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挺 编辑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 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 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文名:叶挺
别名:原名叶为询,字希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96年9月10日
逝世日期:1946年4月8日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主要成就:参与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并获胜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新四军首任军长“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出生地: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周田村)
代表作品:《囚歌》
早期经历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 少年时期上过私塾, 1912 年考入广州陆军小学。1914 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7 年以优等生的资格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深造。
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以叶挺为主题的邮票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调集重兵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时,率部与叛军激战,掩护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等脱险。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赴苏联莫斯科,先后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1日转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期间
1925年9月回国到广州,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称号。
北伐军占领武昌后, 任第四军二十五师副师长,1927 年春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同年5 月夏斗寅叛变革命,带领所部新兵和工人纠察队击溃叛军进攻。使武汉转危为安。
南昌起义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参与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任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红军总司令。在用革命武装反击反革命武装, 创建人民军队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10年,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但他仍时刻想方设法与党取得联系,始终不愿与反动派同流合污。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叶挺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1937年10月应召赴延安会见毛泽东,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抗战到底。 1938年1月出任新四军首任军长。
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上的周恩来题词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包围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驻皖南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部队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临危不惧,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弹尽援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失散、牺牲和被俘。他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扣押,先后被转到上饶、恩施、桂林、重庆等地监禁5年零2个月。面对蒋介石等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在牢房中写下《囚歌》以明志:“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回渝罹难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种种严重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
叶挺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毛泽东发表《向“四八”被难烈士致哀》
陈毅作《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
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
1926年5月底,中共通过广东革命政府,派遣独立团负担北伐先遣队的重任,先期开赴湖南前线。独立团官兵肩负着中共嘱托,出师后接连在湖南、湖北打了许多硬仗,其中有四个战役对于促进北伐战争胜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一仗是1926年6月4日攻打湖南攸县,首战告捷,打开了北伐军进入湖南的通路。8月26日至30日,又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打了两个硬仗,击溃了吴佩孚的主力。最后于10月10日会同友军攻下了武昌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1927年1月,受民众委托,武汉汉阳兵工厂制作了一块高1米、宽0.5米的铁盾牌,正面镌刻两个大字“铁军”,赠送给第四军。叶挺奉命代表第四军接过了这块铁盾牌。
北伐战争结束后,叶挺独立团再负起更光荣的使命。1927年8月1日,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之一。
诗作《囚歌》
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诗以言志,郭沫若先生当年乍读这首诗,便由衷感佩,这位将军的内心,任何力量无法摧垮,因为他有着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苦难之上。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
《囚歌》原文版(如图文)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雕塑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周恩来曾评价说:“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毛泽东曾称叶挺将军是“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抗战期间,毛泽东曾称赞新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赞扬叶挺:“领导抗战,卓著勋劳。”
