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顿堡森林战役 编辑
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这个接触始终不和平。恺撒于前55年和前53年渡莱茵河对日耳曼人进行惩罚性进攻。但恺撒将莱茵河看作日耳曼人和罗马人的边界。
条顿堡森林战役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此战役使强大的罗马停止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
名称:条顿堡森林战役
发生时间:公元9年9月9日
地点:条顿堡森林
参战方:日耳曼部落 罗马帝国
结果:日耳曼人获胜,赢得独立
参战方兵力:罗马帝国:约3.5万
伤亡情况:罗马军几乎全军覆没
主要指挥官:罗马:瓦卢斯 日耳曼人:海尔曼.阿米尼乌斯
影响:使日耳曼人摆脱了罗马的统治
血战的两军
日耳曼人是古罗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对手
凯撒征服后的莱茵河边境依然不和平。公元前27年,罗马结束了多年的内战,奥古斯都将共和国改组为帝国。趁着国势强盛,罗马人在公元前14年开始渡过莱茵河,再次征服日耳曼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决定将驻扎在高卢的士兵迁移到莱茵河,但莱茵河边境依然不稳定。
奥古斯都因此改变了他的策略。从前12年到前9年他的养子尼禄·克劳蒂乌斯·杜路苏斯多次对日耳曼人进攻。他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但这些民族不是真的投降罗马帝国。前8年杜路苏斯在撤退时从马上摔落负伤死亡。他的兄弟提比略从前8年开始恢复杜路苏斯的进攻。4年他征服了至此为止一直反抗罗马的切鲁西人。为了继续向易北河进发,罗马人在莱茵河东建立了一系列城市。当代德国黑森州的一些城市的名字来自于拉丁文。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青年时代阿米尼乌斯
大量的日耳曼贵族子弟被招入罗马军队服役,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纯正的罗马人。在他们当中,就有切鲁西部族的阿米尼乌斯和弗拉乌斯兄弟。两人在罗马军中表现良好,获得了罗马公民权,一度担任辅助骑兵的大队长。
条顿堡森林战役
条顿森林堡战役前 罗马势力已经占据了半个日耳曼地区
决心重回日耳曼人阵营的阿米尼乌斯
瓦卢斯的所作所为,被在日耳曼地区服役的阿米尼乌斯看在眼里。虽然他的兄弟弗拉乌斯已经完全被罗马同化,但他却保有着驱逐罗马势力的憧憬。于是,他联合叔父音吉奥美路斯和诸多日耳曼部族,决心共同反抗罗马。
罗马人所走的崎岖路线 最终害死了自己
面对如此良机,阿米尼乌斯通过分析认为,完全可以寻找机会歼灭罗马人在莱茵河的武装力量。但罗马人正面作战的能力很强,如果是守势则更加难以撼动。日耳曼人如果连取胜都是问题又谈何歼灭对方。幸好阿米尼乌斯对罗马军队是知根知底,策划一系列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计谋。
性格暴虐的瓦卢斯 对自己的判断力深信不疑
瓦卢斯的松懈让很多有识之士非常担心。尤其是得到风声的日耳曼人塞盖司特斯,更是直接警告瓦卢斯,有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正在爆发。但因为幕后黑手阿米尼乌斯等人在服役时同瓦卢斯出生入死,获得了他的信赖。所以瓦卢斯仍然我行我素,还指责那些告发阿米尼乌斯的人。
整场战役都将充斥着日耳曼人对罗马士兵的伏击
瓦卢斯的一意孤行,让阿米尼乌斯放心地执行自己的计划。他们故意安排距离较远的日耳曼部族起兵反抗,吸引罗马军队去镇压。然后在那些假意顺从的城镇和部落,找机会对瓦卢斯进行突然袭击。但因为瓦卢斯本人的小心谨慎,这个计划很快就泡汤了。
条顿堡就位于当代德国南部的萨克森地区
战役地点:条顿森林位于当代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保留到当代。条顿森林是一块高地,其中河谷纵横。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条顿森林的地貌到当代都没有多少改变,地图上显示的一些地名,比如“胜利场"( das Winnefeld), “白骨巷"( die Knochenbahn),和“杀戮谷”( der Mordkessel),还能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血战的影子。
