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 编辑
工业 是对自然资源开采和对各种原材料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工业(industry)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等几个发展阶段,是第二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中文名:工业
外文名:industry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发展阶段: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
工业
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效率,带动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凭借工业革命创造出来的丰富的工业产品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西方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资源、开拓市场。相比之下,由于错失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49—1978年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经历了挫折、出现过问题,但整体上看也取得了巨大成绩。通过集中全国力量发展重工业,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面对趋于缓和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通过利用国际资金、市场和资源,充分发挥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和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并抓住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构的机遇,中国工业迎来高速增长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
2024年1月,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比2022年增长9.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0%。
现代工业
炼钢炉前
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能源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和电力三个部门。由于这三者的开发与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和运输条件均不同,故生产布局各具特点。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和开发条件、分布状况,决定其开发规模和增长效益,制约着煤炭工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在地区及全国的地位。一个煤田是否能开发或优先布局,除资派条件外,经济地理位置也有重要影响。地理位置优越,如煤田靠近能源消费中心,拥有大规模建设的交通运输条件,靠近能源产销最佳区位和易于获得必要的技术经济支援,常得到优先开发。石油工业主要包括采油、采气和油气炼制。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与布局取决于油气资源蕴藏量与赋存条件,油田的地理位置,对油气田的开发先后有重要影响。若油气田交通位置好,又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其开发价值更大。相反,开发那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油气田,困难很大。炼油工业布局既受资源条件影响,又受市场吸引。因石油产品品种复杂,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运成品油不如运原油经济。随着炼油工业日益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炼油工业多趋向于在消费区设厂。电力工业主要包括火电、水电和核电。火电厂布局首先要考虑燃料来源和负荷位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条件。水电站布局受水力资源制约,其建设与河流综合开发利用密切相关。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数量很少,其布局不受资源条件限制,但受水源条件影响较大。宜布局在靠近充足水源、又远离稠密居民点的消费地。
电力工业是将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经发电设施转换成电能,再通过输电、变电与配电系统供给用户作为能源的工业部门。是专门从事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工业部门。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电能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需要统一调度和分配。电力工业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基本动力,随后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电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①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例如中国火电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北方产煤区,以利用煤炭为主。水电主要集中分布于南方水能丰富的河源区。核电分布还不是很典型。②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例如,中国最大的输电工程有西电东送工程等。③变电;④配电;⑤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造。
钢铁
钢铁工业亦称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
钢铁工业是庞大的重工业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布局方向。
机械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技术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步以来,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推进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发挥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增速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开始进入相对慢车道。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由此拉动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增速将会出现下降。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边际产出均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同时创新驱动不足的特征比较显著并日益强化。
结构
工业相对比重下降的长期趋势形成,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周期基本结束。工业相对比重的下降并不意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下降。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仍将是国民经济中生产效率最高、承载创新资源最多、最能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决定国家产业和国防安全的最重要的部门。工业内部结构方面,未来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的转换,轻工业的相对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下降将使得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减少;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美、日、欧等工业强国纷纷通过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来巩固或进一步提升其已有的生产效率优势,遏止制造业向外转移势头或促进制造业回溯;东南亚和部分南美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始显现,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增强。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渠道升级,更多的企业将由过去的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一般贸易向旨在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的对外投资转型升级。
经济
新型工业化强调生产智能化、分工网络化、产品定制化、过程绿色化,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持传统工业化形成的分工效率,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步伐。要看到,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一样,不仅会带动工业部门本身生产要素组合的变化,也会对其他部门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制造
