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王军壁垓下 编辑
《项王军壁垓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讲述项羽之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乃欲东渡乌江。项王笑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项王军壁垓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项王军壁垓下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戴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出自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由此引申的成语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
品读课文
项王军壁垓下
把握形象
小结: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惊—起--饮—歌—泣) 2、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 第二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这一段前半部分把逃亡路线和军事力量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战争的形势和项羽的处境一目了然。后半部分写项羽在此绝境中说的一番话。项羽认为“今卒困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灭亡就在面前,他仍旧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这表现了项羽的极端自负。项羽又言“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痛快的打一场,这反映了他勇猛刚强的大丈夫气概;“愿为诸君快战”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的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感将荡然无存。 - 小结: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1、此段中项羽对部下所说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其中表达的意思。(辉煌的过去,失败的今天。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的性格
项王军壁垓下
小结: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自刎之地
1982年《光明日报》发表计正山学术论文《项羽究竟死于何地?》(1985.2.13.)。文章征引《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联系当地的一些历史遗迹,对项羽慷慨悲歌、乌江自刎这一历史悲剧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项羽应是战死在安徽定远东城。文章发表后《新华文摘》、《文汇报》等转载,引起了史学界的关注。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编的《中华文史论丛》(总第八十六辑)刊发了著名国学教授冯其庸先生长文《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调查和史料梳理,并“从司马迁对项羽自垓下至东城的战斗历程的叙述”中,论证项羽是死于(定远)东城而不是死于乌江。该文引起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慷慨: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泣: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9、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征求】
10、我为若德【德:人情】
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5、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
7、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 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 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4、 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 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
5、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句) 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6、所当者破 (被动句) 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
7、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
8、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 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9、无以渡 “无以”,固定结构。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办法) 译:没法渡过去
10、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11、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 “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1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以)头千金,邑万户 “(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三、虚词:之 乎 等 汉皆以得楚乎?乎为句末语气词 常骑之 之为代词 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为代词 指项羽 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 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 非战之罪也 之为结构助词 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