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及子女
夫人:李秀文(1907—1946),广东省东莞县人。1926年与叶挺结婚,全力支持叶挺的革命活动。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
叶挺与李秀文共有9名子女。
长子:叶正大,1927年出生,中将,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总装科技委顾问。
次子:叶正明
1939年,叶挺全家合影
次女:叶剑眉
七子:叶正光
八子:叶启光 ,妻子贺小平。
1个夭折(三子) ,长女叶扬眉 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有《红樱桃》、《红色恋人》等;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孙子:叶铁军
孙女:叶晓梅、叶小燕、叶文、叶敏
囚居旧址
叶挺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恩施州恩施市叶挺路112号。
1941年,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和非法拘禁的叶挺曾两度被秘密软禁于这里,历时两年之久,是叶挺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
1942年年底,叶挺从四川重庆押解到恩施时,被软禁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今三义宫38号),两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叶挺的“宽松”和“自由”,且又易于看守,便选中后山湾这栋民房,将叶挺软禁于此。1943年8月,蒋介石将叶挺转押广西桂林,次年1月,押至恩施,仍囚居于这栋民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押至重庆。在叶挺囚居恩施两年间,其夫人李秀文,子女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先后到此同住。
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叶挺将军纪念馆占地175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有两层展厅,共330平方米。纪念馆一楼展厅陈列叶挺将军生平事迹图片,分17个部分,共展出14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二楼展厅陈列有恩施抗战的珍贵文物史料图片150余幅,以恩施为重点,再现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英勇斗争的史实。
在修复和新建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及纪念馆期间,将原自然坡地改建为四级台地,修建了将军亭、纪念碑、围墙、石级阶梯、栏杆绿茵草坪等。在将军亭旁,还保存了叶挺当年亲手培植的茶园,恩施人民称此茶为“将军茶”。其树径虽有碗口粗细,但经悉心照料,至今仍枝叶繁茂,每年早春,还可采摘加工10余斤鲜香可口的“将军茶”。
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于1992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叶挺指挥部旧址
叶挺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内,是一座砖木结构工字型二层楼房,原为南昌心远中学校舍一部分,建于1925年。1927年,南昌起义时,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指挥部设在此。叶挺旧居原在南昌二中教学大楼前面,1958年拆除。叶挺指挥部旧址于1956年修复,1977年修缮开放。基本陈列有《南昌起义中的第十一军》。1961、1982年均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故居
惠州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同年9月重新开放。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叶挺故居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6年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
叶挺故居建筑面积240平方米,面宽15米、进深16米、高5米,有四房两厅带厨房和天井。门前有一禾坪,长36米、宽20米,有围墙。邻近故居有一方亭,边长5米、高4.8米,亭柱间有0.8米高的护栏,北、西、南面各有一入口,叶挺少时常在此读书,故后人称读书亭。叶挺故居左侧为叶氏族人创办的腾云学堂,是供其本房子弟免费入读的私塾,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三合土墙瓦顶结构,院落式布局。1903年至1911年,叶挺正是在这里接受了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在心中播下了救国救民的种子。
叶挺纪念馆
叶挺纪念馆
叶挺将军纪念园
叶挺将军纪念园,坐落在秋长周田村,由叶挺故居、腾云学堂、练武房、育英楼等历史建筑和叶挺纪念馆新馆、叶挺铜像广场、牌坊式门楼、池塘、果园等组成。
展陈厅在内容设计上以时间为序,用346张照片、141件实物和5个场景来全面展现叶挺将军一生的重要时期和卓越贡献。展馆内多处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展示手段,充分利用了声光电、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让观众如亲临其境。
叶挺中学
2016年9月10日至11日,由惠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叶挺将军故里—惠阳秋长街道周田村举行,纪念活动包括向叶挺将军铜像敬献花篮仪式、参观叶挺将军纪念园、纪念叶挺将军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叶挺将军》纪录片发布会,以及叶挺将军亲属向叶挺纪念馆捐赠文物等。以叶挺将军名字命名的“叶挺中学”也正式挂牌。创办于1958年的惠阳秋长中学,前身为挺秀书院,叶挺将军曾就读于挺秀书院,在纪念活动中,秋长中学更名为“叶挺中学”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叶挺雕像
2003年电视剧《延安颂》,曾红生饰演叶挺;
2003年电视剧《新四军》,吴京安饰演叶挺;
2004年电视剧《羊城风暴》,张页石 饰演叶挺;
2007年电影《八月一日》:吕良伟饰演叶挺;
2008年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徐永革饰演叶挺;
2009年电视剧《叶挺将军》:高发饰演叶挺;
2013年电视剧《毛泽东》:王亚楠饰演叶挺;
2013年电视剧《聂荣臻》:李肖宁饰叶挺;
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欧豪饰演叶挺;
2017年电视剧《热血军旗》:李飞饰演叶挺;
2019年电视剧《永远的战友》高志强饰演叶挺;
2021年电视剧《中流击水》,张宁江饰演叶挺;
2021年电视剧《光荣与梦想》,聂远饰演叶挺;
2021年电视剧《百炼成钢》, 王帅饰演叶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