在传统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工业领衔经济增长的地位被服务业取代后,世界各国开始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竞跑。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下,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衡量制造业水平的标准和反映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正在重新构建,新一轮工业化正在开启。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生态
新型工业化是建立在绿色低碳基础上的工业化,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而数字化与绿色化亦是工业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一方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和数据要素的投入,可以有效进行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系统优化,实现经济全链条的绿色发展。
实体
新型工业化推动的融合式发展,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大大降低企业集设计、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于一体的生产成本,扩大工业产品的需求空间,有效避免传统工业化后期的工业生产过剩和产业外移所形成的产业空心化,形成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
图2 中国工业增加值变化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如荆江分洪闸,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建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1954年长江发生大水,通过3次开闸分洪,大大减轻了洞庭湖的负担,缓解了洪水对荆江大坝的威胁,为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也从中体会到科技的先进力量。又如建于1959年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导弹卫星发射场遗址,作为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导弹和卫星试验基地,在过去的时间里,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试验体系,成功完成多种型号导弹、远程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这两处工业遗产因具有开创意义而展示出重要的科技价值,也因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保护对于传统工业城市来说更为重要。“城镇中有着古老的东西,但每年每月都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建筑与设施。今此的新事物,若干年后又成为陈迹,并随着时间的洗练,有些遗存又成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标志。城市永远处在不断地新旧交替之中,外观上也是古今并存的,是由基本上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貌而构成的,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2002年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南通是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是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杰出代表,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建筑遗存和工业文物表明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客观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文明和特色的宝贵财富,而“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提出和确立使南通的城市性格更加鲜明,城市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 |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 | 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 | |
年代 | 18世纪60~7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20世纪50年代 |
主要 标志 |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 电器化(内燃机、电力的使用) |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工业 生产的 影响 | 采煤、冶金、棉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 |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制造、轮船制造、飞机制造等工业 | 电子计算机、核技术、高分子合成、基因工程、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等工业 |
工业布局方式 | 煤铁复合体型 | 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 临空型 |
工业布局变化 | 分散趋向集中 | 布局更加集中 | 集中趋向分散 |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 燃料(动力)、原料 | 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 | 知识和技术、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高速交通条件 |
主要工业中心和 工业区 | 英国的伯明翰(钢铁)和曼切斯特(棉纺织)等 | 美国的五大湖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前苏联的欧洲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苏格兰(英国),慕尼黑(德国),班加罗尔(印度)中关村(中国) |
工业生产
概念 | 采用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对农产品及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生产部门 习惯上,把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如煤炭工业、石油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化工业等。 | |
分类 | 按生产对象 | 采掘工业:矿石开采、石油开采、太阳能利用;加工工业和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纺织工业等。 |
按产品性质 |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采矿、机械、电力、建材、电子工业等;轻工业:生产消费资料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纺织、食品、家电等。 重工业中也有部分是供生活消费需要的,轻工业中也部分是供生产方面需要的 | |
布局 | 工业生产布局要综合考虑原料、燃料、交通、市场等各种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环境需要和综合国力等因素。 |
集聚和分散
工业集聚 | 工业分散 | |||
原因 | ①传统工业生产:由于投入和产出的联系,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如钢铁工业; ②新兴产业: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呈现集聚,如高技术工业区。 | 原因 | ①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用地、用水紧张,环境状况差,以及许多社会问题,使工业分散; ②产品轻、薄、短、小,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量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甚至形成跨国企业来进行生产,使工业分散 | |
实现效果 | 利用公共设施、工业生产联系,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实现效果 | ①克服过度工业集聚产生的弊端; ②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③寻找最优区位 | |
从经济技术效益考虑要集中,从环境保护考虑要分散,发达国家建立新兴工业,多向新区扩展:发展中国家建立基础工业,多以集中为主。 追求生产的全球化,规模中小型化是世界工业发展的趋向。 |
日本
日本机床产量
法国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开始进入“去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就业岗位从1980年的5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90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6%下降到10%。 法国政府于2013年9月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旨在通过创新重塑工业实力,使法国处于全球工业竞争力第一梯队。 该战略为期十年,主要解决三大问题:能源、数字革命和经济生活,共包含34项具体计划,展现了法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工业转型的决心和实力。
德国
工业4.0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