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击战 编辑
游是走,击是打,字面理解为游动攻击。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叫做游击战。
中文名:游击战
外文名:Guerrilla warfare
特点:高度的隐蔽性、进攻性、群众性
抗战时期,敌后的游击战
游击战在外国也有较长的历史。在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中,法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英游击战。在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战争中,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广大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战胜侵略者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侵略的一些国家人民所进行的游击战,对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伟大的战略作用。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长期的游击战,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赢得了人民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印度支那、阿富汗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创造了农村游击战与城市游击战相配合,袭击战与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打武装直升机相配合的新经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中,游击战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作战形式之一,相当长的时期内曾作为一种主要作战形式。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弱小的红军依托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发展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形成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抗击着64%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在全国抗战的八年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包括日军52.7万余人,自身伤亡61万余人。
解放战争初期,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规战,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重大的辅助作用。
游击战
①袭击战。乘敌不备,对其实施突然攻击的战法。通常选择战斗力不强,防备不严,便于袭击的驻止之敌和运动之敌,以迅速而突然的动作,速战速决,快打快撤。
②伏击战。袭击运动之敌的战法。分为待伏和诱伏,待敌或诱敌进入伏击圈时袭击之。要求秘密隐蔽,突然发起攻击,速决歼敌,快打快撤。
③破击战。以破坏敌人重要军事目标为目的的战法。目标通常是敌人的交通运输线、后方补给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重要技术兵器基地等。进行破击战必须有周密细致的组织计划和充分的技术准备,以出敌不意的方法和行动实施。
④袭扰战。游击队、民兵和群众相配合,以各种手段,杀伤、毁坏、恐吓、扰乱、疲惫敌人的战法。由游击队和民兵以单人或小组进行袭扰活动,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制造各种假象,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⑤地雷战。以地雷为主要武器杀伤敌人的战法,通常与地道战、麻雀战结合,杀伤、消耗敌人,封锁和限制敌人的行动。
⑥地道战。依托地道工程打击敌人的战法,通常与火力战、地雷战、麻雀战相结合,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⑦麻雀战。小群分散的阻击行动。通常三五成群,忽聚忽散,时隐时现,出没无常,灵活机动地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
⑧围困战。对孤立驻止之敌的作战。切断守敌与外部的联系,断绝其物资供应,陷敌于弹尽粮绝的困境,结合政治攻势,逼迫其投降或为歼敌创造条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兵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