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舞 编辑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唐宋时期的汉族舞蹈, 因执剑器而舞。作为手持短剑表演的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 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 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 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代表人物有:公孙大娘等。剑舞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 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中文名:剑舞
外文名:jianwu
别名:剑器舞
特点:执剑器而舞
剑舞
晚唐时舞具除剑外还有旗帜、火炬。《剑器舞》原为独舞,晚唐时已是群舞,至宋发展为宫廷队舞,按大曲形式演、奏,即有勾念、自念、对答、歌舞等,演者轮流出场,并有“鸿门宴”、公孙大娘舞剑、张旭等一类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有男女对舞。大曲中的歌辞,有《剑器曲破》和《霜天晓角》两种。
剑舞
著名诗人李白、岑参等都有十分雄浑悲壮的诗句描写自己以剑舞抒情的情景。其中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千百年来,更是脍炙人口,我们从这首诗中能窥见剑舞的神采和气派:“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而且剑舞对其他姊妹艺术也有很大影响,据说书法家张旭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草书大进,画家吴道子看了裴将军的剑舞,“挥毫益进”。
剑舞中的剑有单剑、双剑和刀型短剑之分。单剑一般都带有剑穗,剑穗又有长短之分,长的达1米。舞动起来,剑与穗刚柔相济,变化多端,使剑舞生色不少。剑舞舞姿潇洒英武,形式绚丽多彩,从动作变化上看,大体可分为“站剑”和“行剑”两大类。“站剑”动作迅速敏捷,静止时姿态沉稳利爽,富有雕塑感;“行剑”动作连绵不断,如长虹游龙,首尾相继,又如行云流水,均匀而有韧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民间的剑舞战斗性较强,熟练的剑术表演令人眼花缭乱。流浪艺人(寺党)的舞蹈中出有剑舞,一般由少年表演。舞中有较多的武术技巧成分。
唐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百花怒放的一个极盛时期。仅以汉族舞蹈而言.当时作品不少、名流甚多。舞蹈家们以他(她)们的高超舞技和表演,活跃于大唐舞台之上,驰名于中国之外。他们为中国舞蹈史册,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给后世汉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就是其中的一个。公孙大娘,经常表演的汉族舞蹈有《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和《霓裳羽衣舞舞》等。但最拿手、影响最大的,还是她的《剑器浑脱舞》。何为剑器浑脱。剑器,当时武舞曲,亦即健舞曲(与健舞相对的还有“软舞”)。舞者执剑而舞(一说舞双剑),表现雄武、战斗的势态,似为独舞。其衣服、音乐也有记载:“舞衣五色,曲中吕宫”,“女伎作雄装”,用西凉乐伴奏。浑脱,亦属武舞,舞态跟剑器舞一样壮观。剑器与浑脱合起来的舞蹈就叫“剑器浑脱舞“。究竟这种舞蹈表演起来是个什么样子,而今已无缘一看了。幸喜有一些史载作注,诗文作释,墓俑作证,人们还可以顺其笔迹,旁观远视。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啊。
剑舞
象杜甫这样给以极高赞美的,在当时大有人在,直到晚唐时期,她还为不少诗人所称颂。郑踽《津阳门诗》有“公孙剑伎方神奇”句,司空图《剑器诗》有“楼下公孙昔擅场,空叫女子爱军装”句,都是歌颂公孙大娘的。就连被誉为“草圣”的大书法家张旭,其“草书长进,豪荡感激”,也是在看了她那矫捷的舞蹈后,从中受到启发的。时隔三百余年,到了南宋,有出舞剧《剑舞》,据说演鸿门宴的故事,一男一女,上场对舞。男角扮汉时的项伯,女角却扮唐时的公孙大娘。有辞曰:“项伯有功扶帝业,大娘驰誉满文场。合兹二妙甚奇特,欲使嘉宾斛一觞。”汉唐两人合场,却演汉事,自然谎诞乖戾,但文人如此安排,且赞曰“大娘驰誉满文场”,却也说明公孙大娘在文人伶优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她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剑舞
多谢杜甫这等伟大的诗人,他们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挥笔著文,为地居下层的女伎公孙大娘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使人们才得以借诗观舞、享受其美的可能。同时,人们也憎恨“四人帮”这些民族败类,他们竟连大家这等艺术享受的权利也要剥夺。在他们的淫威统治之下,古典舞蹈被取缔,民族舞队被打散,留了个“梨园弟子散入烟,女乐余姿映寒日”的凄惨景象。粉碎“四人帮”,古舞得新生。滔滔奔流的艺术长河,岂能为一小撮丑类所阻遏。看舞台上,剑光闪闪,气冲牛斗,中国年轻一代的男女演员,着戎装,执双剑,又在创造性地表演起表现我中华民族果敢顽强、所向无敌、气魄浩壮的《剑器浑脱》来了。杜甫哀叹的“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悲惨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迎来的却是百花盛开的艺术春天。
“一舞剑器动四方”。公孙大娘,舞技长存。公孙大娘,后继有人。从琳琅满目的各种现代剑舞的技艺中,我看到了在古代优秀民族舞蹈遗产影响下,中国社会主义舞蹈创作的光辉前景了。
中国近代戏曲舞蹈中,梅兰芳借鉴太极剑创造了《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中国舞剧《小刀会》、《盗仙草》中的剑舞,有独舞,也有群舞,舞蹈编排丰富多变。
剑舞中的剑有单剑、双剑和刀型短剑之分。单剑一般都带有剑穗,剑穗又有长短之分,长的达1米。舞动起来,剑与穗刚柔相济,变化多端,使剑舞生色不少。剑舞舞姿潇洒英武,形式绚丽多彩,从动作变化上看,大体可分为“站剑”和“行剑”两大类。“站剑”动作迅速敏捷,静止时姿态沉稳利爽,富有雕塑感;“行剑”动作连绵不断,如长虹游龙,首尾相继,又如行云流水,均匀而有韧性。
裴旻剑舞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开元年间裴旻丧母,特请名家吴道子在天宫寺画几幅壁画,以度亡母,吴道说:常听说将军善舞剑,请为我舞剑一曲,观豪壮气概。可助我作画。裴旻立即下孝服,欣然起舞,记载中提到,裴旻舞中有极精彩的特技表演,比如他突然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接着,剑象一道电光一样从空中投射下来,裴旻手执剑鞘接剑,剑准确地插入鞘中。
公孙大娘的剑器舞
公孙大娘是史料记载中多处可见的擅长剑舞的好手,描述公孙大娘舞剑中较具象的有杜甫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此诗主要是讲公孙所舞的剑舞《剑舞》。其中生动描述了当时的表演情景:公孙大娘穿着经过艺术加工的美丽军装,舞姿稳健娑爽,杜甫笔下形容:舞者在进退回旋之间,在急促飞快的舞动中,显现条条光芒,伴着隆隆鼓声,来到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观者均为之变色。
公孙大娘还擅长跳一种叫《裴将军满堂势》的剑舞,所谓“满堂势”可能是一种位置调度很大,舞蹈时充满整个场地,动作豪迈、灵活,技巧很深的舞蹈。
剑舞《剑器浑脱》
《浑脱》是从西域传来的风俗性舞蹈,《剑器》与《浑脱》本是两个不同民族的传统乐舞,所谓《剑器浑脱》是两种乐舞相互吸收融合而成,就此可见唐时期剑舞在各民族之间的流行与融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上一篇 料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