日耳曼统帅
条顿堡大战
后来他回到故乡,按照罗马帝国对待蛮族的惯例,被委任统率切卢斯克族的友军,辅助罗马军队维护日耳曼尼亚行省的治安。公元7年,他随同提比略到今波斯尼亚地区平乱,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由于表现英勇,被授予罗马公民权。提比略甚至还许诺将来封他为骑士,这已经是一个蛮族出身的军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然而,地位和财富都不能动摇阿米尼乌斯对本民族自由事业的热爱,但他却很小心地不让别人发现这一点。
罗马帝国统帅
条顿堡遇袭的罗马勇士
罗马军的布阵如下:最前面是三个重骑兵大队,每队大约300人;然后是6个轻步兵大队,每队大约500人;然后是数十名军号手和数百名弓箭手;再往后,就是三个列成方阵的重步兵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三个军团的中央骑在高头大马上的便是威风凛凛的瓦卢斯总督本人,他的司令部参谋人员及卫队簇拥在他周围,共约2000人;在兵团两翼掩护的是一些日耳曼、色雷斯和非洲的轻骑兵,共约3000人;殿后的则是随军家属、后勤人员、医生、厨师、奴隶等。全军总人数超过三万,战斗人员数目约有25000人,相当于那时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当代的条顿堡旧战场仍然经常笼罩在湿气当中
由于地势崎岖、沟壑纵横,还有高大的树木密布其中,地形对大规模行军非常不利。罗马人携带的大量辎重和家属也严重拖累了军团的部署和反应。在遭到敌人的正式袭击之前,沿途不断砍伐修路的重体力活,就已经耗干了他们的精力。更为致命的是,沿着条顿堡丘陵北麓林间大道前进没多久,他们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阵形,因为左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灰岩山包,而右方则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沼泽,它们之间相距只有几百米,破碎的地形迫使罗马人只能分散行军,存在着被各个击破的风险。
肉搏战开始前 罗马人已经遭到了大量投射武器的杀伤
一开始,日耳曼人在远处不断的向罗马军倾泻投射火力。等到缺乏防备的敌人大量受伤,再发动冲锋和肉搏。罗马人这边已是一片混乱,大量的士兵同车辆和非作战人员混在一起,无法有效的进行抵抗。结果,自然是拉长的队伍在各处遭到了日耳曼人优势兵力的围攻,损失非常惨重。
人员与辎重的混杂让罗马军团陷入不利局面
为了摆脱不利局面,罗马人迅速整顿。他们向北行进抵达在树木茂密的维恩山顶,并修筑了带有土墙和壕沟的营地进行抵抗。日耳曼人不擅攻坚,让罗马人获得了休整的机会。他们烧毁了大部分辎重,以求轻装简行突破森林。
罗马人在撤退中也不断遭受伏击
巨大的压力让部分罗马骑兵选择抢先开溜
罗马人的苦难行军持续到了第四天黎明,迎接他们的却是新一轮狂风暴雨。就和上次一样,身着沉重装备又不熟悉地形的他们,在泥地沼泽里无法立足。更可悲的是,暴雨让军队中的弓箭因受潮而难以使用。地形和气候的问题,甚至让罗马人无法投掷手里的标枪。
但这些阻碍在日耳曼人那里是不存在的。熟悉地形的他们可以选择最佳攻击路线。此消彼长之间,罗马人的伤亡数字迅速上涨,幸存的士兵已经所剩无几。一些骑兵也在瓦拉努美尼乌斯的带领下,抛下步兵向莱茵河逃去。与罗马人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日耳曼人在越战越勇之余还得到了更多的援军。
眼见没有逃生的希望,瓦卢斯和他的大多数军官为了不被俘虏而选择自杀,仅有塞利昂乌斯选择投降。当统帅和军官们不是自杀就是投降的消息传开后,士兵也普遍感到了绝望。他们不再做徒劳的抵抗,一些人选择模仿他们的长官自杀。就连那些选择逃跑(一说试图突出重围求援)的骑兵们也没能成功突围。
第四日凌晨,残存的士兵在两位百夫长的带领下继续向西逃离,但是他们发现逃逸的路线已经被蛮族砍倒的大树挡住了。就在此时,阿米尼乌斯率领的日耳曼大军从森林的阴影中显现,所有的罗马士兵全部被杀死或俘虏。
今人为了纪念此战 在旧址上重建了罗马简易工事
日耳曼人的胜利让瓦卢斯的军队几乎被全歼。只有小部分的士兵带着家眷一起扎下营寨,躲过这场屠杀。但日耳曼人并不打算放过他们,很快便展开追击。经过一番短促而激烈的攻坚战,罗马人的营寨只剩最后一个还未被攻陷。所幸由于日耳曼人不擅长攻城,所以这个防守严密的要塞暂时得以幸免。驻守在简易工事背后的大量弓箭手还给进攻的日耳曼人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除了少数幸存者 3个军团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森林里
