴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宣布红军的宗旨是:"民权革命,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统一中华。宣传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布告以红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共同署名,"朱毛红军"的名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开。由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就这样踏上新的征途,向着广阔的赣南地区进军了。
斗争仍在继续
红四军主力撤离了井冈山,第三次反"会剿"不久也遭到失利,湘赣边界的斗争依然在进行,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并未因此而熄灭。
党组织仍旧在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顽强的搏斗。被破坏的湘赣边界特委,时隔不到一个月即得到恢复,并且,根据当时的形势,制订了各项正确的政策,还以"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口号,激励人民百折不挠地开展斗争。
各种武装力量依旧活跃在边界的崇山峻岭。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红四军的袁、王部队,以及各县地方武装,继续在湘赣边界坚持斗争。
小块红色政权依然存在,土地斗争依然在进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3月恢复了小块红色政权。之后,又不断得到扩展。在割据区域内,进行了第二次土地的分配。
在总结茶陵战斗经验时,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三大任务是: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与此同时,重建了宁冈、永新县委,恢复了莲花、酃县党的组织活动。
1928年一月,部队占领遂川,建立了党的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以及暴动队、赤卫队、农民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 在遂川,毛泽东对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经过三个多月的游击战争,井冈山区和宁冈、永新、遂川、茶陵、酃县靠近井冈山的地区,都为工农革命军所控制。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经过团结改造,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二月,工农革命军攻占新城,于二十一日在砻市成立了宁冈县工宵兵政府。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成。毛泽东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连永新县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广大贫苦农民从分得土地这个活生生的事实中,看清了红军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奋斗的,就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在边界的全盛时期,党、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都有很大发展。毛泽东总结道:当时边界党的政策是:"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继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由于政策得当,加上地形有利,湘赣两省"进剿"军又不尽一致,才有了四月至七月的各次胜利。
一年多来的井冈山斗争,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坚持在实践中顽强探索的结果。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它们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新起点。随着湘赣边界武装割据的逐步恢复,毛泽东对一年多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总结,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后写成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便是这种总结和概括的集中表现。这时,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五军主力第一、三纵队七百多人向井冈山进发。毛泽东、朱德派何长工率军部特务营和独立营前往莲花县迎接。十二月十一日,在宁冈新城举行庆祝红四军、红五军会师大会。两军的会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 井冈山斗争的恢复和发展,不仅震惊了江西、湖南两省国民党当局,也使国民党中央政府逐渐感到它已成为心腹之患。陈毅在第二年九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在反动政府方面,以为八月失败朱毛部队业已消灭,至少是不能为大患,不期卷土重来又复如前,使他们大吃一惊,又因蒋桂战争在未发动前肃清朱毛、打破井冈山成为湘赣两方共同需要,乃有本年一月之三省会剿的进攻。"1928年十一月七日蒋介石任命何键为两省"会剿"代理总指挥,金汉鼎为副总指挥,由湘赣两省集中了六个旅约三万兵力,经过两个月的准备,在1929年一月一日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国民党方面集中这样巨大的兵力向井冈山进攻,在以前还从来不曾有过。
时间 | 影视 | 地区 |
---|---|---|
2007 | 《井冈山》 | 中国大陆 |
2013 | 《毛泽东》 | 中国大陆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