原来是留在要塞里的家眷,因为害怕而呼唤他们回来,惊动了埋伏在附近的日耳曼人。所幸因为日耳曼人忙于劫掠而没有及时追击逃跑的敌人,才让罗马人得以继续逃命。他们在赶到了第三个哨所后,立刻吹响号角,发布双倍行军的信号。这一行为让阿米尼乌斯以为是罗马援军已经赶到,便放弃了追击。即将抵达的首批援军,也因为号角而加速赶来,救出了这批幸存者。
但其余没有来得及离开森林的罗马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除了被当场杀死外,还有大批俘虏被日耳曼人在战后的活人祭祀中处死。罗马军团也就此遭遇了帝国建立以来的最大败仗。
一名阵亡百夫长的墓碑
在条顿堡遗址出土的罗马面具
这样的表现并非没有原因。因为当时的莱茵河的防线空虚,日耳曼人的军队则是大敌当前。提比略的大军已经远水救不了近火。而由于罗马军队采取严格的训练制度,所以短期很难内募集足够的合格部队。奥古斯都只能在罗马下令宵禁,防止城中发生动乱。接着把那些卫队里的日耳曼人都解除武装后驱逐,避免他们因为同胞的成功而持非分之想。最后,开始各处征兵,利用没收财产等方式迅速征集了足够的兵员送往前线。
幸好,奥古斯都的失态只是暂时的,皇储提比略很快带了6个军团去增援莱茵战区。连同当年被瓦卢斯留在那里的两个军团,罗马帝国总兵力的四分之一都聚集在此。提比略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常胜将军,他的战术细致而谨慎,不急于求成,先巩固住莱茵河两岸,然后再逐步向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公元12年,他被召回罗马,得到了凯旋式和胜利勋章的荣誉。然而,日耳曼尼亚行省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在事实上独立。当地的新任总督是提比略的侄子、日耳曼人的第一位征服者德鲁苏斯之子日耳曼尼库斯,这个与对手阿米尼乌斯同龄的年轻将领要比他的叔父大胆得多,他于公元14年从今荷兰鹿特丹附近出发,经海上入维斯河,逆流而上,深入敌境,在次年夏天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凭吊了条顿堡森林战场,并掩埋了部分早已化为白骨的尸体。此后,他更加猛烈地向敌人进攻,终于在公元16年5月26日于安格里瓦尔瓦战役中为瓦卢斯报了仇:阿米尼乌斯只身逃走,他怀孕的妻子图斯内尔达被俘虏,瓦卢斯所部三面罗马军团鹰旗中的两面也被缴获。不过,屋大维已经听不到这胜利的消息了,这位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于公元14年8月19日在诺拉城与世长辞,提比略如愿以偿地成为奥古斯都的接班人。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开了个恶劣的先例:从此之后,莱茵河前线的将领频繁地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原因很简单:为了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那里云集着全帝国最精锐的军团。
条顿堡战役后罗马开始在莱茵河以北执行战略防御
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丧失了三个军团(约25000士兵),这三个军团此后出于迷信(罗马人认为不祥)从未组建,在罗马的数十个军团史上被彻底终结。这样罗马向东发展的计划就在9年结束了,到民族大迁徙为止日耳曼人受罗马的影响甚小。从此罗马与日耳曼彼此相安无事了一百多年。
条顿森林战役是西方历史学家最爱讨论的战役之一,因为它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所遭到的最惨痛的失败,而参加战役的罗马军人是罗马军中最强悍的百战菁英,他们久经沙场,是著名古罗马统帅提比略(第二代罗马皇帝)苦心培训的勇士,他们的战争技艺相当高超但是却败在"野蛮人"的手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弱胜强的一个绝佳战例,因为此战役强大的古罗马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张,西方文明的版图大致形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